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Y品牌智能混动DHT实际是个什么水平?
去年12月中旬,长城汽车正式发布了面向全速域、全场景的“智能混动DHT”技术。当时在发布会上,长城研发部门领导强调了这套混动系统“快、顺、静、省”的四个产品特点,与此同时,官方对试装车进行台架试验后宣称,按照工信部标定工况最后得出了4.6L/100km的综合油耗。
这项技术的发布不由得让行业吃了一惊,因为在智能混动DHT公布之前,HEV(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公认“霸主”是丰田和本田。但由于HEV所涉及技术壁垒较高以及匹配关系繁杂,在丰田和本田之后,基本上没有企业在HEV领域再搞出过名堂。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包括欧美品牌以及其他汽车工业较为先进的国家,都试图绕过HEV技术路线,选择一条更简单却也更节能的技术路线,比如德国车企普遍选择48V混动,而中国汽车工业在过去5年选择了纯电动技术路线。
但从实际节能和使用感受来看,HEV不仅节能效果更为出色,并且在使用中也不需要接入外部电源,还有与燃油车相类似的使用体验,基本做到了三者兼得。所以,从去年智能混动DHT发布,笔者就很想感受一下其与丰田THS混动系统和本田iMMD混动系统的差异,毕竟,参数再好看、PPT讲得再天花乱坠,也没有实际体验来得更真实。而就在不久之前,WEY品牌举办了一场小范围智能混动DHT技术交流会,笔者在这场交流会上不仅更详细地了解到智能混动DHT的技术特性,并且有机会体验首款搭载智能混动DHT技术的车型——WEY玛奇朵。
♦HEV不是过渡技术路线
“如果得不到,不如毁了它”,用这句话来形容很多企业对于HEV技术的“嫉妒”,可能再合适不过。行业中有一种声音,说HEV路线是过渡型技术路线,随着未来汽车产品电动化趋势,将最终消亡。这种观点乍一听似乎有道理,但如若深究恐难以服众:什么是过渡型技术、过渡周期是多久?
从目前全球发展的不均衡性来看,纯燃油车的生命周期或许正缓慢接近尾声,但距离内燃机完全退出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就中国市场而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提出,预计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占比达到50%,这意味着,燃油车销量占比仍有半数之多。而从1997年丰田最为知名的第一辆混动普锐斯下线算起,HEV技术已经走过了24个年头,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的预测,HEV技术可能还要再持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HEV有着其自己的行业地位,而那些人唱衰HEV的人显然别有用心。
HEV技术是目前少有的,在可控成本和规模化生产前提下能够媲美燃油车驾驶体验,却还能做到节能与便利性共存的新能源技术类型。事实上,由于牵扯到发动机、双电机混动变速箱的独立、耦合以及匹配关系,HEV产品的动力调校以及系统节能效率其实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相比单一动力系统的驱动方式,HEV车型在动力切换、能量回收、制动调校以及NVH等方面,对汽车企业的技术功底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WEY品牌推出的智能混动DHT技术绝非“等闲之辈”。
对于智能混动DHT的技术优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向阳在技术交流会上予以了充分肯定:“智能混动处于动力技术的皇冠级别,智能混动DHT技术不同于竞品的‘改善式提升’,而是‘引领式创新’。”
♦与“两田”有何不同?
同在HEV阵营之下,消费者最关注的,或许就是智能混动DHT技术与丰田THS混动以及本田iMMD混动系统的区别于差距。
资料显示,本田i-MMD系统由1个发动机+1个驱动电机+1个发电机组成,整套系统没有变速箱结构,由一个离合器和大功率电机取代,整体尺寸较大。发动机、电机和驱动轴之间通过固定的齿轮结构连接,主要让车辆工作在串联模式下,通过电机来调节发动机的负荷,从而保持发动机始终工作在高效区间。由于发动机只有高速挡位固定传动比设计,因此在车速低于70km/h时发动机不参与直接驱动车辆,也就意味着iMMD系统在车速低于70km/h时只能由电机驱动行驶,整套动力系统都依赖驱动电机的大小。本田i-MMD系统属于典型的单速混动派(刚性耦合),接近于纯电驱动模式的混合动力系统,因此更接近一种升级的增程混动系统。
丰田THS系统同样采用了1个发动机+1个驱动电机+1个发电机组成,但丰田是用具有专利技术的两层行星齿轮传动系统设计以实现动力协同的,THS系统的发动机可以辅助电机同时驱动车辆,以确保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能始终工作在高效区间。丰田THS系统属于典型的功率分流派(电机调速、转速耦合),偏向于发动机驱动车辆,电动机更多的是辅助作用,整体能起到省油的目的,但是动力性相对较弱。
而对智能混动DHT来说,其与本田和丰田的技术路线都不一样,但与本田更为接近。智能混动DHT采用双电机混联混动技术,一个发电一个驱动,搭配发动机还有两档变速齿轮。与“两田”相比,智能混动DHT最大优势在于采用的是双速混动的模式,在保持近乎相同的节能性的前下,却可以满足人们对动力输出的更高需求。如果说丰田THS是低速效率优先,本田iMMD是高速效率和低速性能优先,那么智能混动DHT系统就是在全速域采取了效率和性能兼顾的开发理念。
♦体验感出色
