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汽车召回规模回归“常态化”
随着我国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对汽车安全隐患检查力度的增强,2018年国内汽车召回无论从品牌数量还是召回总量均已回归常态,以及主动报备召回的厂商也越来越多。
2018年,质检总局共发布汽车相关召回公告180个(包含工程车辆及轮胎召回),与2017年相比减少17个,涉及80家车企的270余款车型,召回总量12,419,713辆。在经历了2017年国内召回井喷式增长后,2018年国内汽车召回总量回归常态,但总量仍突破千万辆。
在召回次数、数量、涉及经济成本等来看,2018年国内汽车召回也呈现出诸多特点:比如召回规模较去年有所回落、涉及召回的缺陷问题较为集中、主动召回成主流、各系车型召回数量存在明显差距、自主品牌召回占比提升,以及汽车召回制度的实施,对整个汽车行业的产品质量提升和技术改进等方面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召回规模再破千万辆 较去年有所回落
依据近三年的召回情况,受高田气囊事件影响,2017年国内汽车召回总量创纪录地突破2000万辆,达到了近年来的顶峰。随着该事件影响逐渐减弱,2018年国内汽车召回总量回归常态,其召回次数虽然较2017年略有下降,但总量仍突破千万辆,较2016年增长9.7%,长期来看依旧呈现出增长势头趋势。从召回规模来看,单次召回数量超过50万的情况已经大大减少。据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单次召回数量超过50万辆的仅有4次,而2017年这个数字为13次。
据了解,自2013年《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汽车召回数量基本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从2004年召回30多万辆,到2009年首次召回100万辆,到2013~2015年连续三年召回超过500万辆,再到2016~2018年连续三年召回数量突破千万辆规模,我国年度汽车召回数量已远超德国、英国、日本等汽车市场发达国家。虽然,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召回数量确实有所下降,除了汽车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高田事件的逐渐平息,也是导致2018年召回数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虽然数量正在降低,但还是有超过1200万辆车被召回,面对大面积召回问题车企对产品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
同时,通过汽车召回制度的实施,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尤其对产品质量提升和技术改进等方面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召回产生的这种倒逼机制,汽车厂商不仅能够不断发现缺陷,还能促进产品在设计、制造等环节的改进,提高产品安全的标准。除了产品质量的提升,汽车厂商的质量管理能力也在进步,企业自身的产品信息收集、疑似缺陷产品调查和召回制度建设也在逐步完善,一旦发现可能涉及消费者人身及财产安全的问题,汽车厂商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采取召回行动。
♦缺陷问题集中 主动召回成主流
通过对2018年发生的各类召回事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在召回原因中,“机油门”、“脱轴门”、“高田问题气囊”成为年度关键词,因其三者召回的汽车总数达到6,387,274辆,占召回总量的51.83%。
值得关注的是,相比2016年近75%车企是被监督之后才实施召回,2018年超过七成车企是主动申请召回的。如上汽通用的2018年发布了大规模的单次召回,共召回逾332万辆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充分体现了企业在消除安全隐患方面的积极态度。随着汽车召回的“常态化”,从产品设计和研发阶段就更加注重汽车产品质量的提升,尽可能把产品安全隐患在设计和制造环节排除,给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汽车产品。
同时,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在面对汽车产品缺陷时的维权手段日趋理性,集体投诉在未来或将成为消费者维权的常态手段。而企业在面对集体投诉事件时应采取怎样的策略,是积极应对采取主动召回,还是消极怠工被动召回,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将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美、日系车召回占比最大
从召回数量看,2018年国内汽车召回中合资品牌召回占比达到83.43%,自主品牌占比9.75%,进口品牌则为6.82%。其中,分国别车系来看,2018年被召回美系车数量累计达到了4,612,430辆;日系品牌召回次数最多,2018年共实施57次召回,召回总量3,879,994辆,两者相加占据了2018年全年召回总量的近7成。
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对待召回的态度也随之发生转变,由此前的避而不谈到现在实施主动召回,同时,其产品品质和产品力相较以往有了较大提升。这样的转变体现了自主品牌对于产品的自信在逐步增强;同时,也体现了部分自主品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正在不断增强,真正把为消费者解决问题摆在首位。从2018年召回数据来看,自主品牌共实施了22次召回,较2017年增加了3次,召回总量约153.7万辆,同样较2017年有所提升。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随着自主品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自主品牌车企和消费者对汽车召回的认识逐渐理性,售后服务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负责任的态度。因此,自主品牌也正逐渐由惧怕召回,向主动召回转变。同时,这也是相关法制意识更健全、消费者维权意识更强的表现。
此外,在新能源车企方面,根据质检总局的公告显示,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中北汽新能源、众泰、腾势、特斯拉、力帆、奇瑞、江淮、华晨宝马、路虎九家车企申请了召回,数量达148,868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召回涉及的问题有电池安全、气囊、制动系、发动机等总成故障。在2018年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曾表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不够成熟,将会面对很多的安全问题,相关车企在保障新能源汽车质量的同时,还应积极主动承担起车辆的相关售后工作。
编辑:吕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