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逐梦巴哈
在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中,巴哈大赛永远是最苦、最考验参赛者,但也是最具观赏性、最有亲和力的一项比赛。5月8日~1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襄阳市人民政府支持的202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以下简称2024巴哈大赛)在襄阳市襄州区峪山镇举行,来自全国各地58支车队、本科和职业院校近2000人汇集于此,用自己亲手造出的赛车驰骋沙土之间,追逐汽车梦想、不负青春韶华。
人人皆可成才 人人尽展其才
对于真正热爱汽车的学子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公平竞技舞台。在这里,学历高低、年龄大小,甚至性别不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一颗为造车吃苦钻研、努力奉献、不眠不休的心。
巴哈大赛(Baja SAE China)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于2015年发起主办,与其他赛事不同的是,这是一项适合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参与的汽车设计、制作、驾驶竞赛。各参赛车队按照赛事规则和赛车制造标准,使用统一标准动力单元,设计制造一辆单座、发动机中置的小型越野车。赛事包含设计答辩、营销答辩、牵引赛、操控性、单圈计时、专项赛事、耐力赛等多个项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教育和工程实践的平台。
赛事真正的以兴趣为导向,崇尚“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精神,可以使参赛学生进一步掌握汽车结构设计、制造、装配、调教维修、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不同参赛车队同场竞技,真正体现、提升专业内涵,为汽车产业输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竭尽全力较量 毫无保留交流
这是技术较量的平台,更是友谊交流的桥梁。在2024巴哈大赛中,各参赛队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真正做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来自新疆和田技师学院(Z29号)车队,今年已经是第三年参加巴哈比赛了。“我今年20岁,第一次离开新疆,来到襄阳,感到非常高兴。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其他学校的帮助。”车队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车队今年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其他学校老师和同学的一些指导和参考意见,非常感谢他们。
和田技师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汽车工程系副主任高乐(援疆教师,派出单位为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坦率而言,学院学生在赛车的系统知识和维修水平等方面,确实与其他车队存在差距,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但通过一次次地参加巴哈大赛,每一年车队的综合实力与能力都在进步。”据了解,车队10人,历时四天四夜远赴湖北襄阳,去年荣获了单项赛事的二等奖和特别进步奖,今年又拿到了组委会“特别”设立的“最具巴哈精神车队”奖,可谓实至名归。
奋斗写进基因 书写产业新篇
从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长春破土动工开始,我国就踏上了追逐汽车梦的道路,一代代汽车人用汗水与泪水,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中国汽车工业70多年的华丽乐章,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新发展方向,我国阔步走上了从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的新征程。
科技兴国、产业转型,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汽车强国梦想的重任,也必将由新一代的年轻学子来担起。为此,包括巴哈大赛在内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为青年学子们提供展示才华平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汽车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这些本就热爱汽车的孩子们,能够在最应当享受奋斗拼搏的年龄,拥有一个梦想成真的平台。
正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巴哈大赛创始人闫建来在颁奖典礼上所言,这是一群最不惧艰难险阻的人,这是一群最具有创新实践与动手能力的人。今天,他们在巴哈大赛的舞台上奋勇争先,创新求变,明天,他们就将在中国汽车产业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青年是未来,是希望,以青春之名,他们将书写出汽车强国的绚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