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广汽科技日:科技视界,以硬核黑科技探索智电新可能

发布日期:2024-04-12· 中国汽车报网 张奕雯 编辑:刘晓烨
张奕雯 编辑:刘晓烨

4月12日,以“科技视界”为主题的2024广汽科技日(GAC TECH DAY 2024)在广汽研究院举办。本次科技日聚焦智电前沿技术,推出了高安全大容量全固态动力电池、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两项前沿科技。

广汽集团以科技创新积累了显著的技术成果。图为在2024广汽科技日上举行的2023年度“广汽集团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表彰

此外,广汽电磁悬挂、MLounge祺迹头等舱、MBoard2.0祺迹芯智底盘、飞行汽车GOVE等多项先进技术也亮相活动现场,充分展示广汽自主研发实力。

强电动:全固态动力电池亮相 2026年上车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对于智能电动产品开始有更加五花八门的期待。不过,最让消费者关心的,一定是续航里程、车辆安全等与动力电池息息相关的指标。为此,动力电池技术也是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技术高地。近年来,固态电池之风越刮越猛。与传统液态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方面优势显著,但其中的技术难点不容忽视。得益于在电池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广汽集团现已初步打通全固态电池全流程制造工艺,取得车规级高安全大容量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技术突破,其全固态电池预计于2026年装车搭载于昊铂车型。

据悉,广汽全固态电池具有超高能量密度、超高安全性及大容量全固态电芯三大核心优势。为提升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广汽采用了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与第三代海绵硅负极片技术,全固态正极可达到5mAh/cm2以上的高面容量,进而实现了4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相较于目前最先进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其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使整车续航里程可超过1000km。

在安全性上,广汽利用高强致密复合电解质膜,使得电池实现在200°C热箱测试中不发生爆炸,刷新了高比能电池安全新高度。另外,在高稳定性正极材料改性技术的加持下,广汽全固态电池的高温安全性进一步得到保障。据介绍,该电池在针刺、裁切、零下78°C干冰环境、90°C高温热水浸泡等极端条件下测试均保持性能稳定,在穿钉、裁切等机械滥用条件下不发生热失控。

电芯容量上,在百余种材料方案和工艺方案的尝试下,广汽成功确立全固态电池的全流程制造工艺,实现了大尺寸多层堆叠全固态电芯的制造,其容量高达30Ah,远超当前行业最高水平(10Ah-15Ah)。具体而言,采用超薄电解质卷对卷成膜工艺、电解质膜片与极片组装工艺、原位界面融合工艺,实现设备投资降低15%,厂房面积降低40%,综合制造成本降低35%

重智能:无图纯视觉智驾登场

对于“三电”技术的探索自然重要,但在智能化引领的下半场竞争中,智能驾驶的布局也必不可少。近年来,广汽已经在智能驾驶领域实现多项先进智驾技术的落地,如空间泊车、一键召唤接驾、大曲率坡度跨层行驶的超级泊车,以及高速NDA、城市NDA、交通拥堵领航TJP等。在无人驾驶领域,旗下如祺出行也已实现Robotaxi的示范运行。

“有路就有广汽智能车!”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活动现场表示,广汽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同时布局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和“无图纯视觉技术”两大技术路线,这两条路线都将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其中,搭载多传感融合技术的ADiGO POLIT智能驾驶系统,在进行了大量实车道路测试和仿真测试之后,不依赖高精地图、可实现“有导航就能开”的城市NDA,开始搭载在昊铂车型上,力争下半年实现“全国都覆盖”。

另外,活动现场,广汽正式发布国内首个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CARCIA。与当前主流技术路线相比,该系统摆脱了对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的依赖,结合视觉传感器和行业顶尖的AI算法,用更简洁的硬件系统就能实现覆盖范围更广的智能驾驶,可应用于复杂多变全场景。

在视觉识别上,该系统具备精准理解复杂交通道路的能力。无论是匝道、隧道、弯道还是路口、分岔路等复杂场景,这套系统都能准确识别并理解道路的结构。另外,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系统实现了对多种信号灯元素的准确识别,具备超强的交通信号灯识别能力。第三,该系统感知范围达到“车前超150m,车后100m,左右各50m”,是当前业界水平的1.5呗,能够处理复杂多变场景。

在决策和行动上,这一系统通过对动态交通物体的实时跟踪、意图识别和轨迹预测,以及数据驱动与专家规则协同的指挥大脑,并依托广汽首创的流体式时空联合规划技术,实现了对其他交通参与者行为的精准预判,作出合理、安全、高效的驾驶决策。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在泊车场景下可实现立体车位、窄车位泊车功能,最小误差控制到5cm。

谋创新:以硬核科技推动广汽高质量发展

作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产业,汽车产业一向将“创新”摆在最前端。身处汽车行业之中,又是行业领军企业,广汽在“创新”上无疑颇具话语权。本次广汽科技日上亮相的两大黑科技:全固态动力电池、无图纯视觉智驾,便彰显了广汽强大的科技实力。

除却以上两大硬核技术,此次活动现场,广汽还展示了电磁悬挂、MBoard2.0芯智底盘、飞行汽车、传祺新能源E9福祉车等多项先进技术和人性化产品。广汽新轻商板块——祺迹汽车也正式发布,现场展示的MLounge祺迹头等舱支持L2至L4级智能驾驶,将在今年内量产。

据介绍,2023年,广汽全年自主研发投入近84亿元,新增专利申请近3200件,其中发明专利约占50%。截至目前,广汽历年累计自主研发投入超450亿元,申请专利约186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41%。

其中,在新能源“三电”核心技术上,广汽拥有弹匣电池、夸克电驱等全栈自研核心技术;智能驾驶、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等软件技术领域,率先在国内实现L3级自动驾驶、车云一体集中式计算电子电气架构“星灵架构”成功量产上车等成绩也十分亮眼。此外,高压无钴电池、固态电池、飞行汽车等前沿技术布局也展现了广汽在科技创新上的前瞻性。

面向未来,广汽集团将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丰富的专利成果,深耕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擘画“万亿广汽”宏伟蓝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