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从1到10”,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步入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关键阶段

发布日期:2025-07-31· 中国汽车报网 王金玉 编辑:刘晓烨
王金玉 编辑:刘晓烨

2021年,财政部等五部门推出为期四年的“以奖代补”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补贴政策。三年多的时间,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取得不错的效果,但规模仍不大,产业发展仍有瓶颈待突破。站在“以奖代补”政策即将结束的节点上,展望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未来发展,仍需政策继续支持。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氢燃料电池研究总监王佳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在示范政策支持下,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打下了较好的发展基础,正在经历“从1到10”扩大规模、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关键阶段。但同时,示范政策将于今年年底到期,产业现阶段尚未完全形成自驱式发展能力,迫切需要政策层面持续支持。

《中国汽车报》:经过三年多的示范推广,“以奖代补”为主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效果如何?

王佳:2021年,财政部等五部门批复京津冀、上海、广东、郑州、河北五个城市群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氢能供给体系建设等给予支持。当前,示范工作已开展3年多时间,中央财政已累计拨付奖励资金超过51亿元,推动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25年6月,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达3万辆,京津冀、上海、广东、郑州、河北五大城市群已经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过1.7万辆,应用场景全面覆盖城市公交、通勤客运、城市物流、渣土运输、牵引接驳、矿场运输、市政环卫、出租/网约车等多元化领域。

二是关键技术加速突破。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等关键部件核心技术实现了自主化突破,国产化率从示范前不到10%增长到超过90%,燃料电池系统功率从示范前的50kW,普遍增长到了100kW以上,成本从15000元/kW降低到2000元/kW,下降超过80%。

三是氢能体系初步建立。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550座,位居全球第一。在含补贴情况下,部分示范城市氢气枪口价达到35元/kg及以下,较示范前降低约30%,经济性水平逐步提升,基本构建了以工业副产氢为主的氢能供给体系,可基本满足燃料电池汽车用氢需求。

四是制度环境日益完善。我国已有约30个省级地区发布了氢能或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划,河北、广东、内蒙古等积极探索将氢能作为能源管理,破除将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限制在化工园区的制度障碍,河南、山东、四川、辽宁等地出台燃料电池汽车高速公路通行费减免政策,推进氢能高速公路综合示范线建设。

《中国汽车报》:目前,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王佳:一是我国氢能应用区域与氢源富裕区域错位,跨区域氢能管道规模较小,车用加氢站主要集中在少数示范城市。在在含补贴情况下,我国氢能终端价格主要在25-50元/kg,与天然气、石油相比尚不具有竞争力,短期内仍需要政策持续支持。

二是燃料电池汽车成本还偏高、市场规模仍然较小,现阶段氢能应用补贴支持措施还主要集中在车端,对氢能多领域应用场景探索不足,还需要通过在交通、工业、储能、发电等多领域应用,加快形成规模效益、提升经济性。

三是氢燃料电池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当前正处发展的导入期,规模经济尚未形成,需较大的研发投入。我国氢燃料电池企业大多为初创型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资金压力较大,亿华通、重塑、国鸿、国富氢能等上市企业普遍面临研发投入负担重、营收增长乏力等情况,行业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

四是氢能作为能源的管理与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缺少全国统一的加氢站建设管理办法,各地方加氢站管理责权不明确、建设审批进度慢,输管道等跨区域项目协调难度大。现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政策将于2025年底到期,还需要尽快明确后续接续补贴政策,稳定行业发展预期。

《中国汽车报》:在这一轮示范推广过程中,地方也推出了一些接续政策,如氢高速免费。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对产业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王佳:近年来,在《共建中国氢能高速行动倡议》号召下,全国多地积极响应,开展氢能高速公路综合示范工作。我国氢能高速已经完成了技术经济可行性的初步探索,初步具备开展规模化示范推广的条件。

一是多地减免氢能车辆高速通行费。去年以来,山东、吉林、陕西、湖南、湖北、四川、青海、河南、辽宁、山西10省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包头、山西吕梁、贵州六盘水4市均出台了燃料电池汽车高速通行费减免的支持政策。综合来看,各地通行费减免范围重点聚焦省内车辆,减免费用均由当地财政部门承担。

二是氢能高速综合示范规模初显。根据调研,山东、四川、北京、湖北、山西等近二十个省份开展了氢能高速综合示范线的建设,广东省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氢能高速规划,燃料电池汽车高速示范推广取得初步成效。不完全统计,全国氢能高速示范车辆已超过500辆,主要集中在煤炭运输、大宗物资、港口物流等运营场景,燃料电池汽车高速运营技术经济可行性得到初步验证。

三是氢能高速成为重要应用场景。近期,中汽政研组织行业企业共同发起了“氢车万里行”燃料电池汽车实车示范验证,20多家企业的200余辆燃料电池汽车参与示范,线路总里程超过13000公里。在“氢车万里行”项目中,全国各地很多典型的示范应用场景涌现出来,有的地方已经实现了全产业链条的商业闭环,车主和货主在高速费减免支持下实现了真实盈利。

四是车用氢能供给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5年6月,我国累计建成加氢站559座,位居全球第一,初步构建涵盖制备、储运、加注等环节的车用氢能供给体系。车用氢气终端价格持续走低,根据国家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评价平台数据,示范城市群氢气平均枪口价在30元/kg左右,郑州、山西、大连等部分地区氢气价格已降低至20~25元/kg,与燃油车相比具备一定竞争力。

《中国汽车报》:要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未来需要怎样的政策支持?

王佳:总体来看,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在示范政策支持下,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打下了较好的发展基础,正在经历“从1到10”扩大规模、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关键阶段。但与此同时,示范政策将于今年年底到期,但产业现阶段尚未完全形成自驱式发展能力,迫切需要政策层面持续支持。

建议国家在总结上一阶段示范成效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和发布未来接续政策。在支持范围上,建议可以突破燃料电池汽车的单一领域,向氢能供给、以及氢能应用的更多领域拓展。在支持方式上,在继续采取“真金白银”财政资金支持之外,也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多元化金融手段给予支持,加强财政与金融的联动,为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维保等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在支持重点上,建议从国家层面统筹支持跨区域氢能走廊、氢能高速等标志性项目,强化跨地域合作和跨领域协同,推动氢能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精准对接和互融互促,进一步扩大示范规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