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缘何成为人才“磁场”?
工信部预测,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总量为12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103万人。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已然成为车企长久发展的一大动力来源。坚持“人才是创新基础”的比亚迪,在人才的引进上更是毫不手软。2024年,比亚迪校招总人数多达1.13万人,“人才鱼池”进一步得到扩充。
多途径培育“新质人才”
“中国企业家非常幸福,不只是有很大的普通资源,还有高尖研发人员资源。”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表示,中国拥有天然优越的环境,每年有超1000万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为研发领域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向来注重技术创新的比亚迪,在吸纳高学历人才上下足了功夫。
在“造物先造人”的人才发展理念指引下,比亚迪搭建了多层次的学习型组织,覆盖技术、营销、运营、综合四大岗位领域,建立线上、线下多培训渠道,通过面授、案例研讨、活动拓展、技能比武、项目研讨等多种创新培训与培养方式,持续提升人才竞争力。
早在26年前,比亚迪便设置了“明日之星应届生训练营”。为期百天的训练以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文化认同感、业务理解度、职业素养和岗位实战能力等为内容线,以高管引路、大咖分享、导师辅导、线上学习、文化活动、岗位实践等为方法线,助力应届生迅速实现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蜕变。
此外,为深化产学研创新体制,2017年,比亚迪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展首批博士后人才培养。2023年,比亚迪已在深圳、重庆、西安三地形成“三站三基地”,培养博士后精英,打造科创先锋,为比亚迪发展创新注入高端人才的核心元素和科创动能。
以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实践平台栽下“梧桐树”的比亚迪,引得了各路“凤凰”争相前来。数据显示,1.13万应届毕业生中,硕博占比67%以上,校招的研发人员占所有校招人数的78%,呈现出高学历人数多、TOP级院校人数多、就业范围广、人才质量高的特点。其中,2024年校招毕业生中博士占比10%,相较于2023年校招博士占比3%,大幅增长。
以人才筑牢技术高地
截至目前,比亚迪已拥有超10.28万名研发人员,是全球研发人员最多的车企。并建立了100多个专业检测实验室,具备4000多项检测能力。与此同时,比亚迪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累计研发投入已超1400亿元。
在强大的研发团队和雄厚的研发投入支撑下,比亚迪构筑了独一无二的“技术鱼池”,推出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等颠覆性技术,夯实“新能源龙头车企”的地位。正如王传福所言,只要为高尖人才提供充分的平台和充足的研发经费,随着时间的积累,他们必将为企业带来颠覆性的技术创新。目前,比亚迪全球累计申请专利已超4.8万项、授权专利超3万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专利32项、专利授权15项,获得专利金奖4项,以技术实力引领科技创新。
浓厚的创新氛围、累累的研发硕果,为比亚迪培育出独一无二的工程师文化。过去6年间,比亚迪共荣获5项国家顶级科技奖。今年6月,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中,比亚迪一次性获得3个国家科技进步奖,这是对比亚迪研发技术的肯定,也是对比亚迪工程师文化的肯定,更是对比亚迪坚持“技术为王”之路的肯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智力引擎”,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在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步的关键阶段,比亚迪不仅凭借多年技术积累让中国车企享誉全球,更以完善的培训体系为中国汽车工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