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车展前夕,汽车人共话“新航海时代”
阔别四年,北京车展的回归引发高光。正如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所言,汽车产业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最丰富的应用场景,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新质生产力对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用新质生产力为新航海时代赋能。“在新航海时代,我们不仅要足够的勇敢以应对物理世界的惊涛骇浪,而且要足够的睿智以征服思想和认知的海洋。希望我们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指引,把握机遇,扬帆而上,共同推动汽车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王侠强调。
作为2024北京车展同期重要的官方活动,“新航海时代”汽车发展论坛暨汽车半导体行业峰会以“智变”为主题,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指导,汽车观察与芯智库共同主办,得到了北汽集团、奇瑞汽车、天风研究所和芯片超人等行业领军企业、机构和媒体的支持。
新航海时代的新技术、新格局、新趋势、新思想
汽车产业变革正在不断深化,全球汽车产业链正在共同探索新的未知,开辟新的航路,思考新的未来,汽车产业的“新航海时代”已经来临。在新形势下,汽车企业正在努力构建新的合作关系和产业生态,探索新的增长方式,而智能电动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让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扮演了全新的角色,并创造出全新的中国机会。
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郑衡认为,巩固智能新能源汽车这一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已经变得极为迫切。首先,新技术驱动转型新动能。其次,新业态培育产业新价值。最后,新市场构建发展新格局。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则表示,每家企业对新时代、新汽车都有不同的理解,吉利认为,只有原创才能让中国车企赢得尊重,走上双循环高质量发展之路。首先,要坚持合规经营,采取股东会、董事会和监管层等三层治理架构,合理行使职责。其次,坚持全球化文化。第三,通过协同发展提高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中国在智能电动汽车方面已经形成引领优势,希望将这种引领优势带到全球去。最后,通过自信的原创和技术的出海,为全球化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在奇瑞捷豹路虎常务副总裁、捷豹路虎中国与奇瑞捷豹路虎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常务副总裁马振山看来,不出海,产能释放不了,但出了海,如果再继续价格战,恐怕会重蹈中国摩托车出海的悲剧,中国汽车出海应坚持长期的品牌建设。品牌是市场份额的基础,是利润的基础,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品牌溢价,研发的积累都是徒劳。做一个品牌必须是有意义的,必须是与众不同的,必须是强露出的。
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提出,全球移动出行正在经历根本性变革,用一个字描述就是“卷”。“卷”存在两面性:一方面不太健康,主要因为价格战,不怎么赚钱;但也有好的一面,就是把各种新的技术导入到车里,让中国品牌汽车在电气化和智能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天风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芯智库联合发起人赵晓光介绍,参照智能手机的规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大概到40%的时候,整体行业会进入平稳增长阶段。AI的出现推动机器人、无人驾驶、元宇宙三大领域加速进入正循环阶段,而AI对无人驾驶性能、速度的提升,未来不只局限于10%-50%,应该是更加指数型的提升。
飞书解决方案副总裁何斌称,企业全球化往往会经历初创阶段、企业开始在海外组建本地化团队、真正的全球化阶段三个典型阶段。在真正的全球化阶段,大家开始关注海外消费者的诉求,并针对海外市场专门研发合适的产品,从过往国内造什么海外就卖什么延伸到海外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
全球智变下,如何重构汽车新生态?
英菲尼迪全球品牌官辛宇表示,双向奔赴也好,大航海时代也好,关键是要寻求一种“发现”,即发现新的领域、发现新的客户需求、发现新的法律法规和准入门槛,发现这些以后还必须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去应对,所以这个时候既要“以我为主”,也要尊重当地市场法规、客户需求和游戏规则。
腾势汽车总经理兼首席共创官赵长江强调,构建全球化业务要具备三个核心基础能力:第一个是产品要用全球化的标准打造,不然连准入能力都没有;第二个是本土化运营非常关键,这是切入当地市场落实最终销售的核心一步;第三个是打通全球产销研体系、打通全球本土化生产、打通各国法律及运营效率等,这是全球化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雄表示,全球化要顺势而为,既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时代已经到来了,不参与全球竞争就白白错过了历史机遇;相比“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其实汽车行业还可以“走自己的路也要让别人有路可走”;抱团取暖,要积极与当地合作。
“东风作为国有企业,会坚定不移地把汽车细分市场‘往下做’,无论国资委是否考核,无论市场卷不卷,东风都不会在任何一个市场缺项,从商用车、军车到东风纳米这样的经济型车,只要市场有需求就一定会去做。”东风纳米营销事业部总经理陈萌提到的“往下做”,是指东风纳米会把高端车上的一些智能化配置和需求移植到更便宜的车上。
高通技术公司产品市场副总裁孙刚也指出,汽车智能化渗透率在不断增加,同时智能化也在不断下沉,几万元的车也有智能化能力。从高通角度来讲,要在产品端去迎合这种趋势,把低端产品的性价比做得更高,可以让便宜的车也有智能化座舱的能力。
北斗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敬锋表示,对于科技公司和汽车智能化来说,“走出去”还有很多课题要做,比如在智能化生态布局上,也需要科技公司因地制宜去部署当地生态。
回到研发本身,壁虎汽车研发中心总经理宁贵欣认为,产品在做策划时,一定要把所有区域的法规和要求都一次性地考虑清楚,当然不同区域的要求不一样,也可以做一些选配的解决方案,但如果好多区域一旦在前期设计时没有考虑好,后续再加的代价非常高。
明天的技术如何赋能今天的市场?
极越CEO夏一平认为,相比以油电为代表的动力类型的更迭,智能化的变革进程会更短,智能化能促进汽车交通工具使用功能的拓展。智能化技术带来的变革会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三到五年之内,智能化一定会成为所有用户买车的决定性因素,但同时也要看到,用户对智能汽车的接受程度还有一个培育的过程。
在阿维塔科技副总裁王金海看来,技术创新需要众多人孜孜不倦一起研究,然后把这种积累应用到产品上。产品最终会有同质化的一天,技术将来也会同质化,但是品牌可以打造差异化。对于车企来说,在技术上需要有更多的投入,但回到根本,还是要建立品牌的差异化。
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政浩认为,当下汽车行业已经进入合资3.0时代,合资车企不仅在中国投放全球领先的技术,更在中国开发出最新技术和产品后向全球反哺。对于当下油电之间的争斗,星途营销中心副总经理金新认为,表面看似是价格的争斗,背后其实是产业解构和重组的过程。
中电科汽车芯片技术发展研究中心技术总监胡彬表示,目前,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基础基本形成,中低端芯片很多,但高算力芯片缺失,芯片市场同质化相对严重。同时,如今的整车厂商对芯片厂家的要求也持续提高,开发周期由原来的一到两年缩短到如今的九个月,甚至更短,这实际上对产品的平台、技术平台及项目管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华为公司智能驾驶产品线首席运营官李晓骏看来,评判智驾系统做得好不好的核心是消费者的最终感受,对华为而言,做智驾系统有两个目标——极致安全和极致体验。京东零售汽车事业部整车业务总经理郑状则提出,随着技术的发展,用户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用车场景的边界已经被打破,用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也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