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驰科技出货量突破300万片,国产车规芯片量产里程碑!
截至2023年底,芯驰科技已获得近200个量产定点,客户覆盖90%以上国内整车企业,累计量产出货超过300万片,覆盖近40个主流车型。
在1月16日举办的“同芯共驰骋——芯驰科技新春Talk”会上,芯驰科技董事长张强公布的这组数据让记者很是震惊。在汽车业声量一直不太大的芯驰居然不声不响就拿下这么多整车企业客户。
据张强介绍,2023年自主品牌SUV畅销车TOP15中,40%车型搭载了芯驰车芯产品;中大型SUV领域TOP3量产车型均已搭载芯驰产品。芯驰在出海方面同样表现亮眼:2023年全年整车出口量前十车企中,有一半品牌与芯驰已有量产合作。
傲人业绩的背后,是芯驰科技的久久为功。作为国内首个全场景布局的智能车芯企业,芯驰科技拥有一支具有20年车规芯片研发和量产经验的专业团队,掌握芯片设计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据张强介绍,作为全场景智能车芯企业,芯驰科技具有四条产品线:一、舱之芯(X9),主要用于智能座舱,功能包括屏幕显示、运算。它对提升消费者智能化体验非常重要;二、控之芯(E3),即高性能MCU。电机控制、底盘域控等车内各个部件的性能就是由MCU实现的;三、网之芯(G9),中央网关是整个车内信息共享和数据传输的核心器件,汽车智能化需要整个车内信息实现共享。网之芯就相当于汽车的神经元,用于完成所有可信数据的传递和高效的控制;四,驾之芯(V9),它主要用于支撑智能驾驶场景。
这四款产品均已实现量产,为智能汽车打造核心技术底座。得益于全场景布局,目前芯驰科技已经实现了一辆汽车中使用多款芯驰产品。比如,启辰VX6既使用了芯驰的座舱芯片也使用了芯驰的网关芯片,大大加快了研发进度,因为同一个SoC系列芯片的底层软件、中间件、操作系统是相似的,这就大大降低了客户开发的难度和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芯驰MCU控制芯片是国内首个在主动悬架上实现量产应用的芯片,奇瑞的星途瑶光、瑞虎9的主动悬架均应用了这款芯片。这对国产芯片行业而言,是一个里程碑事件。
在车规安全认证方面,芯驰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是首家完成车规芯片五大安全认证的企业,产品可靠性和功能安全达到行业最高水平。
在产品研发和商业化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芯驰率先在智能汽车中央计算架构领域突破创新。2023年上半年,芯驰推出第二代中央计算架构SCCA2.0,与汽车上下游企业共同推动中央计算平台的验证和落地,助力车企拥抱中央计算。
在生态圈建设方面,芯驰已与200多家生态伙伴共同构建了开放的汽车生态圈,包括底层的基础软件、操作系统、各种工具链、中间件以及上层的应用、算法和解决方案等,可为客户提供从底层到应用层的全面解决方案支持,显著减少客户的评估和开发时间,有效节省成本。
“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为汽车芯片行业创造了新机会。一是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会更高;二是对芯片总的需求会增加。从定义芯片到最终量产要两年时间,车企新车研发周期目前也只有48-36个月。要跟上车企节奏,在两三年内做出具有竞争力的芯片产品,芯驰就不能只埋头做芯片,还要锚定汽车销量配比以及消费者的喜好来规划生产芯片,从而打破‘量产即落后’的魔咒。”张强如是说。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在本次大会上也表示,我国汽车芯片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宏观国家政策、中观行业需求、微观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会长期支撑着产业发展。他强调,中国汽车芯片行业发展仍然需要依靠生态体系的建设,不能忽略任何一方,只有政府、资本、芯片企业以及上下游服务环节齐心协力,才能推进中国汽车芯片产业的崛起。
展望未来,芯驰即将推出面向下一代的舱驾一体芯片以及面向区域控制器的下一代高性能MCU等多款创新产品,并持续深耕本土市场,力争2025年实现20%的市场份额,同时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