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在挑战中创新发展
7月12日举办的“识变,应变,巩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优势”主题论坛上,来自研究机构、主机厂、动力电池厂家和材料供应商等产业链各环节代表,共同探讨动力电池的新发展。
欧盟驻华标准化专家组总监徐斌强调,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推动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回到欧洲,这是欧盟《电池法》的立法背景,而对背景的深刻认知有利于企业满足其要求。事实上,《电池法》的推进并没有计划中的那么严格,企业在合规的过程中要积极发出声音。同时,《电池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在不断衍生推进,如碳足迹的新变化和数字产品护照,需要企业及时关注这些变化,以更好满足法规要求。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电池总成设计高级主管工程师杨洁提出,动力电池标准化方便规模化发展,提升经济效应、分摊总成本,进而促进通信协议和接口的标准化,促进退役电池的应用。需要从设计、制造、应用和回收等环节促进动力电池的标准化发展。动力电池的标准化还需标准的统一,通过标准体系协调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助力构建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中汽新能总经理助理陈超介绍,低空经济领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视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国内各企业和科研机构也纷纷加入布局和研究。到2030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8万亿元,国内eVTOL用动力电池需求量7.8GWh;到2035年可能达到112.5GWh的需求。在空中,eVTOL领域动力电池和常规的动力电池最大差异化是对碎片的要求,即不允许有碎片产生。同时,对热失控的遏制,对单体层级、系统层级还有爆炸遏制都提出更高要求;对倍率、能量密度、快充的要求也有不同。半固态电池高比能、高功率、高安全的特点更适合eVTOL应用,这也促使电池企业加快半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和量产。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梁锐提出,锂电池作为新型能源体系的一个重要核心技术手段,能够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这个大势是不可逆转的。从另一个维度看,欧盟电池法规可以成为一个上升阶梯,帮助我们提升水平。“中国人最擅长执行,有了规则,我们就有能力达标。”梁锐强调,要抓住电池护照达标的过程,自我完善,巩固发展优势,引领锂电池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在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品战略规划总经理孙彩亮看来,超充和高能量密度是未来电池主要进化方向,而目前,叠片是超充和高能量密度的最佳解决方案。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田如辉强调,半固态、固态是电池的发展趋势,但中短期,大批量应用还是会以液态电池为主,隔膜技术也将不断提升。锂电池隔膜最大的问题是热失控和安全,尤其是新国标对锂电池隔膜安全性的要求更高了,电池企业也要求供应商提升隔膜的安全性,以改善电芯的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