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汽车影像

发布日期:2023-08-01· 中国汽车报网 万莹 整理 编辑:万莹
万莹 整理 编辑:万莹

编前:2023年7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七十华诞。70年征程,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零基础发展至每年产销近3000万辆,连续14年蝉联全球产销第一,连续8年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第一,今年一季度汽车出口夺得全球第一,并在“新四化”时代持续发挥引领作用。2~5版,以影像记录这70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汽车行业“第一”,见证中国汽车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


第一块基石 1953年7月
  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一汽”前身)当月15日破土动工,毛主席为工厂奠基题词,这块纪念石碑之后放在厂门前的广场中央,成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块基石。

第一辆汽车 1956年7月
  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CA10当月13日成功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造汽车的历史,成为新中国汽车工业乃至机械工业的一个重大里程碑。这款型号为CA10的载重卡车生产了30余年,解放牌汽车也成为国人心中的国产汽车鼻祖。

第一辆自主研发大客车 1957年
  北京、上海两地客车修造厂采用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总成件试制出全金属整体结构“五七型”大客车,即新中国第一代国产大型客车。“五七型”客车是我国第一代完全自主生产的大客车,填补了我国客车工业空白。

第一辆国产小轿车 1958年5月
  由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我国第一辆自主制造小轿车——东风牌小轿车CA71当月12日在长春诞生,由此揭开了我国民族轿车工业的历史篇章,中国人从此坐上了自己生产的轿车。

第一辆重型汽车 1960年4月

济南汽车制造总厂(现“重汽集团”)试制出我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重型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并在接下来几十年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第一辆合资轿车 1983年4月
  新中国第一款合资引进生产的国产桑塔纳轿车当月11日组装成功。桑塔纳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轿车工业发展的基石,打开了中国汽车业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加速发展的全新格局,同时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

第一家合资车企 1983年5月
  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合作协议当月5日签署,由此拉开中国汽车业合资的帷幕。此后,上海大众(后更名为“上汽大众”)、广州标致、一汽-大众、三江雷诺、长安铃木、东风神龙、上海通用(后更名为“上汽通用”)先后成立,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第一批合资车企。在合资企业架构下,我国汽车业迅速引进流水线作业的现代化生产方式,整车产量得到迅速提升。这一阶段,合资造车较快提升了我国汽车制造业水平。

第一次引进国外重型整车制造技术 1983年12月
  重型汽车制造技术转让合同签字仪式当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当时的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现“重汽集团”)成功引进奥地利斯太尔重型汽车项目,是国内第一家全面引进国外重型汽车整车制造技术的企业,改变了我国重型汽车制造业相对薄弱的局面。

第一部汽车产业政策 1994年7月
  国务院当月3日正式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汽车产业政策,明确了以轿车为主的发展方向,首次提出鼓励汽车消费,允许私人购车,对合资产品有了明确的国产化要求。该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对汽车消费市场起到巨大助推作用,也对汽车产业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个汽车有形市场 1994年11月
  全国第一家有形汽车交易市场——上海联合汽车交易市场正式开业,由政府部门搭台,让多种经济成分的商家名正言顺“唱戏”的新型汽车流通模式应运而生。此举拉开了中国汽车市场由单一计划经济向多元市场经济转轨的竞争帷幕。

第一辆新能源汽车 1995年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1992年,这一年,新能源汽车研究被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同时,一项由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联合进行的军用电驱动技术转为民用大客车技术的项目也正式确立。在这样的背景下,1995年,孙逢春带领团队造出了中国第一辆纯电动大客车——“远望号”。

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 1997年
  吉利集团进军汽车业,成为我国第一个民营汽车制造商。图为吉利生产的第一辆汽车——“吉利汽车”。在李书福带领下,吉利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公司快速发展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自主品牌车企,到今天成为全球化汽车集团。几乎在同一时期,奇瑞、长城汽车等自主品牌车企纷纷崛起。

