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汽车半导体生态峰会演讲实录|航盛张海涛:智能座舱的创新设计思考

发布日期:2022-11-28·

以“智链未来 本立而道生”为主题的“2022张江汽车半导体生态峰会暨全球汽车电子博览会”由《中国汽车报》社主办,张江高科、爱集微、浦东新区投资促进二中心承办,11月7日-8日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隆重举行。

本届峰会邀请了以半导体为核心的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生态链企业高管、知名分析师与投资机构、中外行业大咖参加,瞄准新智能汽车与能源汽车技术前沿,就科创+产业+金融进行深度交流,为汽车半导体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通过趋势分享、前沿技术碰撞、投资逻辑解读以及全球汽车电子博览会,共同探讨全球巨变下的汽车半导体产业链发展,为业界充分展示汽车电子最新发展成果与趋势,打造国际化一流汽车半导体领域展示平台。

其中,在11月7日举办的“智能座舱及人机交互专场”,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扬州研究院系统开发部部长张海涛做了题为《智能座舱的创新设计思考》的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张海涛:我是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扬州研究院的张海涛,我分享的题目是智能座舱的创新与思考。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扬州研究院系统开发部部长 张海涛

首先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这部分我们大家都是耳熟能详,我讲的快一点。首先,随着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技术的提升,智能网联也是从技术驱动,转变为需求驱动,从功能叠加,进一步的转化为用户的需求出发。追求功能数量,到追求质量。车从过去的传统的出行价值,转化为一个空间的价值。自动驾驶的实现,原来就是仅仅作为一个出行的工具,未来自动驾驶普及了以后达到L3甚至L4以后,空间的价值会进一步的体现。所以智能座舱也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迎来了一个红利。

未来的汽车从出行工具到移动空间转变,改变人类的出行的方式。我们的智慧出行,智慧交通,智慧生活,我们的智慧城市,将是和技术革命,和信息革命,汽车革命进一步的带来全方位的对和人类有影响的这样一个部分。真正实现人、车、生活、环境的全面的融合和打通。

前面讲到了我们自己的驾驶舱从技术驱动到用户的需求的驱动。我们终端的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样?按照我们的现有的终端用户的出身年月我们分了XYZ三个世代,1965到80年,我们是定义X世代,81到95年Y世代,96年10年是Z世代。X,我们全新权威的口碑,过了买车最热的时期。我们的Y时代在互联网时代,实用为主,对自主品牌,新兴的技术的接受度高,是目前购车的主力军。Z世代是玩智能手机长大的,是移动的原住民,成长的环境优越,接触的事物新颖,对科技的配置更感兴趣,也是未来五到十年购车的主力。右边这个图上可以看到,和原来前面两个世代相比,在Z世代,我们对科技配置,外观、品牌,实际的价格方面已经产生了更多的一些相关变化。

新时代智能座舱的变化趋势,由于国内的互联网的生态发展是非常的迅速,中国的用户对这个座舱的智能科技的配置的需求是远超全球市场的,2019年的时候全球市场对于座舱的智能座舱渗透率超过国内,我们预测到2025年,国内的智能座舱的渗透率到75.9%,全球是59.4%。在未来新世代的智能座舱的配置方面,在Y世代、Z世代的购车决策中,已经起到了接近80%的作用,都会对智能座舱这一块的配置有非常明确的需求,不在乎这个的也只有21%。

这个座舱的趋势方面,更多的时候就是C端市场催发的,现在的智能座舱从消费者的应用场景出发,带给驾乘者更容易的智能化体验,消费者的需求从最开始的时候对功能安全性、舒适性生理的需求是升级,现在是更高的层面,就是归属、情感、舒适的需求,Z世代还有社交的需求,他们希望把我们的社交关系,社交环境从我们的手机里面延伸到智能座舱。对影响购车的七大参考因素当中,有购买体验,品牌、价格,设计、性能,智能化体验,等等,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智能化占14%,仅次于质量,性能,设计因素。

