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 筑牢中国一汽数字化根基 ——访一汽红旗品牌运营委员会副总裁门欣
2024北京车展,红旗品牌携三大子品牌共22款产品亮相,以强势的产品阵容,尽展品牌向上、加速转型,为用户创造非凡体验的进取之姿。红旗金葵花品牌首次在国际车展中独立参展,并携全系产品登场;红旗节能车品牌双旗舰焕新,主力热销车型推出插混版,满足新时代用户的多元需求;红旗新能源品牌多款基于“红旗·天工”纯电平台和“红旗·九章”智能平台打造的全新纯电产品首发亮相,充分体现了红旗在新能源转型上的最新成果。
“‘All in’新能源,是红旗品牌的长期战略,也是我们贯彻国家新能源战略的有力抓手。未来,红旗品牌会全身心投入纯电与混动产品的开发。”红旗品牌运营委员会副总裁门欣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红旗·天工”纯电平台和“红旗·九章”智能平台在产品中实现应用,代表了红旗品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的大幅提升,也是中国一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写照。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必须具备软件创新能力和数字能力。我们的管理体系和技术独立性,让我们有信心依靠自身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门欣说。
中国一汽是我国汽车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2022年,中国一汽打响数字化转型攻坚战,将完成数字化转型视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不断深化对数字化转型艰巨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认识;将数字化思维作为一切业务活动的基础,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的引领作用。“‘数据驱动美妙出行’是中国一汽一直以来的愿景,基于这个愿景,我们在管理模式上坚决实施数字化转型,如今,我们使用的所有应用化软件都是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自主研发的,这是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门欣说。作为一家汽车企业,经过数字化转型,中国一汽实现了应用架构思维,解构业务形成管理创新的新模式;实现信息互通,业务协同成为价值创造的新途径;深化数据应用,数字孪生驱动业务模式的新变革;设计智能模式,知识沉淀促进业务效能新提升;持续敏捷迭代,用户参与激发出产品的新效能;实现工作台作业,开启全新业务运营的新赛道。经过数字化转型,中国一汽已经具备了自己的软件部署能力、开发能力,实现了与互联网“大厂”看齐。“我们在软件开发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直与头部互联网‘大厂’对标,代码都是自己写。去年写了4960万行代码,人均代码量与互联网企业持平。不仅如此,我们在管理上更加‘互联网化’,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模型就是源于对互联网企业的学习。”门欣介绍说。此举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实现软件能力的不断迭代,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大大压缩了成本。
AI大模型的应用在中国一汽也已落地。GPT-BI不仅是中国一汽的首个大模型落地案例,也是汽车行业的首个大模型商业智能应用。门欣介绍,GPT-BI的应用大大缩短了商业分析的报表设计、数据建模等交付周期,更可以穷尽企业有限域的全量指标、模型和报表,用户输入问题后,大模型识别问题意图,解析决策变量,生成SQL数据查询语句,匹配企业实时数据,自动生成最佳决策方案,满足用户更灵活智能的数据需求,实现“问答即洞察”。门欣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如新产品研发初期,设计师通过云平台做选型、设计和图纸设计。设计师想选什么材料、什么尺寸,云平台就会通过GPT-BI自动计算财务数据,显示出不同选择下的不同制造成本。
通过数字化转型,中国一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方式。“我们的理想是红旗高高飘扬,发展新质生产力,用智慧平台形成的软件给整个产业加持。管理的独立性帮助我们慢慢成长为一家有价值、有能力的咨询公司,我们希望将来能为制造业提供saas服务,从而提升我国整体制造业的管理和运营水平。作为‘共和国长子’,中国一汽必须具备这样的情怀。”门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