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马自达:为合资新能源“打个样” | 高端访谈
编前:在中国市场一直很低调的长安马自达,终于挥出重拳。其首款基于纯电平台的B级轿车——MAZDA EZ-6(以下简称“EZ-6”)即将上市。
在多数合资品牌尚未建立起纯电开发平台,仍在应用智能化标准较低的座舱与车机,还无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建立起核心竞争力之时,EZ-6可谓生逢其时。可以说,EZ-6打响了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第一枪”。
那么,EZ-6背后的发展模式到底是什么?合资双方为此做了哪些努力?这款车型具备了什么独特的价值?它的诞生对于合资品牌未来发展又释放了哪些积极的意义?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桂俊松日前与长安马自达销售分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吴旭曦展开了一场对话,共同探讨合资车企的突围之路。
◆访谈主持:《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 桂俊松(右)
◆访谈嘉宾:长安马自达销售分公司执行副总经理 吴旭曦(左)
“合资2.0” 推动合资双方共赢
桂俊松: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合资品牌面临着不小的压力,都在寻求突破和转型。转型是必经的探索过程,也是合资企业在中国汽车市场面临的重要挑战。7月17日,长安马自达首款电动轿车EZ-6下线,成为最快下线的纯电平台合资新能源轿车,这也意味着长安马自达的转型走在了合资品牌的前列。在您看来,EZ-6的成功下线,对于股东双方和长安马自达的意义是什么?长安马自达未来的战略在这款车上如何体现?
吴旭曦:EZ-6是马自达转型电动化的首款基于纯电平台的旗舰轿车,肩负着马自达6退市后,弥补马自达在B级轿车市场空白的重任;同时,EZ-6也是马自达和长安汽车探索建立全新合作模式——“合资2.0”的首个成果,一款里程碑式的新能源产品。
关于长安汽车和马自达的全新合作模式,其实始于3年前。我们第一次发布长安马自达的新能源战略是在去年的上海车展,那时我们已经在做这个事情了。从今年的北京车展EZ-6亮相,到前不久的下线,再到今年四季度的正式上市,长安马自达在合资企业中走得算是比较快的。EZ-6的成功下线,代表着合资新能源进入了价值向上的全新发展阶段,广大中国用户在外资、自主品牌新能源之外,从此真正有了“第三种高价值选择”。
至于为什么马自达和长安汽车会用合作研发的模式来做新能源汽车,这是因为双方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认知是一致的:如果长安马自达下决心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制造一款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车,就必然要采用中国的智能驾驶技术。在这方面,长安汽车的技术在中国市场可谓数一数二。而马自达在操控、造型、安全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也在全球领先。所以长安马自达是真正依托母公司双方的强项,基于独立的合资公司,来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
对长安马自达来说,拥有双方母公司的大力加持,极大增强了自身新能源自主研发的能力。在EZ-6的开发过程中,长安马自达产品研发中心得到长安汽车的深度赋能,本地化研发能力得以进一步加强,为我们未来快速孵化、量产更多新能源车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桂俊松: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外资品牌纷纷与国内企业合作,长安马自达则在合资品牌中率先走通了“合资2.0”。您如何看待“合资2.0”这个全新概念?
吴旭曦:从上世纪80年代第一家合资车企落户中国开始,中国汽车市场40年的发展离不开合资车企对全产业链的培育。在燃油车时代,中国是拿市场换技术,合资公司采取产品导入型模式,针对新车型,合资车企能做的是适应中国市场用户需求,进行小的升级与改造。进入“合资2.0”时代,合资车企真正实现了双方母公司对合资公司的深度赋能,由合资公司自己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用户需求的产品,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的新道路。
在这一模式下,中国的先进技术可以通过合资品牌真正走向全球,这是中国汽车企业合资历程中的第一次。也正因如此,现在很多合资公司都非常关注长安马自达的模式。他们希望长安马自达能够成功,并借鉴这个模式去说服外方。长安马自达现在就在向全球汽车业展示这一模式的成果。
桂俊松:实际上,不管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主流舆论,都不希望合资企业就此倒下。我们更希望自主品牌能够“走出去”,同时国外品牌在中国有更好的落地。像长安马自达这样,合资双方更好地融合之后,再一起“走出去”,同时在中国市场占领份额,这就是“合资2.0 ”的价值。
吴旭曦:“合资2.0”的核心,就是合资双方共赢,这才符合建立合资公司的初衷。
产品为王 打造“合资第一新能源品牌”
桂俊松:具体到EZ-6这款产品上,它如何既传承马自达在外形、操控、安全方面的基因,又体现出新能源汽车独特的价值?
