2021上海车展‖武文光:赋能智能汽车,中科创达“生逢其时”
2021年上海车展,“软件定义汽车”无处不在。确实,软件正在智能汽车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推动着汽车行业的关键创新。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武文光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
“汽车的硬件已经发展成熟,从去年起,软件在汽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4月20日,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武文光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说,每年汽车领域的创新,大约90%都来自于软件,客户也是在此方面需求更多。
武文光,199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高分子专业,后获得上海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曾任延锋彼欧中方总经理,延锋内饰中方总经理,拥有20余年汽车行业与企业管理经历。目前在中科创达,他主要负责汽车业务,同时也主管企业组织发展及文化建设。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武文光对于软件在汽车领域的发展有着系统的理解,亦对汽车产业的现状与未来有着深刻的认知与判断。
■《中国汽车报》:“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到来了吗?在此背景下,如何探讨其商业模式?
武文光:我认为,从去年开始,“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已来临。为什么如此认为?我们先回顾汽车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最早汽车是物理机械运动驱动的,之后燃油发动机的诞生带来汽车领域的变革,再往后是轻量化创新。直到20世纪80年代,电气化又推动了汽车产业的新一轮发展。2000年以后,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开始引领汽车行业的又一轮变革。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汽车硬件发展已成熟,软件在汽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提起“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商业模式,业界也正在探讨中。之前,我们也有与整车企业讨论过这一商业模式。在我看来,目前业界还没有一个成型的商业模式出来,但值得注意的是,业界已经意识到软件在汽车上的价值,这是关键的。
■《中国汽车报》:“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给中科创达带来了哪些新的机会?中科创达在汽车领域有哪些具体应用?
武文光:“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对中科创达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软件价值在汽车行业中凸显,中科创达生逢其时,也是重任在肩。中科创达在互联网、通讯等领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都能够移植到汽车领域中。此外,我们多年积累并形成的生态,包含了云厂商、芯片厂商、中间件厂商、IP厂商以及一级供应商等使中科创达能够更好的为整车制造企业赋能。比如,无论是车内外的通讯连接技术、人机交互,还是智能座舱技术,我们都能提供处于领先地位的技术。还有,中科创达人机交互明星产品Kanzi UI产品对显示屏的渲染能力处于全球领先。2017年,我们并购芬兰的Rightware,整合Kanzi的用户体验设计能力,推出数字座舱平台eCockpit2.0 。
从这几个角度来说,“软件定义汽车”时代非常适合中科创达,这个时代的需求也与中科创达多年前的战略布局完全吻合。
■《中国汽车报》:请您预测下一步智能驾驶方向是什么?
武文光:我认为,在封闭场景中,智能驾驶技术已经不是问题了。接下来,智能驾驶状态下的低速泊车会是发展的重点。但总体上看,智能驾驶还是有一定壁垒,不仅是技术壁垒,还有政策等其他方面的壁垒。
■《中国汽车报》:在汽车领域,中科创达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武文光:中科创达致力于成为汽车产业变革的赋能者,我们拥有全栈技术能力及解决方案。
中科创达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中科创达抓住智能手机发展机会获得爆发式增长,成为中国核心的智能操作系统供应商。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中科创达进而将业务扩展到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物联网和智能行业领域。
■《中国汽车报》: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占中科创达营收的比重是多少?智能驾驶方面,中科创达是以海外市场为主,还是以中国市场为主?
武文光:在2020财年,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占中科创达营收的29.31%。就智能驾驶而言,中科创达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做了布局,我们希望智能驾驶领域,做到国内最好,取得更大的突破。与此同时,我们也一定会坚持全球化布局。
■《中国汽车报》:中科创达在智能视觉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布局?
武文光:在智能视觉领域,中科创达于2018年全资收购了全球领先的图像视觉技术公司MM SoluTIons,奥迪等品牌车型的电子后视镜算法是由该公司提供的。此外,中科创达还在帮助其他几家客户进行相关产品开发。
中科创达技术优势是在于图形图像的后期处理,比如拼接、调白平衡、图像虚化、明暗对比等。随着智能驾驶的到来,这些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因为图形图像是感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我们还并购辅易航、成立Batonova,加速布局智能驾驶和车云一体的解决方案。
编辑:黄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