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出行版图渐明晰 吉利造“星”计划出炉

发布日期:2020-03-03· 中国汽车报网 张海天 编辑:吕彩霞
张海天 编辑:吕彩霞

  3月3日,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其中,台州分会场设在吉利卫星项目开工现场,这标志着吉利卫星项目的正式启航,同时,吉利控股集团也由此成为全球第二家、中国首家一手造车、一手造星的企业。

  一家造车企业去搞卫星,乍一听有些“痴人说梦”,但这事儿放在李书福身上反而让人不意外——这位让外界难以捉摸的“痴人”,不仅一手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车企,更突破重重质疑和阻力实现对沃尔沃汽车的收购。从最初人们嗤笑其“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的造车理论,到如今这些人开始享用并认可吉利产品,这位“痴人”逐一完成了他当初“吹”过的“牛”。而今,“痴人”李书福又提出了一个更大的梦想——进军航天卫星领域!

  吉利的立体出行野心

  3月2日,李书福在杭州市战疫情促发展工作推进会上以“大时代、大挑战、大机遇”为题,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判断:“今年,新型冠状病毒给我们的经济社会正常运转带来了挑战,但‘祸兮福之所倚’,我们一定要变不利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李书福表示,2020年是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两种不同理念进一步对冲的一年,两种不同理念最终将会找到平衡点,而在寻找这个平衡点的过程中,将会隐藏各种变局,“全球格局将会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巨大变化将会带来巨大挑战。同时,因为存在巨大挑战,也会产生巨大机遇。我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有变化才有机遇。”李书福说,吉利将继续保持高研发投入,逐步实现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未来出行科技集团转型。

  围绕出行转型,在地面交通方式难有革命性发展的当下,李书福将眼光聚焦到了低空飞行领域。事实上,吉利在此方面早有布局:2017年,吉利控股集团便收购了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2018年,吉利在成都简州新城投资打造铭泰方程时空港项目,未来拟在相应赛道推出飞行汽车体验。 2019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又领投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

  随着立体化出行发展的需求,无论对地面交通的高效率引导,还是对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指引,卫星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吉利卫星项目的正式启航,补齐了吉利“天地一体化”立体出行战略布局的核心环节,也使得这一战略的核心逐渐浮出水面:从地面出行到低空出行,从研发车联网系统、车载芯片到布局低轨卫星,真正实现软硬件结合,科技赋能未来出行,推动交通变革与发展。

  年内完成双星发射

  据了解,台州吉利卫星项目是吉利科技集团在台州打造的国内首个脉动式模块化卫星智能AIT(总装集成测试)中心,规划建设卫星研发中心、部组件智造中心、测控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设施,借鉴汽车行业先进的总装工艺,打造模块化、柔性化、智能化制造工厂,可以灵活满足不同型号规格的卫星总装与测试。

  可能有人会质疑:一个造车企业“玩得转”卫星吗?平心而论,这一问题目前很难给出答案。吉利控股集团表示,作为中国首家自主研发低轨卫星的汽车企业,吉利控股自2018年战略投资航天科技公司时空道宇以来,全面布局航天卫星领域,覆盖从研发、制造到应用全产业链。如今,时空道宇拥有百余名研发人员,核心成员均有10年以上相关经验,在航天系统工程、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导航定位等领域聚集了一批国内出色、很影响力的行业专家。

  同时在汽车自动驾驶、未来出行、无人机运输、重工机械领域,吉利控股集团与行业头部企业开展商业场景应用测试,推动中国商业航天商用化进程。据官方消息称,2020年底前,吉利将首发双颗低轨卫星,全面展开全球首个低轨导航增强卫星系统的商用验证。吉利低轨卫星布局形成后,将提升导航高精度达厘米级,不仅有利于自身立体出行布局,还与汽车制造、未来出行、大数据等行业深度融合,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

  目前,卫星互联网技术已成为通讯领域科技竞争的新焦点,全球已进入卫星互联网的竞赛时代。根据国际性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预测,航天业的规模将从2016年的3500亿美元增长至2040年的超过1.1万亿美元,其中一半的增长将源自新型互联网卫星。  毫无疑问,卫星项目也将成为吉利科技转型的助推器。可以预见的是,在万物互联的世界中,未来的交通工具一定是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智能空间移动终端。吉利通过卫星通信网络、卫星数据应用、高精时空服务等领域,逐步实现对自身品牌力的不断提升,将进一步助力其在新的市场领域取得主导权,并向未来出行科技集团实现转型。

  ♦寻找下一风口 占领制高点

  随着智能网联和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低空飞行领域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积极的趋势,在众多新业态频频诞生的当下,低空飞行领域的潜力不可估量。

  作为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去”的“排头兵”,吉利不仅要跟上世界一流汽车品牌的步伐,更要试图赶超国际一流品牌。于是,正处于传统汽车行业转型之下的吉利瞄准了极具市场前景的立体化出行构想。

  其实,吉利包括对低空飞行领域以及卫星计划的投入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出于对市场的谨慎判断。吉利看似“不务正业”,但在其背后所蕴藏的技术、人才、经验,都有助于吉利的资源储备,为未来“打硬仗”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吕彩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