第一家4S店 1999年3月
  第一家广汽本田特约销售服务店——广汽本田第一特约销售服务店当月26日开业,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国内第一家汽车4S店”的广本汽车销售服务店。上世纪末,汽车开始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但我国汽车市场尚处于大卖场卖车、路边修理厂修车的无序状态。随着“4S店模式”的导入及其优势逐步显现,各汽车企业纷纷效仿,直到现在依然是我国汽车销售服务市场的主流模式。

第一次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 2000年10月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从此私人消费逐渐成为汽车消费主流。私家车消费的动力是巨大的,不仅推动了汽车业的发展,同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力扩大了内需,为房地产业、金融业、保险业、旅游业、石油业、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首批中国轿车批量出口 2001年10月
  奇瑞首批10辆“风云”轿车当月27日经天津港出口叙利亚,开始批量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实现了奇瑞整车出口海外市场“零”的突破,亦开创了中国轿车批量出口的先河。

第一款正向研发重型柴油发动机 2003年12月
  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6DL奥威4气门大功率重型柴油机当月20日在锡柴下线,成为我国首款正向开发的高端重型车用发动机。奥威成功下线,令国内汽车内燃机开发水平实现大跨越。

国内第一个产品召回制度 2004年3月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当月15日正式颁布,由此,中国第一个产品召回制度诞生。此后,我国在多项产品安全和公共健康的立法中引入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召回制度是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的有力保证,实施召回制度有利于提高生产商和销售商的产品质量意识,有利于企业关注技术改造和环保问题,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召回制度也是我国汽车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第一次大规模国际并购 2005年7月
  中国南汽当月22日以5000万英镑收购罗孚、MG以及其发动机供应商Powertrain,是我国汽车制造业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国际并购,为我国车企通过跨国并购、整合全球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一个乘用车发动机品牌 2005年10月
  奇瑞同步引进欧洲领先技术生产的新一代发动机正式定名为ACTECO,标志着第一个属于中国的发动机品牌诞生,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新一代高性能发动机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第一个产量破百万辆自主品牌 2007年8月
  奇瑞第100万辆汽车下线,成为第一个产量突破百万辆的自主品牌。

第一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 2009年~2012年
  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1月共同启动“十城千辆”工程,主要内容是通过提供财政补贴,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使全国新能源汽车运营规模到2012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由此,“十城千辆”成为世界第一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应用行动。

第一个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2009年1月
  财政部联合科技部发布《关于开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时以附件形式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中央财政将对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从此拉开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时代的帷幕。

国内汽车产销第一次破千万辆 2009年10月
  随着1辆一汽解放J6当月20日驶下生产线,我国汽车年产量首次达到1000万辆。到2009年10月底,我国汽车年产销均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迈进千万辆级汽车产销大国行列。

第一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 2009年
  当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的国家,比预计提前了5~6年。由此,我国汽车产销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第一,中国汽车业走上由大到强的发展之路。

第一个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2012年7月
  国务院当月9日正式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坚持产业转型与技术进步相结合,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时,确定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汽车出口第一次破百万辆 2012年
  汽车出口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012年,我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100万辆,成为新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第一次战略性入股世界著名汽车集团 2014年3月
  东风汽车集团当月26日入股法国标致雪铁龙(PSA)集团,持有14%的股份,成为PSA并列第一大股东。这是中国汽车企业首次战略性入股世界著名汽车集团。

第一次成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国 2015年
  当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补贴政策刺激下迅速扩容,动力电池装机量也“水涨船高”,成功取代手机锂电池,成为锂离子电池行业最大的市场。也是这一年,中国赶超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

第一次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车市 2015年
  当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4万辆和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第一,并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渐退坡直至完全取消,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向市场化转型。

首次明确建设汽车强国总目标 2017年4月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当月25日联合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推进汽车产业由大到强发展提供指导。《规划》确定了“力争经过十年持续努力,迈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的总目标,提出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全产业链实现安全可控、中国品牌汽车全面发展、新型产业生态基本形成、国际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6个细分目标,为未来10年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保障。

