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清代表:企业制度要科学合理,才能留得住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东风商用车高级技师王建清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这可能与他没有穿西装外套有关,也可能与他笑起来眉眼弯弯,看起来非常和善有关。
3月5日中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记者在湖北代表团驻地北京饭店见到王建清,一下就将他和电话中那个真挚又热情的声音联系到了一起。
关注人才问题不谋而合
“我这次带了许多建议,围绕汽车产业、人民群众、城市建设等方面,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要为产业工人代言,为汽车产业发展谏言,为十堰320万市民发声。”这是王建清最初在电话里就对记者表达过的态度。
在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王建清有了更深的感受,“我刚刚把政府工作报告发到了全国劳模工匠群里,大家都在点赞。在报告的第三部分、第十条提出,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其中第一点就提出要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这与我所倡导的建议不谋而合。”
王建清多年来坚持为培育职业人才建言献策,“我2018年站在人大代表的首场代表通道上,就是为产业工人代言发声,因为越来越少人愿意做蓝领、做工匠,我认为企业和整个行业一定要探索新的方式,通过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完善相关制度建设,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走进制造业企业。”
人才是第一资源,无论在各行各业人才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一直扎根在产业一线的王建清对此深有感触:“我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高技能、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无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都需要产业工人来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的汽车产业要做到不受制于人,不被人‘卡脖子’,更需要重视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不仅要重视人才,更要重视人才的培养,王建清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专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并亲自编写教材、牵头组织“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等,让“人人都能成为人才”。王建清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工作了30余年的产业工人,我深知职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对于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重要性。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加强技能人才权益保护、营造起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对于职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尤为重要。”
人才培养更要注重价值培养
我国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所展示的劳模精神,其行为实质和精神特质是工匠精神的升华,是一种奉献精神,更是一种家国情怀。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一直存在,只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个奉献精神一定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制度下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时候,需要国家、政府、企业依法依规的引领和建设,这才是最关键的。”王建清提到,当前年轻人就业形势复杂,越来越多“年轻人炒公司鱿鱼”现象,“这其实不能只怪年轻人,企业应该反思一下规章制度是否合理,有没有真正培养员工,许多企业倡导996、007,其实非常不合理,也非常伤害员工。”
一个永续发展的民族和一个永续发展的企业,一定是相辅相成的,王建清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体,要坚持企业主人翁精神,国家主人翁精神,岗位主人翁精神,这也是他今年在思考“如何为产业工人代言发声”时提出的建议。
“东风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王建清介绍,近年来东风商用车实施了“潜龙”计划,将每一位员工都默认是一条潜龙,通过培育培训,让每一条潜龙都成为腾龙和蛟龙。
还有156人才计划,打造“1”个适应未来的人才队伍,“5”项制度建设机制进行保障,培育“6”种人才,包括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科技人才、创新人才、技能人才和综合人才,给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东风还有一个“十百千”万工程,即培育10个首席专家,不限岗位,100个科创人才,1000个具备创新开发意识人才,10000个科技领军人才、储备人才。通过这样的体系搭配,才能保证人才活起来、用起来。
汽车产业要长线发展
除了长期关注的人才规划,王建清还从打造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角度提供了不少建议。
湖北作为制造业大省,有非常好的汽车产业资源,早在几年前,在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湖北省就提出构建“51020”现代产业体系,即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十堰、襄阳、武汉、随州等地的汽车产业链都有着不错的基础,如何探索高质量发展,让未来的新能源产业如氢能源产业做得更好,让装备零部件能够成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战略储备资源等,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王建清指出,汽车是一个产业链非常长的产业,它现在正处于大浪淘沙的过程,也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未来我们的自主品牌一定会愈发强大。
在被问到如何看待“价格战”的问题,作为一线工人的王建清看得非常长远,“辩证看待问题是关键,一方面,‘价格战’的确让消费者获得了更多选择的权利。我们原来老是羡慕西方发达国家,居民一个月工资就能买一辆汽车,短短几年过去,现在突然发现我们一个月的工资到二手车市场,也可以买一辆不错的汽车。这就是我们这么多年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消费红利的体现。”但王建清也认为,如果一味的无底线地去打价格战,就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的汽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也要生存,所有的产品都有底线和成本,无论是研发、制造、营销都需要在价格底线之上来确保生存。一旦突破生存底线,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产品被替代,还会有一些‘不规范’的企业会‘以次充好’来控制成本,到时候问题就更大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破除‘内卷式’竞争,这也是诸多行业人士共同的心声。解决问题最重要一步,就是要对问题形成共识,相信未来随着有关政策的上传下达,汽车市场有望拨乱反正,回归良性发展。”他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