综合我们前面所讲的需求趋势,科技的趋势,积极综合马斯洛需求的层次,贝恩的B2C的一个用户价值要素的金字塔的理论,综合这样的方法论,其实用户出行的需求的发展除了安全的出行需求提升到高效的出行,最后是满足情感、尊重、需求的愉悦感的出行。

新世代的智能座舱的跨界的融合,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的时候就是接触一些车上更多就是机械按键的一些技术。后来随着消费类的数码、触屏技术的应用,发展到了液晶触摸交互的阶段。随着多模态的融合,场景化、个性化,以及纯技术的交互体验的技术的演变,未来与不同的领域产品会跨界融合,后续会达成人、车、路、环境的融合。

前面分享了那么多,结合我们的正题,也就是智能座舱的创新设计。前面讲了这么多,怎么实现我们在智能座舱的创新设计呢?我们认为,在新世代的智能座舱体验的升级要围绕两个纬度展开,一个就是纵向的智能化升级,横向就是跨界创新的融合。

什么是智能化升级?最初的我们单一一个设备,往上做体验的优化,我们各项服务的内容更丰富,算力更强大,我们的触摸反馈,语音识别,视觉反馈更精准,这些都是我们的智能化的升级。

什么是横向的跨界融合?从最初的单一设备,到在车上的多设备的协同,到人车协同,智能助手,未来的机器人。后续还会有人、车、环境的协同,我们认为是一个横向上的跨界的融合。

技术方向,我们认为已经是开始从功能的驱动,相同的产品线方面来讲,其实我们谈到的创新就不可避免谈到我们现在在很多的消费类的方面也是有这样的趋同性,就是同质化的竞争。在我们现有的大环境是不是你有我无?不太可能,因为大家的生态链是差不多,即使有也是一个时间差,你有一个强大的APP,我就是时间差,我以后会有。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自己的创新是不是停滞不前?我认为也不是这样。我觉得实际上我们自己的产品的所谓的配置的差异化,并不是我们自己的一个主要的主战场。我们体验的差异化,是主战场。像苹果和安卓,我们苹果的软件功能,硬件的功能,图标可以复制。但是他的更深层次的这两大系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个也是他们导致最终终端用户的体验不同,这个中间核心的就是在具体的细节和深度方面,就是体验的部分。

其实同质化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也可以实现创新,比如说我们智能座舱更注重是人机交互,配置的同质化是无法拉开竞争力,体验的差异化是竞争的主战场。智能技术的交互是抓手,场景应用是落地,我们通过智能技术实现产品的开发,通过交互设计实现体验的表达。

比如说我们很简单的基于原来的一个例子,就是行车记录仪,我们过去是几个纬度的,视频,时间,更多是这两个纬度。如果加入LBS,地图这一块的数据的融合,我们就回溯我们到一个季度我们回溯哪些点的违章点比较多,我看行车记录仪,我可以实现地图上的行车轨迹的互动。而且会在地图上上报我这个点是一个发生违章的点,那么甚至可以上传到云端,分享给大家,我们下一次到这里就可以提示我,这里是我违章的多发点。增加了一个纬度上的组合,实现了一个小的创新。

智能座舱关键的体验就是更客户带来持续的惊喜感,是这三个方面实现,一个是可变化的,汽车销售以后可以发生改变,形态和体验可以持续的提升。OTA的方式来不断的推送,甚至可以做后续的改变,甲,乙买一样的车型,之后因为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有的功能在屏幕上排列位置就可以不同,每个人使用了以后,我们的智能座舱是可以可成长,它更熟悉,更适合你的用户。

另外一个是可以感知,用户可以感知到科技感,性能感,可以丰富功能。

航盛针对这个不断的变化和新的需求,我们解决方案是什么?我们提供一个弹性的整车计算平台,软件的SO架构的设计,打造持续的这样一个服务。

硬件和我的标准化的设计这一块,是我们图上看到的这样,我们是可以实现弹性的计算平台,每一个板卡可以自动的升级,我们815、8295可以通过这个更换一两块的板可以实现升级,其他的部分可以实现统一和标准化。