首次正式出台“双积分”政策 2017年9月
  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当月27日联合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简称“双积分”政策),旨在建立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化长效机制,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首次正式提出取消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 2018年4月
  国家发改委当月17日表示,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汽车行业扩大开放是大势所趋,充分的市场竞争将加快行业优胜劣汰,也有助于中国品牌车企真正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 2018年3月
  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当月1日在沪发放,上汽和蔚来获得第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当年4月11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这是继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地陆续出台自动驾驶路测政策后的首个全国性规范。

首款量产L4级自动驾驶巴士 2018年7月
  国内也是全球首款搭载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巴士金龙阿波龙,于当月4日量产下线,其商业化落地同步展开。此前,宇通、安凯、福田、金旅等企业已在特定区域进行了无人驾驶客车示范运行。

造车新势力企业交付元年 2018年
  中国新造车势力企业进入交付元年,蔚来、威马等行业内领先企业当年5月先后完成交付。同年12月,小鹏首款量产车G3上市,蔚来也在12月15日正式发布了第二款量产车ES6,造车新势力迎来第一波交付热潮。

中国汽车品牌海外首个全工艺独资制造工厂 2019年6月
  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当月5日竣工投产。同时,中国品牌首款全球车哈弗F7在此工厂下线并海外上市。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首个涵盖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的整车制造厂,项目规划年产15万辆,本土化率达到65%。长城俄罗斯图拉工厂的投产,成为中国品牌“走出去”的新旗帜。

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车企 2019年12月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当月30日举行了首批中国制造Model 3员工车主交付仪式。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不仅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对外开放的新标杆,而且其“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中国速度”更是享誉全球。

首次启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2020年7月
  为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引导农村居民出行方式升级,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当月15日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新能源汽车下乡不仅引导企业加码下沉市场,促进农村居民出行方式全面升级,更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发展迈向新阶段。

首个外资车企参与国有车企混改案例 2020年5月
  当月29日,安徽省国资委、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三方签署战略合资合作协议。大众中国出资10亿欧元,获得江汽控股50%的股份,安徽省国资委持有50%的股权并仍控股江汽。同时,大众中国增持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股份至75%。

首个网约车、顺风车安全团体标准 2020年7月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当月2日正式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平台公司安全运营自律规范》团体标准和《私人小客车合乘信息服务平台公司安全运行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这是我国首个网约车和顺风车安全团体标准。

首次提出“双碳”目标 2020年9月
  当月22日,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成为影响汽车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议题,车企也通过各种措施积极谋求转型,向绿色发展方向迈进。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交易正式启动,我国碳交易市场开始运转。

首个乘用车产销破千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 2020年10月
  截至2020年10月底,吉利汽车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辆,成为首个实现乘用车产销1000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

首部数据安全法规 2021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当月1日正式施行,汽车数据安全有了法律保障。数据安全法的发布,不仅从法律法规层面为汽车数据安全提供了基础依据,也为行业管理提供了基础框架。

首个皮卡行业规范化标准 2021年10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批准包含《多用途货车通用技术条件》(下称《条件》)在内的多项国家标准。作为我国首个皮卡行业规范化标准,《条件》的正式出炉不仅是皮卡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象征,更引导整个市场走向“皮卡乘用化”新阶段。

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千万辆 2022年2月
  截至2022年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突破1000万辆;2023年7月3日,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活动在广州举行。从第一辆“远望号”到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历时27年;而完成第二个1000万辆,仅用了17个月。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首个正式停产燃油车的车企 2022年3月
  比亚迪正式停止传统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由此,该公司也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停产燃油车的车企。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4%,超过特斯拉131万辆的销量,再次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 2022年3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当月23日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氢能产业战略定位、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这是我国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要达到约5万辆,并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

首次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 2022年8月

2022年7月7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自2022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含国家明确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的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促进二手车自由流通和企业跨区域经营。国内二手车行业迎来历史性时刻,至此,影响二手车流通的“三座大山”全部移除。

自主品牌份额首超50% 2023年上半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1~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598.6万辆,同比增长22.4%,市场份额为53.1%。自主品牌首次实现半年度份额超50%,占到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这一成绩离不开自主品牌的快速成长以及其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弯道超车”。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