吴旭曦:EZ-6由双方团队共同打造,是长安汽车和马自达共同赋能的结晶。长安派驻长安马自达的研发团队有接近100人,马自达也有几十位专家在南京,双方的技术团队都在给我们赋能。整个设计以马自达为主导,其中包括操控调校、座椅选材、安全、装配等,而智驾、智舱和车机等方面,则由长安汽车主导。
纵观当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如果遮住品牌标识,便会发现很多车的造型十分相似,但看到EZ-6就知道是典型的马自达设计风格。其次是操控,驾驶感受具有强烈的马自达基因。
桂俊松:长安马自达提出要做“合资第一新能源品牌”,其底气是否也来源于这款集合资双方核心技术之大成的产品?
吴旭曦:我们研究目前市场上的合资新能源产品,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似乎并不多,绝大多数产品并没有真正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而EZ-6则具备合资品牌的品质和品控,其在马自达全球最佳工厂之一的长安马自达工厂生产。更重要的是,EZ-6还具备了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所不具备的一些特性。比如,这款车是中国市场上合资新能源产品中首款搭载增程动力的车型,且配置非常丰富,有些配置未在其他合资新能源车型上出现过。而且这款车的智驾系统,包括自动泊车、循迹倒车、语音泊车、远程泊车等都是全系标配。
我们希望,EZ-6能够既有合资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比如造车底蕴和工艺,同时也配备了中国消费者感兴趣的智能电动汽车技术,从而创造合资新能源汽车全新的价值标准,实现长安马自达做“合资第一新能源品牌”的愿景。
不“卷”价格 “卷”价值
桂俊松:最近针对中国汽车市场该不该“卷”、如何“卷”的话题,众说纷纭,大家看法都不太一样,您怎么看待市场的“内卷”?
吴旭曦:“卷”这个现象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避免不了,只要有行业存在,背后就有竞争,竞争往往就意味着要“卷”。不过,“卷”的方式和程度可以选择。我们要“卷”技术和品质,而不是一味地“卷”价格。价格的背后是成本,而成本的降低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原材料成本下降,这对所有主机厂来说都一样,大家都能享受这个红利;二是偷工减料,这样做受害的只有消费者。不仅如此,如果大家只“卷”价格,不“卷”技术和品质,那么企业研发投入就会减少,新技术就没有足够的资源来进行开发,这对行业来说绝非好事。行业需要新的技术投入,需要不断的科技研发来保持竞争力。
桂俊松:那么,在“内卷”的环境下,合资新能源汽车如何破局?
吴旭曦:在这种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要回归用户的本质需求:品质、舒适和安全等用户最关心的基础属性。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不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用户,购车过程中最关心的同样是安全、舒适和品质。与此同时,新品牌、新技术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成为很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新能源汽车要想真正占领用户心智,根本上要解决的还是品牌与用户之间相互信任的问题,建立用户对品牌、对产品的信赖与信心,打消他们的顾虑。合资新能源汽车的破局点,就是利用自身更强大的品牌底蕴、制造工艺、安全积淀,解决用户最关心的产品问题,让用户用车更安心、放心,在此基础上,再整合全球领先的电动化、智能化资源,实现加速提量。
(本文图片由企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