作为首款搭载智能混动DHT的产品,WEY玛奇朵是本次笔者关注的重点产品,虽然从技术原理上说智能混动DHT已经在一些方面超越了两大标杆,但一套好的技术,不仅要做到硬指标对标标杆,更要做到软实力出众。
在驾驶玛奇朵之前,笔者感到最为担忧的并非其节能效果或加速性能,而是体验感。正如很多燃油车用户打着火后第一件事就是关闭自动启停,频繁的震动很容易让人产生不愉悦。但当笔者真正开上玛奇朵时,的确为之其“顺”的产品特征所惊讶。笔者试驾过多款、几代“两田”的混动产品,因而对HEV使用感受有可供参考的感受,在与“两田”混动产品对比时发现,玛奇朵的这套智能混动DHT竟不容易被挑出毛病:发动机介入时的冲击感、动力切换时的顿挫感,以及松开油门时的能量回收和踩刹车时制动力分配,这些容易出现在两种动力组合匹配中的常见现象,在玛奇朵身上都没有,仅仅在80km/h左右时,因挡位切换有一个极短暂的动力切换过程,这让人对其初印象很好。
而在静方面,由于两套系统的配合基本天衣无缝,再加之WEY品牌本身就注重对品质感的塑造,因为玛奇朵车内的静谧性也是可圈可点,并且在驾驶感受上,让笔者有一种开EV车型的错觉。
解决了感知问题,笔者认为智能混动DHT下一个要面对的问题,便是如何做得比标杆做得更好——因为追平只是告诉比人“我有实力与别人看齐”,而超越则意味着“我比你强”,这才能让消费者为之买单。所以,智能混动DHT拿出的解决方案是快。正如前面原理中讲到的,丰田THS系统的设计场景就是为了更好的低速节能性,因而在动力上并非强项。而对比同样采用固定轴设计的本田iMMD系统,由于智能混动DHT拥有两档变速齿轮,所以得以兼顾其在中高速的动力表现。在实际体验中,玛奇朵纯电行驶时的动力输出、中低速急加速时和高速提速时的动力迟滞等表现优于“两田”车型。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玛奇朵在0~60km/h的加速成绩为4.1秒,百公里加速成绩为8.5秒,虽然比雅阁锐混动约8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稍慢一些,但这对于一款风阻系数、整车重量都不占优势的SUV来说,已经非常出人意料了。
由于本次活动没有长距离试驾,对于省这个特点我们还需要等待进一步系统性评测。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智能混动DHT可实时智能切换EV行驶、混联驱动、串联驱动、能量回收、怠速停机等各种工作模式,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优效率区间,实现30~50%的节油率,令车辆百公里综合油耗仅4.7L,最大续航里程可达到1100公里。
♦智能混动DHT意义非凡
如果从对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去看,“智能混动DHT”自然是增加产品竞争力的一大利器。从消费市场来说,“智能混动DHT”不仅丰富了WEY的产品矩阵,更承托起“技术长城”的品牌形象,在“智能混动DHT”问世之前,由于HEV技术的设计专利几乎被“两田”垄断,包括欧洲和美国在内的全球车企都很难有所突破。而“智能混动DHT”的发布便意味着长久以来被视为行业壁垒的HEV技术被WEY品牌打破,这种革新之于企业比任何一款产品都更有意义。
多年前,笔者曾发问自主品牌何时才能拥有自己的技术品牌,因为重大的革新通常是由技术驱动的,技术能够颠覆性地改变品牌的地位,所以技术品牌化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它不仅代表着企业的科研成果,同时也是招徕顾客的金字招牌。现在看来,WEY代表中国品牌在HEV领域已经拥有足够拿得出手的技术。
从行业发展来看,“智能混动DHT”的问世既符合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对发展HEV车型的政策导向,也满足了国家节能减排的相关法规政策。我国自2016年开始执行第四阶段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要求车企到2020年必须将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5.0升/100公里,但从今年结果来看,极少有主销燃油车的企业能够达成这一计划。与此同时,“双积分”政策也在进一步督促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
作为中国市场SUV出货量最大的车企,长城汽车所面对的双积分政策和燃料消耗限值压力都非常之大。与此同时,要在未来实现销量上的更大突破,长城汽车若单纯依靠燃油车将很难满足法规要求,而WEY推出的“智能混动DHT”大大降低了企业未来受到政策制约的风险,这对其发展意义重大。
只有将自身核心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体现出差异化,才能真正实现品牌向上的目标,正如我们谈及托森会想到丰田,说起可变压缩比会想到日产,以及Quattro、创驰蓝天、TNGA等,这些广为人们所熟知的技术品牌哪一个不是围绕动力、传动的汽车技术?
所以,“智能混动DHT”的出现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具有时代意义的“里程碑”,更引领了自主品牌向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核心技术的比拼方向前行,也将促使其他自主品牌在节能减排先进技术上的发展脚步,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竞争新格局。从这个角度来看,“智能混动DHT”的出现不仅是意义非凡的,更是及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