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车产业破茧化蝶:自驾出行迎来生态革命

发布日期:2025-08-02· 中国汽车报网 张雅慧 编辑:刘晓烨
张雅慧 编辑:刘晓烨

当苏敏带着逃离“妻子”、“母亲”、“外婆”标签的决绝,驾驶那辆白色房车穿过秦岭隧道当上海的李俊熙一家三口锁上租住的狭小公寓,将移动的“家”停靠在草地与湖边,轻嗅着雨后泥土的芳香……房车早已不是简单的出行工具,而成为一种自由的象征,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2025年8月1日,由山海赋、星程耀、北汽福田共同主导的“房车文旅新生态战略”发布会在北京启幕。

原文旅部科技教育司司长、现任工信部工业文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孙若风,中国旅游车船协会监事长、自驾游与露营房车分会秘书长刘汉奇,北汽福田股份有限公司图雅诺新能源事业部营销副总裁、营销公司总经理张兴海,星程耀(北京)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丛立楠,山海赋房车租赁及营地管理集团董事长周子程,及来自于湖州市莫干山高新区管委会、河北三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嘉宾共同出席,见证中国房车产业即将迎来的全新变革。

困局:割裂的产业链遇上农耕文明的“家情结”

中国本土市场有着自己的特性,消费习惯和对房子的独特情结让这一房车这一汽车类型只能长期属于小众市场。

“一边是冰,一边是火。”丛立楠在战略签约后的媒体专访中,用一句话戳破了中国房车产业的现实困境。冰,是惨淡的私人购买市场——当美国房车渗透率达到10%时,中国仍在0.02%低位徘徊。《2024中国自驾游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房车保有量仅25万辆。火,是炙手可热的租赁需求——新疆高品质房车日租价格飙升至2280元以上仍一车难求。这冰火之间横亘的,正是中国房车产业亟待跨越的鸿沟

星程耀(北京)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丛立楠

为何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却难容房车?

“本质是产业链割裂、服务生态碎片化的长期困局。”他用一句话直指核心。

传统模式下,底盘制造、房车改装、租赁服务各自为战。张兴海坦言:“底盘企业与改装厂如同隔墙对话。”这种割裂直接导致用户体验断层——消费者既要担心车辆维修,又要焦虑营地配套。发布会采访中,有记者分享亲身经历:在内蒙遭遇爆胎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绝望。

更深层的矛盾来自消费文化。周子程援引文明差异理论:“14亿人口主体是农耕文明基因,对房子有独特情结。”相比北美游牧文明对“车轮上的自由”的崇尚,中国消费者更倾向把钱投入不动产。这导致房车沦为小众玩具——数据显示,国内房车存量仅25万辆,而美国超千万辆。当消费者花50万购车却只能“在公园路边晾衣服、煮白菜省饭钱”,体验落差催生了“贫民窟效应”。

山海赋房车租赁及营地管理集团董事长周子程

供需错配,在场专家无不认为这正是中国房车的核心矛盾。过去“底盘不懂舱体,舱体不懂用户”的割裂,让产品陷入“参数漂亮、体验糟糕”的怪圈。更深层的是文化鸿沟——当美国房车车主在营地酒吧畅聊穿越故事时,中国消费者却在为“移动的家不够像家”纠结。曾有用户调研显示,90%的车主不愿在车内使用马桶这种对生活细节的苛求,正是农耕文明对“家”的执念在旅居场景的投射。

破局:生态闭环重构“铁三角”

生态协同正在为突破莫比乌斯困局提供力量。山海赋、星程耀、北汽福田的携手让房车产业看到希望。北汽福田贡献“脊梁”——专为房车研发的悬架底盘,后双胎设计承载达3.5吨,康明斯2.8T发动机保障高原动力;星程耀注入“灵魂”——基于场景需求进行智能化改装,让房车成为兼具舒适感与实用性的国民载体;山海赋编织“网络”——3年投放3000辆租赁车源,打造百个标准化营地,铺设覆盖全国的营地网络与租赁服务。三方数据在云端实时交互,形成从“钢板生产”到“草原露营”的全链条贯通。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武锡斌提到:“作为中国商用车领军者,福田汽车深知房车底盘是旅居生活的脊梁和心脏,依托29年技术积淀,打造了覆盖轻客、皮卡全场景的专用车底盘矩阵。星程耀公司对用户价值的深刻洞察,对空间与数字体验的创新探索,与福田汽车深度共鸣,此次携手绝非简单的叠加,而是硬核产品与生态智慧的深度协同。”

