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桶”配置的是与非

发布日期:2025-08-04· 中国汽车报网 赵建国 编辑:郭晨
赵建国 编辑:郭晨

三间房、五张床、“全家桶”智能配置超爽……近期,随着大型6座SUV上市数量显著增加,车型标配“全家桶”策略引发了褒贬不一的争论。数据显示,在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市场,智能化配置趋同率高达80%,其中绝大多数车型采用“全家桶”形式的配置策略,秉持“宁滥勿缺”的原则进行量产装车。然而,这种“万金油”式的产品策略导致产品价格不断攀升,车型尺寸日益庞大,产品发布时间越来越长却缺乏重点,最终难以确定哪家企业真正精准把握了市场需求。车型配置“全家桶”策略已经成为车企在市场竞争中的“双刃剑”,未来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的提升,这种产品策略是否还能持续?车企如何在整合与开放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全家桶”策略引发了一系列的疑问。
  车型配置“不做选择题”
  对于大型6座SUV而言,“全家桶”配置策略几乎已成为常规打法。有消费者表示,尽管各品牌车型在性能和价格上存在差异,但在配置上却惊人地相似。还有一些品牌的车型在开机屏保和菜单设置上极为相近,若忽略外观和内饰,甚至难以区分是否出自同一企业。消费者同时承认,“全家桶”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新车的智能化技术,其卓越的体验感也是吸引自己的一大卖点。
  2级辅助驾驶、激光雷达、高清大屏、智能座舱……正如消费者所言,“全家桶”配置已成为很多高端车型的重要标志,并为新车型的销量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中大型SUV累计销量约120万辆,同比增长28%,占SUV总销量的22%;其中,新能源车型(含纯电、插混、增程)占比超65%,约78万辆,同比提升15%,成为市场增长的主力。
  吉林汽车工业协会专家李博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家桶”带来的智能化、科技感和时尚感,对中高端市场增长贡献显著。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全家桶”配置满足了市场需求,才成为新车型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之一。用户调研显示,随着国内二胎、三胎家庭增多,其购车需求已从豪华感转向“全场景实用性”。“如今的车主不仅追求大空间,还看重智能化配置,因此各品牌新车上‘全家桶’配置,契合市场需求和发展潮流。”一位车企营销人员说。
  “‘全家桶’配置不仅拓展了用车场景,还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展现了其强大的市场生命力。”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认为,众多品牌高端车型正致力于打造多变的场景和风格。如部分车型通过拓展车内空间功能,在办公模式下,高清屏与小桌板、舒适座椅相辅相成,满足商务办公需求;在娱乐模式中,巨幕或投影配合零重力座椅,营造出私人影院般的沉浸体验;在休憩模式下,睡眠音乐与调整后的座椅共同形成舒适睡床,无论是孩子午睡还是成年人休息,均能得到良好满足。这种精准契合家庭用户对多元出行场景需求的配置,提升了车辆的使用价值。
  消费者褒贬不一
  对于“全家桶”的体验如何,用户最有发言权。
  “新车上的辅助驾驶功能在高速公路上非常实用。”车主尤勇介绍,他在高速公路上驾驶车辆,打开NOA功能后,车辆能够实现自动变道、超车、进出匝道等操作,有效缓解了长途驾驶的疲劳。在较为复杂的城市道路上,NOA功能也能快速准确地识别交通信号灯、行人、车辆及各种道路标识,基本可以应对加塞、并线、进出环岛等复杂情况。此外,全场景自动泊车功能可实现“一把入位”。
  “新车体验感极佳。”大型6座SUV车主马林表示,坐进智能座舱,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未来科技感的世界。多屏互联设计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交互体验,清晰的显示效果与灵敏的触控操作,使用户能够轻松控制车辆的各项功能;后排娱乐屏则为后排乘客打造了专属的娱乐天地,无论是观看电影、玩游戏还是进行视频会议,都能享受到沉浸式的视听体验。AI语音助手的加入,更是让车内交互变得更加便捷自然。无论是导航设置、音乐播放还是车窗调节等多种操作,都可以做到“君子动口不动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全家桶”配置的技术含量正在显著提升。但对于很多老司机来说,一些配置多少有点“鸡肋”的嫌疑。有消费者表示,一些车型上的车道保持功能在山路驾驶中非常敏感,不断与驾驶员“抢把”,非但没有降低驾驶强度,反而让驾驶更累。还有消费者反映,他们完全不需要泊车功能和众多的车机功能,如果将类似的功能去除,可能在车价上能便宜一点,能让促进消费者购买。
