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试制工程院机加部总监姚金健:打通锂电池物流运输堵点,切实防范储能行业内卷式竞争

发布日期:2025-03-11· 中国汽车报网 张雅慧 编辑:刘晓烨
张雅慧 编辑:刘晓烨

忙碌,是两会期间所有人大代表的常态,在经过几轮波折后,记者终于在第二次集体大会结束后联系上了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试制工程院机加部总监姚金健。

“我们快速地聊聊吧,今天三八妇女节,晚上还有活动,之后还要继续开会。”姚金健在电话那头简洁地说道。

没想到这一聊就是一个小时。

姚金健首先对记者介绍了他这次带来的诸多建议中,与新能源汽车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提案——关于“打通锂电池物流运输堵点,维护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安全”和“切实规范、防范储能行业内卷式竞争”的建议。

打通锂电池物流运输堵点

目前新能源汽车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动力电池需求也在飞速增长,但锂电池物流运输还存在许多“堵点”。关于这一点,姚金健表示,要先科普一下。根据《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锂电池属于第9类杂项危险货物,需要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的危运公司才能运输,否则不得运输。但是相较于锂电池的运输需求,危运车辆的供给远远达不到要求,这就会给市场带来空窗期,大量的锂电池“无车可用”。而为了满足客户交期需求,行业内不少企业会选择用普通货车运输锂电池,这在客观上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危运车辆运输与普通货车运输在成本上也有较大差距,基本在一倍,对于“价格战”激烈的汽车市场,成本的压力愈演愈烈,也导致不少锂电池企业会选出此下策。

第三个问题在于,运输的标准规范也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锂电池技术不断发展,新品接连问世,对不同电池产品的包装标准没法及时更新,也让锂电池在转运时出现“无法可依”的现实困境。而不同国家之间的标准差异,更让电池出口面临重重难题。多相矛盾下,锂电池运输寸步难行。

姚金健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

他建议,第一,完善锂电池运输标准,将锂电池移出第9类危化品范畴,或者针对不同电池的技术材料、使用性能,规范安全等级,分级认证管理,并推动安全标准走向国际,与其他国家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标准互认,建立国际标准认证中心,方便锂电池出口。第二,目前锂电池90%采用陆路运输,建议探索铁路、海运和空运的可行性路径,加快探索试验进度,针对不同运输需求完善法律法规。

切实规范、防范储能行业内卷式竞争

作为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储能产业的飞速增长。“当前国内储能行业相关注册公司达到了23.8万家,仅2024年一年,新增注册公司就有8.9万家。”一年?记者震惊于这一数字。姚金健表示,这正体现当前储能行业进入了一种无序竞争状态。

“一窝蜂”地挤入储能赛道,带来的后果显而易见,“首先是价格的暴跌,2023年时,储能1元/Wh,现在下降至0.3-0.4元/Wh,这都不能算腰斩,而是直接斩到了膝盖。”姚金健的比喻夸张但却是真实的心声,“这已经不是严重压缩利润空间,而是直接把价格打到成本以下了。”

无节制的降价,对行业带来的伤害非常大,在这种恶性竞争下,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采用劣质电芯或者对安全部件进行减配,这都会埋下安全隐患。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甚至会形成恶性循环,尤其在出口市场。“现在价格战已经卷到海外,外国人看不懂产品质量,也只能简单对比价格,但劣质产品长此以往,也会影响中国制造的口碑。”姚金健对此深恶痛绝。

基于此,他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建议建立储能招标的指导价格,由国家能源局牵头制定储能项目的招标指导价,明确价格区间底线,禁止无序的低价行为,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要建立行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对产品的一致性、安全性,产品的技术、谁品、质量、售后、市场等进行综合评价,驱逐一些恶性竞争者。并且对于有问题的产品和企业一定要予以处罚。

第二, 建立完整的行业标准,涵盖储能、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安装改造、运营维护等,形成一个标准化的体系,并逐步形成国标,让所有企业在这个统一标准下进行互相信任。

第三, 建议通过顶层设计和布局,遏制盲目的投资扩张,鼓励各地政府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地发展储能产业,不要“一窝蜂”涌向统一赛道,加剧竞争还浪费了资源。

第四,建议政府能够引导、支持头部企业国际化布局,“国内市场有限,大家终究要一起走向国际,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姚金健说。

为了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他建议建立储能招标指导价,明确价格区间,确保行业健康发展,建立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储能行业标准,驱逐劣质产品;建议通过顶层设计,减少盲目扩张,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不可一味追捧新技术、新产业。希望政府能够引导、支持、推动头部企业国际化布局,大家一起走到海外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