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双龙汽车16亿元卖身韩国新势力

发布日期:2022-01-11·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张冬梅 编辑:李沛洋
记者:张冬梅 编辑:李沛洋

1月10日,韩国双龙汽车宣布,与韩国电动巴士初创公司——爱迪生汽车(Edison Motors)正式签署并购重组协议,金额为304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该协议在同日得到了韩国首尔重整法院的批准。

鉴于爱迪生汽车的2020年营收为897亿韩元,而双龙汽车为29297亿韩元,相差悬殊,这成为汽车行业又一起“蛇吞象”式并购。另外,双龙汽车于2004年被中国上汽收购,2010年进入印度马恒达旗下,此次也是其时隔18年重返韩企怀抱。

(图片来源:韩联社)

连年亏损,几度濒临破产

提起韩国双龙汽车,其曾因被上汽集团收购而在中国汽车圈“颇有名气”,但多年来的发展却一直不尽如人意。双龙汽车的前身是创立于1954年的东亚汽车公司,1988年更名为双龙汽车,曾经是韩国知名车企,但之后逐渐衰落,特别是随着现代、起亚这样的韩国本土车企竞争力不断提高,双龙汽车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

危机之时,2004年双龙汽车被上汽集团收购,但之后劳资纠纷频发,2009年分道扬镳,作为其第一任“救世主”的上汽集团也以“血本无归”撤离。这时,徘徊在破产边缘的双龙汽车迎来第二任“救世主”——印度马恒达。2011年,马恒达最终宣布以5230亿韩元的价格,收购双龙汽车70%的股权,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之后又通过增资,将持股比例提升至75%左右。

和上汽集团一样,马恒达也一直未能从双龙汽车身上获得预期的投资回报,而是要不停“输血”。2020年初疫情的暴发,使得马恒达遭受重击,急于摆脱不良业务,其中之一就是自2017年以来连续亏损的双龙汽车。马恒达不仅取消了原定的注资计划,还于2020年6月对外宣布,计划引入新投资者,放弃对双龙汽车的控制权。

得不到马恒达注资的双龙汽车不得不陆续出售非核心资产以维持运营,并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寻找新“金主”之旅,业内先后传出雷诺三星、福特、越南VinFast、吉利等有意收购双龙汽车的消息,但均被辟谣。美国汽车分销商HAAH曾有意向双龙汽车投资,从而获取其大量股权,但最终未协商一致。直至2021年4月,由于无力偿还债务,且未在规定时间内敲定新“金主”,双龙汽车被首尔重整法院接管,并启动破产重整程序,而同样的一幕也曾在2009年上演。

2021年10月,由韩国造车新势力爱迪生汽车公司牵头的韩国财团被推荐为双龙汽车的首选竞标者。之后爱迪生汽车与双龙汽车围绕收购金额、资金用途等进行了多轮谈判,分歧颇多,但最终还是达成了一致,韩国首尔重整法院也批准了双方的并购投资协议,双龙汽车最终落入了爱迪生汽车手中。

(图片来源:Pulsenews网站)

推进电动化转型

根据最终的协议,爱迪生汽车方面认为双龙汽车存在潜在亏损风险,因此将收购额较原计划削减51亿韩元,为3048亿韩元。此外,爱迪生汽车将向双龙汽车另行提供500亿韩元的运营资金,同时在协议中添加了可干预双龙汽车项目计划和资金运作的条款。

上述协议签署后,双龙汽车需要在3月1日前,向法院提交包括偿还计划、股份比例等在内的破产重整计划书,债权团中2/3成员同意后,法院才会最终批准双龙汽车的破产重整计划。

那么,这家一直名不见经传的初创企业为何选择收购双龙汽车?据了解,爱迪生汽车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韩国电动商用车制造商,主要生产电动巴士,并正在开发电动卡车,其目标是在未来3到5年内实现盈利,并将汽车年产量增至30万辆,包括15万辆电动汽车和5万辆混合动力车。

爱迪生汽车高管此前曾表示,未来计划推出Smart S、Smart E、SmartA等车型,主要对标奔驰EQS、特斯拉 Model S等车型。通过收购双龙汽车,爱迪生汽车可进入乘用车市场,并计划在双龙工厂量产电动乘用车。可以预见的是,在爱迪生汽车的推动下,双龙汽车未来将向电动化方向加速转型。

事实上,双龙汽车的转型已有预兆。就在上个月,双龙汽车与比亚迪签署了动力电池研发合同和电池组自主生产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MOU)。据了解,双方合作研发的电池将用于双龙汽车计划于2023年实现量产的U100电动汽车。双方还将共同研发电池组和电动汽车专用平台等,不断扩大合作范围。借由电动化转型,或许双龙汽车可以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