  纪雪洪认为,“全家桶”配置虽然为车辆赋予了更多功能和智能体验,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人车交互生态,但随着这种策略在更多车型上的应用,颇有一种强买强卖的嫌疑。消费者面对高端车型,几乎没有在配置上的选择权,尽管这些配置确实在不断进步升级,从“能用”到“好用”不断优化,但由此引发的同质化竞争不容忽视。
  同质严重短板不少
  事物皆有两面性,“全家桶”策略亦不例外。尽管部分消费者对“全家桶”带来的便利体验赞赏有加,但也有不少消费者感到无奈和不满。“‘全家桶’功能虽先进,但不同车型的‘全家桶’大同小异。”车主梁晓认为,许多车型的配置高度相似,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甚至大屏在强光下看不清导航的缺点都如出一辙。
  “这些车的硬件都不错,但驾驶感受却相差无几。”车主黄腾达表示,在城市通勤的日常场景中,空气悬架的体验并不明显。或许是城市道路相对平坦,空气悬架的优势难以充分展现。当初购车时,空气悬架看似高大上,但实际使用中,市区内感受不到与普通悬架的区别,颠簸路面时也并未如预期般平稳。
  “‘全家桶’配置策略的优势与劣势正在同时显现。”李博认为,过去几年,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处于向上突破的加速期,“全家桶”提升了产品的性价比和科技属性,但近两年自主车企品牌效应显著提升,“全家桶”配置策略的短板也日益突出。从优势看,“全家桶”通过技术整合,可提升品牌溢价、用户忠诚度,产生规模化效应,降低配置成本,快速响应市场趋势等;但劣势同样明显,包括用户选择权受限、技术迭代压力大、成本控制风险、供应链安全风险、产品市场定位模糊及企业产品内耗等。
  “随着汽车智能化新技术不断丰富,盲目堆砌技术易使车型陷入同质化的泥沼。”纪雪洪表示,尤其是激光雷达、智驾芯片、算力平台这“标配三件套”,超过90%的车型采用相似视觉融合方案,导致很多高端车型辅助驾驶在感知与决策层面几乎一致。特别是跟车距离设定、变道逻辑执行等关键策略,不同车型间难见明显差异,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智能驾驶体验的期待。同时,座舱功能多集中在“冰箱、彩电、大沙发”等常见配置,缺乏针对家庭场景的深度创新。尽管辅助驾驶、高清娱乐屏幕和智能交互带来一定便利,但在细节上仍有较大雷同及提升空间。
  “几乎所有车型都在堆砌相同的配置,消费者难以找到真正符合个性需求的产品。”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帅石金认为,不仅消费者对此吐槽,车企投入巨资开发,结果却高度相似,增加了研发成本与生产难度,削弱了产品差异化竞争力,易陷入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缺乏创新的“全家桶”难以在未来竞争中立足。
  “‘全家桶’的雷同还与供应商有关。”李博表示,目前市场上,多个品牌的高端车型选择同一家供应商,必然出现车型配置功能高度重合问题。无论是语音交互还是多屏流转功能,由于出自同一供应商,在不同品牌车型上表现几乎一致,消费者感觉如同复制粘贴,毫无新鲜感。这种缺乏差异化的智能座舱体验,使消费者在选车时迷茫,难以依据智能座舱特色做决策。除了智能座舱系统同质化,辅助驾驶系统亦如此,选择同一供应商,同一智驾系统会出现在不同品牌车型上,尽管硬件配置强大,消费者实际体验中却难感知细微区别,更难判断哪款辅助驾驶系统更优。
  在标准化与个性化间寻找平衡
  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的提升,这种产品策略能否持续,车企如何在整合与开放间保持动态平衡,成为行业亟需思考的新课题。
