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代表:安全问题再“冗余”都不“多余”
今天的故事开始于武汉光谷。以红外热成像起家的武汉高德红外是一家当之无愧的“宝藏”企业。成立于1999年,以红外核心芯片、红外热成像产品、高端光电系统等铸就技术护城河,是民营高科技企业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之后,记者在北京饭店见到了这家宝藏企业的掌门人——全国人大代表、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和他聊了聊高德红外的故事。
为汽车安全打造多一层屏障
以红外探测器芯片及光电成像业务为主,高德红外成立不久就赶上了2003年非典疫情,红外测温设备一夜之间成为最重要的装备之一。这也让高德红外较早就进入民用市场。
“大家都知道,红外热成像有许多优势,不需要任何光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都可以看到几十公里外出现的人和物体,还可以穿透烟、雾,及时发现隐蔽目标甚至‘隐身目标’。”这样的优势,让高德红外迅速拓宽市场,在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智能测温、安防监控、警用执法、交通夜视等各类民用领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深耕多年,高德红外已构建起从底层红外核心器件,到综合光电系统,再到顶层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的全产业链科研生产布局。过去,由于西方限制,许多核心技术和产品无法顺利使用,但高德红外认为,绝对不能被“卡脖子”,一定要自研,突破限制。
于是从2009年开始,高德红外开始自研芯片,经过长达十余年如“长征”般的不懈攻关,技术取得了全面突破。“如今我们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外芯片已经可以代表国际先进水平,与西方最先进的芯片相比,我们也毫不逊色。”黄立的言语中是骄傲,更是欣慰。
以此为依托,红外技术的优势逐渐在各行各业显现出来,黄立如数家珍,“旅游打猎、安防监控、体温检测,还有国防等等,当然还有汽车。”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融合与升级,是过去几年各行业都在积极探索的途径。而进军汽车行业,就是高德红外就在科技引擎下进行的一次“跳跃”。
2016年,高德红外旗下全资子公司武汉轩辕智驾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作为车载红外行业领导者,轩辕智驾致力于将远红外技术应用于智能汽车,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每一次驾驶保驾护航,业务涵盖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
自成立以来,轩辕智驾与东风猛士、广汽埃安、吉利翼真、吉利极氪、百度Deepway、陕汽重卡、滴滴智驾、安途智行等多家主流车企及自动驾驶公司达成项目合作,其发布的红外夜视方案,已成功搭载多款车型;此外,轩辕智驾的红外技术也广泛应用于矿卡、消防、应急、警用等特装及改装场景。
黄立介绍,红外热成像在汽车产业应用非常广泛,前面所说的优势在汽车上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尤其随着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趋势加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应用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红外探测器融入车载传感器(智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等)大家庭,不仅能够为车辆提供“不一样的视角”,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汽车安全再筑一层屏障。
“现在车用的传感器很多,但各有利弊,比如可见光摄像头在夜间行驶时,如果对面车辆光线过强,就会出现晕光,驾驶员可能会‘瞬盲’,这就可能会误判或者漏判一些障碍物,再比如,激光在大雾天气可能失效,但配备了红外热成像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看得远,探测前方350米以外的障碍目标,还能看得准,利用AI感知算法,能精准识别障碍物并实现碰撞预警功能。”黄立说。
的确如此,红外热成像技术被视为高阶智能驾驶的“全天候感知利器”,与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多模态感知融合能够大大保障车辆行驶安全,为高阶智能驾驶的落地提供可靠支撑。“汽车安全是事关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无论多‘冗余’都不‘多余’。”黄立直言。
科技创新像呼吸一样
听黄立讲高德红外的发展,朴实且寻常,但笔者清楚,任何一家企业的成功都不是简单的。在他再度提起那段自主研发的历程时,字字句句中听到的不只有对技术的热爱,还有企业的责任感和浓浓的家国情怀。
“如果我们不解决芯片问题,整个产业链都无从谈起,所以我们花了10余年时间攻克芯片问题,只有我们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才能保证红外产业不再被人家‘卡脖子’。”黄立说,“高德红外作为一家有责任的企业,我们的产品也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为了方便应用,我们还把红外芯片及处理电路和光学器件打包做成模组,可直接输出视频信号,这种集成的方案广受好评,尤其是在汽车行业。”
“我们明显感知到,大家对于这样的方案的认可度在提高,未来增长空间巨大。”黄立指出,这得益于高德红外将整套方案的价格“打”下来了,随着装车量的增长,价格空间还有望继续下探。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的一年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作为一家持续走在科技创新前沿的企业,高德红外早在五年前就预判性地部署了低空经济产业,打造了一套天地一体化智慧城市系统。今年,黄立也带来了关于发展低空经济的建议。在他看来,低空经济可以在城市管理方面发挥更实际的作用,如在公安、环保、城管等领域。
而低空经济与新能源汽车的链合,也为未来出行创造了无限可能。
“未来的汽车将不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更像是一个移动的家,具备各种智能化设备,无人驾驶、智能座舱,车顶还配备无人机,当你出去自驾野营,可以通过无人飞机观察前方道路,一键航拍,随时记录旅途中的美好。”在被问到未来汽车会是什么样子时,黄立向记者描绘了一副他所畅享的图景。
“除了高德红外,我们公司旗下还成立了专门做脑机接口的公司,如今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自研的侵入式脑机接口已实现65000个通道,并支持双向信号读写,未来脑机接口可能也会与汽车驾驶相结合,试想一下,只需要动一动心神,车辆就可以自动行驶。”在黄立的描述下,意念操控的梦想似乎马上就要照进现实。
永葆创新能力是科技公司能够不停发展的动力源泉,尤其是像高德红外这样走在前沿的企业。掌门人的带领不可忽视,“我非常热爱做科研,也经常带头做科技创新。”黄立表示,他经常跟同事们说一句话“创新不是刻意的,而是像呼吸一样自然,每时每刻,无处不在。”
在采访最后,我问黄立“您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位企业家,还是科学家?”他几乎没有思考“我想我应该更像是一名科学家。”说完他笑了,窗户外面旌旗猎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