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链强链中渐入佳境——记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暨第二届鄂尔多斯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大会
5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暨第二届鄂尔多斯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大幕开启,内蒙古“追风逐日”的新能源开始“上车”,沿着产业集群化发展、绿色化转型、智能化示范方向正式“上路”。
强化预期 提振信心
事实上,这次产业盛会就是鄂尔多斯2024年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延链”的结果:由鄂尔多斯市延伸到内蒙古自治区,由传统汽车延伸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胡瑞芬在致辞中表示,从产业发展来看,全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初具规模。现有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2家,总产能9.5万辆;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链条正在形成。在创新发展方面,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等领域,企业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近几年来,汽车产业在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组合效应带动下,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活力。“我国汽车产销连续两年超过3000万辆,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能源转型的重要引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特朗普政府滥用关税壁垒引发的“脱钩断链”阴霾笼罩,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显得格外重要。
中汽协技术总监邹朋用一组数据为与会者鼓满心帆。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新能源汽车消费成为增长主力。2024年,在政策利好、供给丰富、价格降低和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产销量突破1000万辆,分别为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2025年1~4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售344万辆,同比增长44.7%;新能源乘用车出口60.9万辆,同比增长48%。新能源汽车出口主要面向欧洲和东南亚两大市场,进入发达经济体。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其产品、技术、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和丰富经验,正引领海外电动化转型。
“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攀升,也成为拉动国内汽车市场增长的核心力量。”邹朋介绍,中国高端新能源品牌汽车持续快速发展,国产品牌的销售占比超过90%,非常提气。
营造洼地 培育集群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加快转型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鄂尔多斯坚持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和突破口,全力打造国内标杆性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应用基地。”鄂尔多斯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凤云介绍,今年一季度,该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其中汽车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1.8%。
“我们聚焦落实‘双碳’目标,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运输,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洼地。”刘凤云说,鄂尔多斯出台绿色交通发展实施方案,在全区率先推行新能源汽车差异化收费和氢能源车辆通行费全额奖补政策,累计建成新能源智慧陆港3处、加氢站11座、充电桩7272根。2024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同比提升150%,中心城区公交车电动化率达100%,成为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城市群参与城市、国家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绿色动能。
鄂尔多斯高新区作为高质量发展汽车产业的前沿阵地,在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上不断“换挡提速”,新能源重卡、智能网联汽车具有独特场景优势和市场优势。厦门金龙、东风柳汽等龙头企业和勤惠、冠胜、元盟工贸等20余家汽车配套供应链企业入驻园区,建成和在建汽车整车产能37.5万辆,汽车行业零售额超150亿元。
“除了区位条件优越、立体交通便利、基础配套完善、投资成本低廉等原因,鄂尔多斯高新区主要功夫下在匹配创新资源上。”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鹏程在推介投资环境时说,高新区之所以形成“整车制造+零部件+后市场”的全链条体系,离不开全力构建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目前,已建成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72个自治区级创新平台。引进院士团队14个,实现全市两院院士、国际顶尖人才零的突破,人才总量突破3500人,让科创“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与此同时,全力打造“高新事·高兴办”政务服务品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帮您办”一站式服务大厅,持续开展“暖城助企包联”“我为企业找订单”等系列活动,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未来,我们将聚焦‘上游零部件强基-中游整车智能制造-下游延伸服务’协同发展,以龙头企业推动汽车零部件企业招引,提升零部件本地配套率;以新能源重卡为核心,引进电堆、膜电极、储氢瓶等核心部件产业生态;大力招引智能电控模块、轻量化材料、高端电池材料等配套产业,打造西北汽车产业新高地。”张鹏程说。
向“新”提质 与“链”同行
本届大会汇聚汽车整车制造、电控系统、新能源电池等核心配套企业100余家,邀请能源、物流等下游用户50多家。既安排了参会企业场外参观车展,又组织金龙重汽、东风柳汽等龙头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开展洽谈;既安排了奇瑞控股、北奔重汽等“链主”企业进行主旨演讲,也为供应链代表、用户端代表提供了平等对话的机会。
“绿色低碳物流对内蒙古发展至关重要。在购买新能源重卡时,就选择了北奔重卡这个内蒙古本地企业。”内蒙古天耀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占强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作为北奔重卡车辆用户端企业与厂家携手,推动运输绿色转型的感悟。作为供应链代表,特来电内蒙古大区总经理祁发雄分享了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实践经验。“特来电率先进入电动汽车充电领域,构建了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数据网四网融合的新能源和新交通双向交互的全新产业。”祁发雄说,特来电将有序推进充电设施建设,支撑更多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
本次大会期间,鄂尔多斯卡尔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与金龙、陕汽质子达成战略合作,携手开发能够满足自动驾驶编队、无人化需求的新能源重卡。“今天我们与卡尔动力签约了自动驾驶重卡开发合作,同时联袂北京开云、上海宇石能源签署氢能源重卡市场开发协议。”谈及合作落地项目,金龙(鄂尔多斯)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小虎充满信心,他表示,“凭借鄂尔多斯丰富的新能源资源以及兼具稳定性与前瞻性政策优势,既保障企业安心研发,更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降本增效成果十分明显。”
海联金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就自动化智能焊接、新能源智能座椅、汽车内饰配套扩建等项目与东胜区、鄂尔多斯高新区合作签约。北奔重卡、卡尔动力等6家“链主”企业,就物流运输电动化、氢燃料电池推广等项目与产业链、供应链相关企业开展合作签约。
为了产业链供应链延链强链,鄂尔多斯及时配套资金链。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鄂尔多斯市国投集团依托全市现代能源“场景+市场”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自身“能源+交通”产业基础,牵头发起设立了总规模20亿元的“鄂尔多斯市汽车产业生态发展基金”。基金采取多元化募资方式,吸引了央企、市旗两级国企和社会资本参与,目前已完成募资,正在推进基金注册工作,本月底汽车基金将落地在鄂尔多斯高新区。
“汽车基金主要包括非上市公司股权、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拟上市公司战略配售和并购重组等投资方式。汽车基金将保持整车制造、低空经济、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绿色交通、智慧交通、关键零部件等投向。”鄂尔多斯国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裴志强表示,未来,汽车基金将以专业化、市场化方式运作,以资本之力激活产业链协同效应,实现国有资本增值与产业变革的深度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