  “在‘全家桶’配置使产品高度同质化的背景下,车企若想脱颖而出,精准的用户细分显得尤为关键。”帅石金认为,“全家桶”策略的破局、创新和动态平衡,车企不能再简单地将所有家庭用户归为一类,使用千篇一律的配置,而应深入洞察不同细分用户群体的独特需求,穿透表面的标签,捕捉那些隐藏在背后的真实场景需求。如针对职场新贵这一核心用户群体,由于他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与家庭的界限逐渐模糊,对车辆的需求和配置也更加多元化。除了满足家庭出行的基本功能外,他们还希望车辆能成为移动办公的得力助手。因此,推出车上的“办公室”场景,乃至通过与办公软件的深度合作,实现会议预约、文件互传等专属功能的无缝对接,或许能吸引更多用户的选择。总体而言,个性化的配置不仅是物理硬件的堆砌,更是对用户实际需求的深度挖掘与满足,能够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个性化的独特价值。
  纪雪洪指出,在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中,车企还需摒弃“全员讨好”的传统思维模式,采取个性化、差异化的设计思维,聚焦用户核心需求,打造车型配置的独特卖点。只有在产品设计中,舍弃那些看似面面俱到却缺乏重点的配置,专注于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才能赢得用户的青睐与信任。同时,要从依赖“供应链共享”转向打造“核心技术差异化”,尤其在辅助驾驶领域,车企应避免陷入“你有我也要有”的“军备”竞赛,而是通过智驾体验分层,实现技术的差异化,以独特卖点吸引追求高性价比体验的消费者。在辅助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车企应根据自身的品牌定位和目标用户,合理选择硬件和软件配置,注重用户的实际体验,通过差异化的智驾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
  李博表示,打破同质化困境的关键在于车企要转变思维方式,让车辆“全家桶”配置真正融入用户的生活场景,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开发适应用户需求、差异化明显的专属功能,不仅提升了车辆的实用性,还能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车辆与生活场景的紧密结合,增强用户对产品的认同感。生态服务增值是场景创新的一部分,如车企可以开发“车机-家居互联”功能,让用户通过车机控制家中的智能设备,实现出行与家居生活的无缝衔接。未来,车企可以进一步开发更多用户所需的生态服务,如“儿童座椅智能监测”功能,确保儿童乘车安全。这些生态服务的增值,不仅提升用户出行体验,还能让硬件配置与软件服务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个性化创新点,使车辆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
  “动态平衡其实有多种路径。”帅石金表示,以“硬件模块化+软件场景化”构建可生长的产品架构,以硬件标准化、体验个性化的模式,让用户在享受标准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的同时,也能获得独一无二的用车体验。生态化定制则是从“产品思维”到“用户运营”的理念创新,如在售后增值服务方面,推出“智驾订阅制”,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还可以打造移动社交空间,形成“产品即场景,用户即渠道”的良性循环。
  帅石金认为,“全家桶”配置仍需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从“千车一面”到“千人千面”,像华为ADS 3.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提供了“激进/保守”双驾驶风格切换功能,让用户根据自身驾驶习惯和偏好自由选择驾驶模式。这种个性化的驾驶风格选择,不仅提升了用户的驾驶体验,也让车辆更贴合用户的个人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让用户价值从“功能满足”提升到“情感共鸣”。因此,车企惟有建立“数据洞察-敏捷开发-生态服务”的闭环能力,才能在智能化、标准化与用户个性化的天平上找到动态平衡点。真正的高端化,不是简单的配置堆砌,而是让每个车主都能找到那辆“专属自己的六边形战士”般的个性化理想座驾。
  纪雪洪强调,只有当“全家桶”配置从“入场券”升级为“价值加分项”,跳出配置同质化清单的桎梏,回归“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定义,才能在市场竞争的红海中开辟真正的差异化赛道,为用户带来“更懂你”的智能化移动空间和舒适的出行体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