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卷前行,北京现代坚守长期主义

发布日期:2024-01-09· 中国汽车报网 王璞 编辑:刘晓烨
王璞 编辑:刘晓烨

一轮赛过一轮的价格战此起彼伏,日渐残酷的淘汰赛接踵而来,如何摆脱盈利难的魔咒,如何在创新与转型、跨界与融合中找准前行方向……置身于“没有最卷、只有更卷”的汽车圈,这些不容回避的现实和问题,无不考验着整个汽车行业的定力,也拷问着每家车企的“灵魂”。

何以保持“人间清醒”?北京现代,从2002年扎根中国市场以来,经历过辉煌与风雨的合资车企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惟有坚守长期主义。

全年销量企稳回升

北京现代收获1200万份信任    

有人说,刚刚过去的2023年,合资车企风光不再。销量大幅下滑、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屡见不鲜。在电动化的大潮下,自主品牌车企正以“压倒式”优势迅速抢占市场。未来,汽车行业将何去何从?

分化与淘汰的加剧已是大势。合资车企在华如何持续深耕本土化战略,通过对产品力、创新力、营销力、服务力的全面焕新,重塑电动时代的体系力优势,激活加速转型与创新的内驱力?这是一道绕不开的必答题。在“狂飙与焦虑”交织的当下,谁在狂飙中坚守初心、脚踏实地,谁又在内卷中保持定力、从容应对?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北京现代不骄不躁、扎实前行,在以用户为中心推进的转型中步步为营,以含金量十足的业绩实现品牌回归的同时,也向业界和市场传递出不浮夸的“造车长期主义者宣言”。

2023年12月29日,北京现代第1200万辆暨第十一代索纳塔下线仪式在北京现代仁和工厂举行。面对时代变革,北京现代用这一里程碑,展示了破茧重生的底气和决心,重振了市场和消费者对于北京现代品牌的信心。

1200万辆整车下线的背后,凝聚着用户对北京现代品牌的1200万份信任,也是北京现代踏实造车、坚守长期主义的最佳佐证。正如发布会现场,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吴周涛所说:“北京现代一步一个脚印地从0到1200万辆的‘遥遥领先’不是喊出来的,而是踏实做出来的。”

谈及2023年全年业绩,吴周涛坦言:“2023年是汽车行业极其内卷的一年,北京现代‘卷而不倦’,止住了连续下滑的态势,实现了企稳回升的战略目标。”数据显示,2023年,依托转型与创新的高效落地,北京现代全年销量达25.7万辆,同比增长2.8%。值得一提的是, 2023年北京现代首次实现海外出口突破1万辆,国内工厂成为现代汽车面向全球市场的出口基地。“这样来之不易的业绩,既得益于北汽集团和现代汽车持续的大力支持,更少不了背后1200万用户的信赖与认可。”吴周涛坦言。

品质为本 脚踏实地

一个造车长期主义者的价值观    

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数字化变革如火如荼,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的竞争与博弈日渐激烈,燃油车与电动车的对垒与较量所引发的种种亟待化解的行业问题也日益凸显:电动汽车销量一路上涨,如何破解盈利难题?面对行业出现的“电动车销量增长但不赚钱,燃油车销量利润双下滑”的非良性竞争状态,企业又如何做出战略选择?
转型与变革,并不意味着对百年造车积淀精华的完全摒弃,技术创新也并不是简单粗暴地将前沿科技一味地进行堆砌。作为造车长期主义者,面对行业的非理性内卷,北京现代并没有选择被动加入,而是主动破局,心怀敬畏地拥抱变革,在坚守、重塑和蜕变中,以用户和市场需求为核心,努力打造经得住市场检验的产品、经得起时间淬炼的品牌。对此,吴周涛坦言,非良性竞争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最终也将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从客户需求角度讲,两者不是对立关系,油车和电车满足的是不同类型用户的偏好,我们需要尊重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必须正视的是,油车在智能化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电车的技术成熟性和耐久性也需要持续强化。于北京现代而言,1200万辆既是圆满的节点,也是全新起点。1200万辆整车的下线,不仅承载了北京现代品牌20余年的积淀,也预示着面对产业的变革,北京现代奉行长期主义,以全面进阶的产品力、品牌力和体系力,全面向新向未来的信心。谈及北京现代所坚守的长期主义,吴周涛表示,品质为本、脚踏实地,正是北京现代作为造车“长期主义者”的价值观。事实上,得益于对产品、技术、品质、服务的长期主义坚持,北京现代在执着与坚守中持续提高产品品质、打磨品牌、提升服务质量,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以一股韧劲从容应对。“在产品层面,从索纳塔、伊兰特到途胜、胜达,一款款经典车型,在迭代中推陈出新。如今,索纳塔已发展到第十一代,伊兰特已更迭到第七代,途胜升级到了第五代,胜达的第五代车型也即将和大家见面。产品的长期主义,就是持续进化出新;在技术层面,北京现代同样奉行长期主义,我们始终依托现代汽车全产业链的核心研发技术,对整车的性能和动力技术不断研发,保持每款产品在同级别中的技术领先。同时现代汽车还在积极布局智能机器人、空中汽车、氢燃料电池等前瞻技术领域。

”品质层面的长期主义我们一丝不苟,安全性和耐久性是评价品质的重要指标,依靠现代汽车全球质量确保体系,和累计生产1200万辆整车生产经验的‘Quality+’质量管理体系,使我们的产品实现‘超低事故率’的安全性和‘单车超百万公里’的耐久性,并得到国际权威机构的公认;对用户而言,我们服务的长期主义更是精益求精,我们秉持真诚、喜悦、温暖的人性化理念,为千万消费者提供“一对一”零压服务,把卓越服务渗透到每一个细节,赢得连续十年服务满意度第一,蝉联合资品牌口碑冠军。”吴周涛如是说。

开启“2025向新计划”关键年

再造一个“全新的北京现代”    

犹如一场考验意志与耐力的马拉松,汽车产业智电时代的竞争远没有结束。接下来,自主品牌车企强势的“电动攻势”能否继续延续?合资车企的转型提速能否改写竞争格局?造车新势力和新入局者又将汽车产业注入怎样的新活力?一切值得期待,一切皆有可能。

迈入“后千万辆”时代的北京现代,正立足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本土化,更加理性地通过油电技术并举、国内外市场并进、全球与本土融合的转型路径,坚持长期主义的经营哲学,再造一个全新的北京现代。

2022年,北京现代制定了“2025向新计划”,通过产品转型、品牌向新、服务创新三大领域的进阶路径,力图实现2025年销50万辆以上的目标。2024年是北京现代“2025向新计划”达成的关键年,北京现代将持续升级“2025向新计划”,因时、因地制宜,全力推进企业转型。

对此,吴周涛表示:“首先,我们将立足于燃油车市场,积极拥抱电动化和智能化。通过提升油车产品的智能化技术深耕燃油车市场,稳住燃油车基本盘。再结合股东双方在智能化、电动化的技术积累,从2024年开始全面开发新能源产品,未来3年开发6款以上的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产品。第二,立足于国内市场,全力拓展海外市场。北京现代不仅要为中国市场打造高品质产品,还要将优秀的产品、技术向外输出,成为现代汽车的全球出口基地,力争3年内出口量达到10万辆的规模。第三,立足于现代的全球战略,持续推进本土化。合资企业的转型关键是如何将全球领先的造车优势与中国本土的ICT技术相结合,北京现代将致力于实现人才、智能化技术和供应链体系的本土化,并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实现新一代产品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的技术领先,同时满足国内、国际市场对智电产品的需求。”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