对软件的部分,我们基于SOA架构实现各个部件的灵活组合,实现服务的灵活的部署和升级,同时可以打造一个开放的平台,吸引更多的第三方的开发者加入我们的汽车行业里面来,不断的完善网联汽车的生态,形成价值创造的良性循环。

对于我们的未来车机的交互,我们认为更多就是多模交互的体验的提升。我们认为把它定义为每一个信息来源,或者是形式都可以称之为一种模态。要让人机交互的流程更自然,更安全,更高效,这个是非常有必要建立一整套多模交互的框架,多模交互的框架实际上是基于我们的多重资源理论的模型,是一个基于人机工程学的专家提出来的一个理论,这个理论里面认为不同任务,对注意力的资源的分配是不同的,造成的干扰的程度不同,他强调的注意力不是局限于单一的认知资源,是多个认知资源当中。基于这样的过程,我们建立一个这样的多模交互的框架,这个多模交互的框架其实是可以为单个设备,或者是跨设备的交互提供丰富的交互的方式。

这个是多模交互的核心的思想,五个原则,前四个就是每一个模态是不能相互的干扰,比如说我们的JUI的模态不能对语音的模态干扰,基于这个相互独立的模态,有利于后续的增加和减少我们的模态的动态变化。基于这样一个总体的五项原则,保证多模交互框架是一个比较好的框架。

新世代的智能座舱的升级方向就是升级,根据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理论,人类获取的信息83%是来自视觉,11%是来自于听觉,3.5%来自于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于味觉,智能座舱的体验的重点就是围绕信息量最大的这两个就是视觉和听觉两个纬度展开,根据不同的纬度的优缺点,互补和重复两个层面实现高效的多模交互,有的我们朋友说了,什么是叫做重复?什么是叫做互补呢?对这个互补,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做一个导航,去某一个地方,我们通过语音,我们如果说我们把这个手势和我们的一个语音结合,我们用手势指我地图上某一个点,这个语音和我的手势的结合是不是就可以利用这个互补型实现复杂的指令的下发。

什么是重复型?我们要发一个语音的指令,我们用实际的视觉,和语音,比如说纯语言等等,可以更准确的,这个是表达的同一个信息,是重复性的。但是可以更准确的锁定我们要表达给产品的一个指令。在这样一个指令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准确性。

输出端,可以通过智能表面,虚拟助手,以及声光反馈等等更高的多模信息提升我们的体验,以及表达的效率,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输入、输出有这么多的可以拓展、升级的范围。

未来的网联汽车还有非常大的一个可变革的空间,随着多样技术的持续发展和融合,智能网联的汽车会变成硬件、软件、数据为基础,提升用户核心体验为目的,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场景化,有自我进化的生命体,在整个里面,我们的芯片、软件、数据、交互、服务有不同的变革的任务和课题。

航盛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我们就是持续的储备技术的创新能力,和预见产业的变革,基础的能力是一个创新的原动力,基于基础技术的研发和推进技术的变革,从用户体验上进一步创新出新的模式,这个是我们的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

航盛在我们的视觉的领域,包括人车领域,达成了一些战略的合作,我们在音频和红旗合作,人机智能方面我们有自主的芯片的跨界合作。我们视觉这一块,和我们的军用的一些研究所达成了一些HUV等等方面的合作。

面对挑战,我们是不断的升级,过去我们航盛是一个传统的硬件供应商,现在我们已经是过度升级到我们的系统供应商,后续我们会升级为一个智能出行的服务商。前面我们的博世的同仁说了我们8295,航盛是聚焦不仅是国内,还是国际,我们分享一个国内拿到的项目和未来的趋势。

我们拿到国内N,H、T企业三个合资车大的品牌,我们2025年量产了以后,815这样的SUV的平台,我们国内每年的出货量是会第一,这个是我们航盛智能座舱升级和项目上的布局,这个是我的演讲,谢谢大家。

(注:以上速记内容未经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