发布会现场,山海赋的深度战略合作伙伴房车旅图也将以自身优势,补足房车文旅生态短板。现场签约的2万辆订单中,包含图雅诺大VAN5000辆、中VAN10000辆及火星皮卡5000辆,覆盖皮卡玩乐型到C型豪华定制全系列房车。

“真正的合作是双向赋能。”张兴海举例指出,福田会根据用户反馈优化布局,倒逼底盘制造升级。这种“研发共创”直击产业痛点,山海赋的解法是“重资产压舱石,运营轻资产”,“从卖车转向卖生活”。山海赋将共享经济逻辑植入房车业:租赁降低体验门槛,日租千元即可享受百万配置;托管服务将用户的房车代租出去,车主在家轻轻松松获得收益;房车旅图平台则整合闲置车源,使消费碎片化。正如周子程类比:“共享单车让自行车厂起死回生,房车租赁将激活万亿市场。”

北汽福田股份有限公司图雅诺新能源事业部营销副总裁、营销公司总经理张兴海

当前中国房车营地仅3200个,且服务参差。下一步山海赋将自建营地严格遵循50平米单车位标准,用绿植隔断替代铁丝网,排污口远离驻车区200米,并配备专业清洁团队。“我们要让用户推开车窗就能见牛羊。”周子程说。

在莫干山签约的3.2亿元营地项目,更创造性地设计“房车+景区”联营模式——当景区门票收入增长乏力时,100亩特色营地可带来30%的二次消费提升。

升维:智能攻坚与政策红利双管齐下

当生态底座夯实,技术革命同步爆发。智能化成为下一站焦点。“未来是AI伴游的时代。”丛立楠用一句话就描绘了畅想:“我们期望打造一个AI司机,语音输入目的地,系统自动规避限高路段,实时监测车况。我们希望他具有主动服务意识,沿途哪里适合拍照、打卡、周边美食及营地都能提前预测。”

新能源浪潮汹涌,北汽福田也开积极配合发多种能源及L2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底盘,但张兴海认为要谨慎判断市场方向:“纯电适合城市周边,混动才是穿越无人区的答案。”

产品巨轮已就位,政策东风也及时吹来。2024年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党中央首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召开的重要会议,会上明确提出:“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三项原则。

《“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实施自驾游推进计划,形成网络化的营地服务体系和旅游线路”。

2024年8月5日,文化和旅游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旅游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

这场房车生态变革恰逢文旅消费升级风口。2024年国内旅游人次达56.15亿,人均消费首破千元,自驾游占比持续攀升。“寒潮之下,旅行消费仍是热潮!”孙若风的断言,为房车产业注入强心剂。可以预见,“十五五”规划也必然会将旅游产业列入重点发展。

原文旅部科技教育司司长、现任工信部工业文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孙若风

房车不是奢侈品,而是让普通人自由探索山河的工具。这场围绕房车产业的变革,其根本目标在于提升大众旅居体验的可及性与品质。通过北汽福田、星程耀与山海赋构建的“底盘-制造-营地服务”协同生态,消费者所担忧的车辆可靠性、营地设施不完善以及高昂的购置成本等核心痛点正得到系统性解决。

当家庭用户能更便捷地租用到配备先进设施的房车,在标准化营地享受舒适服务,房车旅行便不再是小众的奢侈体验,而开始转变为一种面向更广泛人群的、可行的休闲生活方式。产业的转型路径虽长,但协同生态与政策支持的合力,正推动其朝着服务大众化、体验品质化的方向稳步迈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