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进一步深化本土合作
4月23日,长安马自达在2025上海车展发布其第二款新能源车型MAZDA EZ-60。该车搭载马自达“魂动”设计语言与本土化智能技术,一经首秀,就引来大量消费者关注,亮相24小时斩获10060个订单,平均每分钟有近7位消费者下单,刷新了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预售首日的订单记录。“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每次来中国,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一直不停地向前推进。”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社长兼首席执行官毛笼胜弘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中国新能源车市变化剧烈,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毛笼胜弘说。这对于马自达在中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他表示:“马自达规模有限,但会集中资源推出独特产品,提升客户体验。”而与长安汽车的合作是马自达在华发展的核心抓手。“EZ-6和EZ-60不仅在中国销售,还将出口至海外。未来双方会探索更多合作领域,包括技术共享与供应链整合。”毛笼胜弘说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社长兼首席执行官毛笼胜弘
中国市场基于电动化、智能化的竞争日趋激烈,做新能源汽车正面临着盈利难题。马自达中国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岛徹表示,销售新能源汽车普遍亏损,燃油车利润空间也在缩减。目前只有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企业能实现盈利。但长安马自达也有应对之策。“我们将通过与长安联合的规模采购降低电池成本,并计划缩减20%固定费用,优化经销商返利体系。”中岛徹说。以EZ-60为例,他提到:“EZ-60配装的3D HUD技术来自中国供应商——这是本土化落地的关键。”
全球市场的差异促使马自达在不同市场采用不同策略,这也成为其全球战略调整的核心。“中国新能源渗透率预计2030年达60%-70%,北美仍以混动车型为主。”毛笼胜弘说,“美国消费者对纯电车型接受度低,汽油价格稳定进一步抑制需求。”因此他预判,北美地区新能源汽车普及仍需时间,混动与纯电并行是现实选择。”对此,马自达采取区域化策略:在中国加速纯电车型开发,在北美主推高效混动技术。针对美国进口关税高企的问题,他回应:“我们将优先出口至需求高、关税低的市场,例如东南亚和欧洲。”
马自达中国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岛徹
供应链转型是马自达在华发展的另一重点。“燃油车时代,发动机等核心部件从日本进口;新能源时代,我们基本采用长安的本土供应链。”毛笼胜弘说。而在销售端,马自达在华也不断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转化能力。“我们已在华东、华南等日系车保有量较高的地区,开展新能源销售专项培训。目前日系品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仅1%,提升份额需要长期投入。”中岛徹说。此外,针对200万马自达燃油车老用户,长安马自达也积极采用更多手段,通过置换补贴和试驾活动推广新能源车型。“尽管长安马自达第一款新能源汽车EZ-6销量未达预期,但3月销量环比增长12%,EZ-60的加入将形成产品合力。”中岛徹说。
整场采访中,“本土合作”与“区域化策略”被反复强调。从订单数据到供应链调整,长安马自达试图在新能源转型中,以务实态度平衡传统优势与市场新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