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市值1000亿元,中汽创智“擎立方”暨中期事业计划发布
一年前,由三大央企“国家队”组建的中汽创智横空出世,强势介入汽车零部件领域。而今,中汽创智走到了哪一步?或许已经有了初步答案。
6月22日,中汽创智周年庆典暨事业计划和产品发布会在南京举行。中汽创智公布了智能底盘、氢燃料动力、智能网联三大领域六大阶段性研发成果,并宣布创立自己的技术品牌“擎立方”,包含智能底盘“擎磐”、氢燃料动力“擎势”、智能网联“擎臻”三大子品牌。
同时,中汽创智公布了中期事业计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年营收100亿元,市场估值1000亿元等目标。
♦六大阶段性研发成果
提起中汽创智,那可是大有来头。犹记得2017年12月,一汽、东风、长安在武汉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从四大领域进行全面合作。此事在汽车业界引起很大轰动,标志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国家队”开始全面合作。一年后,这三家央企在北京签署《T3科技平台公司合资合作意向协议》,确定合资成立出行公司。
直到2020年6月,名为中汽创智的合资公司在南京正式挂牌成立,由一汽、东风、长安、兵器装备集团、南京江宁经开科技共同出资160亿元设立。股权方面,长安及其母公司兵器装备集团合占25%,其他三大股东也分别持股25%,可谓相当均衡。
短短一年,中汽创智在智能底盘、氢燃料动力和智能网联三大领域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包括智能制动系统、120kW氢燃料电堆、智能座舱技术底座、车用操作系统、AI引擎&视觉解决方案、智能汽车网络靶场。
为何能做到这一点?事实上,在发布会前一天的媒体沟通会上,中汽创智CTO周剑光解释道:“我们虽然是从三家主机厂出来的,带着央企的性质,但中汽创智不是央企,我们把自己定义为科创企业。科创企业可能有一些特点:苦干、单干。”另外,作为股东方的三家汽车央企给了中汽创智充足的资源,而南京市、江宁区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中汽创智CEO李丰军告诉记者,自成立以来,公司主要实施了“1356”工作方略。据介绍,“1”是指公司的愿景目标,即“研发绿色低碳、智慧安全、极致体验的汽车技术,赋能美妙出行、美好生活”;“3”是指三大业务领域,公司筹备之初,一汽、东风、长安的技术部门向其提出了56个课题,梳理分类后,聚焦在了智能底盘、氢燃料动力和智能网联三大领域;在这三大领域里,该公司推进“5”大关键举措,构建“6”大业务体系。
“在国家部委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推进下,在五方股东的统筹规划和资源注入下,中汽创智正全力以赴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孵化。”中汽创智董事长王国强表示。至于此次发布的“擎立方”技术品牌,“擎”代表拖起、支撑;“立方”代表三大领域的指数级组合。
♦两大“211”目标
在发布会上,中汽创智公布了未来五年的中期事业计划,为此制定了两个“211”目标。其中,第一个目标是技术层面,中汽创智要利用五年时间,实现200项核心技术的突破,建成1个国家级创新中心,专利和行业标准数量进入行业第1梯队。
第二个目标则是经营层面,即上述三大领域中,每个领域至少有2项以上的产品或者系列开发出来,应用到三家主机厂或其他车企的车型上,为此,该公司营业收入需要超过100亿元,市场估值超过1000亿元。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中汽创智需要进行巨额投资。“在资金投入方面,我们中期资金投入预计将达到410亿元,其中,项目研发将投入280亿元,基础能力建设将投入100亿元,产业孵化将投入30亿元。人才培养方面,人才是我们中汽创智最宝贵的资源,我们将快速培养和聚集100名领军人才和1000名骨干人才。”李丰军表示。
另外,在汽车行业迅猛变革的今天,单打独斗已经不是明智之举,中汽创智深知这一点,有意进一步拓展生态圈。“在此,要构建50家以上的生态共赢伙伴,生产运营资产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生态共建人才要突破5000名。”他说。
在发布会上,中汽创智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等12家战略合作伙伴正式签约。中汽创智与合作伙伴共建的汽车智能网联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汽车信息安全联合实验室、智能汽车底盘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等3家联合创新平台也同时揭牌。
编辑:刘晓烨 实习编辑: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