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汽车半导体生态峰会演讲实录|思特威邵科:车规级CMOS图像传感器,释放智能汽车感知芯能量

发布日期:2022-11-29·

以“智链未来 本立而道生”为主题的“2022张江汽车半导体生态峰会暨全球汽车电子博览会”由《中国汽车报》社主办,张江高科、爱集微、浦东新区投资促进二中心承办,11月7日-8日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隆重举行。

本届峰会邀请了以半导体为核心的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生态链企业高管、知名分析师与投资机构、中外行业大咖参加,瞄准新智能汽车与能源汽车技术前沿,就科创+产业+金融进行深度交流,为汽车半导体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通过趋势分享、前沿技术碰撞、投资逻辑解读以及全球汽车电子博览会,共同探讨全球巨变下的汽车半导体产业链发展,为业界充分展示汽车电子最新发展成果与趋势,打造国际化一流汽车半导体领域展示平台。

其中,在11月7日举办的“感知专场”,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车芯片部副总裁邵科做了题为《车规级CMOS图像传感器,释放智能汽车感知芯能量》的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邵科: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来自思特威的邵科,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在这边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图像传感器在智能汽车中的一些应用,以及我们思特威这方面的一些产品。

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芯片部副总裁 邵科

简单介绍一下思特威,我们成立于2011年,到现在近十多年的发展经历,近十多年我们一直在整个传感器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中。我们今年5月份成功登陆了科创板。

图像传感器近几年在大家的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原来在手机上应用比较多一些,但是现在包括各种消费类的无人机、大家出行的扫码,以及大家在家里用的网络摄像机等等方面,内部都有图像传感器在中间作为一个数据的来源。在这些方面,我们思特威产品目前覆盖四大领域,安防、监控和机器视觉。我们近几年处于出货第一的地位,去年我们手机和车载的图像传感器也在陆续量产过程中。

在汽车方面,随着近几年整个新能源以及造车新势力的快速发展,整个新能源汽车在乘用车的占比越来越高,今年预计可能会达到600万辆这样一个级别,这也带动了整个传感器在车上应用的快速发展。乘用车每年的用量会有一些起起伏伏,但是对于整个传感器在车上用量,每年有着越来越高的占比,未来五到十年我们觉得处于非常高速的发展过程中。

图像传感器作为一个主要的图像信息来源,在应用上大概有三类应用。第一类是比较常规的,原来车上都会有的,标清的那些倒车后视,近两年发展成环视。第二类的ADAS是这两年热门的话题,这个上面会有前视、侧视、自动泊车感知类的智能应用。随着前面两类应用的普及,在舱内,从后装向前装发展,有DMS、OMS这些图像传感器应用场。

分类来看,在影像应用上面,原来很多时候倒车后视,从原来30万标清到100万或者更高的分辨率。近两年环视慢慢成为新能源的标配,也是改善大家驾驶体验的非常好的影像系统,有了环视之后,对于很多新的驾驶用户来讲,他在整个倒车、停车、避让上面会有非常好的驾驶体验提升。在这个上面,也已经从原来倒车的30万变成100万,成为近几年的主流。随着中高端车发展,还会往200万、300万发展,因为车内的显示屏分辨率越来越高,图像分辨率提高会给大家带来更好的影像体验。

对传感器来讲有比较关键的一些需求,因为是给驾驶员看的,需要在晚上有更好的成像。同时整个功耗对传感器的稳定性也是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第二大类应用,车载感知ADAS应用,在这个领域目前主要有两大块,一个是前视,另外一个是侧视或者周视,它们两者结合,使得现在能够达到L2+的级别。这里面对我们传感器也会有新的一些技术需求,除了常规的在一些产品中我们需要有出色的性能,对于整个算法识别,整个环境中的物体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对功能安全有更高的要求,对于我们传感器作为其中的一个部件,也会提出更多的需求。同时现在更高阶的应用,对于一些交通信号灯的识别也会有新的要求,交通信号灯广泛使用LED作为整个来源,LED是脉冲驱动的方式,在一个频率周期里面并不是全部打开,也是根据环境亮度或者根据本身使用需求,来选择整个开始的脉冲周期,这个对于图像传感器的常规曝光方式是比较大的挑战,这个会对算法带来一定的挑战,这个也是我们作为图像传感器研发厂家需要去解决的一些问题,后面会有视频展示。

ADAS和舱内这些需求,刚才郑总也介绍了,现在自动驾驶的几个级别,L3以下的话,还不能脱离驾驶员的接管,这里面DMS非常重要,因为没有DMS做一些联动的话,对整个安全性都不能保证。从去年开始到今年,随着ADAS一些配置的上升,DMS整个需求也在快速上升过程中。对舱内的话,除了DMS,现在座舱娱乐也成为了舱内比较热门的应用场景,乘用车都会碰到舱内摄像头监控舱内乘客的行为,除了做监控之外,也会慢慢成为舱内娱乐的场景,它可以去做一些视频对话、视频录制等等方面的应用,这个也会越来越多用在整车上面。行车记录仪则是比较常见的部分。

对于这些,我们在原有的基于安防和机器视觉传感器的基础上,开发了在车上更加有优势的一些技术,在动态范围上,因为晚上车灯直射场景,对动态范围有比较大的要求,我们也是会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开发了不同的技术。一些高速行驶过程中,我们会使用相应的技术。同时车规认证上面,功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去做ASIL D流程认证和ASIL B产品认证。系统性能升级的话,我们有低功耗技术和ISP二合一技术。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视频展示,展示我们100万像素在晚上全彩成像的结果,右边是两个图片,我们在隧道中会把曝光时间拉的比较长,导致我们在隧道口的成像受到限制,这个对环视和自动驾驶都会带来一些影响,我们基于一些特定的技术,能够实现舱内舱外整个成像良好的性能。对于LED防闪烁,我们开发了LFS特有防闪烁的功能,这个对于后面算法的识别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性能部分。同时前面也提到,我们会对一些客户有需求,我们会把一些ISP集成到里面去,使得系统在性能、功耗、整个设计上面得到比较好的优化。对一些更大分辨率的sensor,或者更多细分领域,我们也需要更多合作伙伴和我们搭配一套比较好的系统,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些功能。

我们在车上面,虽然从安防和机器视觉转过来做的时间不长,其实我们在去年整个车sensor上面的应用全球排第四的地位,同时国内我们作为全研发国产化的公司,目前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排第二。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现在在车规的一些产品。影像类,现在从100万到300万都已经有相应的产品在量产或者在送样。对于感知类,我们目前已经发布了200万、300万的产品,后面800万的产品也会很快发布。舱内应用,我们有200万的sensor,后面也会相应的一些sensor在近期发布。我们目前在整个车载应用上面所有系列都已经能够覆盖它。

同时车载感知其实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近两年大家都是在解决有一些有无的问题,环视装的越来越多,ADAS配置率越来越高,这个方面我们想大家一起探索各个发展的技术,包括sensor除了800万,业内我们看到有1500万或者更高的。这个需要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因为光有sensor解决不了整个应用的问题,也需要ISP、SOC等等,大家有更好的配合发展的话,我相信我们后面能够更好的去推动整个智能产品在车上面的发展。

我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注:以上速记内容未经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