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40年,长安远未赢够

发布日期:2024-12-31· 中国汽车报网 张忠岳 编辑:刘晓烨
张忠岳 编辑:刘晓烨

2024年是长安造车40年。于历史长河而言,40年不过转瞬即逝的须臾,可对于长安汽车来说,却是一部波澜壮阔、写满奋斗与荣耀的厚重史诗。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长安汽车该如何走好今后的一年、三年、五年乃至十年……这一系列的时代之问,都可以在2025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找到清晰的答案。

七年时间,长安转型成效显著

2024年即将过去,这一年,长安汽车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全年预计销量268.3万辆,同比增长5.1%,全年销量创近七年新高。燃油车方面:年销量保持百万辆以上。新能源方面:预计2024年销量73.3万辆,同比增长52.4%,较行业好15.5个百分点。出口方面:预计2024年销量53万辆,同比增长47.9%,较行业好24.2个百分点。

在汽车市场如此内卷的情况下,长安汽车却能逆势而上,这和长安汽车早行动、早转型有着直接的关系。早在2017年,长安汽车就开启了“第三次创新创业”,逐步确立新能源“香格里拉”、智能化“北斗天枢”、全球化“海纳百川”三大战略,打造“新汽车 新生态”,坚决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七年时间,长安汽车的转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长安汽车总裁王俊总结了现阶段长安汽车的三大特征。

特征一:战略布局基本落地,7年时间深入推进三大计划。首先,产业布局更加完善,新能源坚持“1+2+X”布局策略,成立先进电池研究院,合资成立电池生产与回收公司;智能化布局长安科技、长线智能等13家科技公司,揭牌长安汽车数智工厂;其次,全球化布局有序落地,新进入东南亚、欧洲两大重点区域,举办东南亚、中东非等品牌发布会,设立6家海外分子公司。最后,能力布局全面突破,构建“六国十地”全球协同研发布局,拥有1.8万余人技术研发团队。2024年长安迭代智慧新蓝鲸3.0,中央环网架构SDA量产上车,自主打造了天枢大模型和多模态AI座舱等,脉冲加热技术获中国发明专利金奖。还发布了海陆空战略布局,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正在路上。

特征二:结构优化基本实现,2024年长安汽车市场、收入、收益结构持续向好。其中,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52.4%,超出行业16.5个百分点。自主新能源渗透率达35.4%,近三年实现连续翻番式增长。同时新能源收入占比达25%,海外收入占比23%,均有显著提升。值得一提的是,长安自主板块收益支柱作用仍然显著。

特征三:生产经营步入快速增长通道,首先,成长性稳步提升,燃油车年销量保持百万辆以上,新能源迈上连续月销10万辆新台阶;其次,盈利性稳中有进,2024年是长安汽车现金流近年来最好,现金储备接近1000个亿;最后,创新性稳进拓新,2024年共推出19款新能源产品,近三年平均每年新推出6款。

十年愿景、五年规划、三年计划

自2017年开启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以来,长安汽车按照每年更新一版的速度,持续优化战略规划,当前已迭代至8.0版本。未来,长安将继续坚持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挺进“13335”战略布局(即1个创新创业计划;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3个子计划;长安、深蓝、阿维塔3大品牌;引力、启源、凯程3大序列;欧洲、中东非、中南美、东南亚、独联体5大海外布局),与全体伙伴一道,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迈进!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透露,长安汽车的规划目标是,到2030年,公司总体销量500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350万辆,海外销量占比30%,成为世界一流汽车品牌。长安会坚持十年愿景、五年规划、三年计划的战略管控,请关注2035年目标。

为此,今后一个时期内,长安将采取“2345”行动,和合作伙伴一道,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2”是两大变革——以供应变革和营销服务变革为动力;“3”是3个核心——以新能源、数智化、关键技术为核心;“4”是4个关系——维护好与供应伙伴、营销伙伴、服务伙伴、客户伙伴的关系;“5”是5大市场——同球共济、协同布局五大区域市场。

“2345”是一个体系建设,这里尤其要提的是,长安汽车的海外市场布局。明年,长安将在海外做五件大事:一是东南亚罗勇工厂投产,长安全球化策略正式进入2.0阶段;二是召开欧洲品牌发布会,正式登陆欧洲市场;三是独联体区域(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KD项目正式投产;四是中南美完成巴西子公司设立;五是中东非完成CHANGAN、DEEPAL、AVATR三大品牌全面导入。

汽车产业的未来令人神往

任何企业制定正确发展战略的前提,一定是要看清楚行业发展趋势。朱华荣分析了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十大趋势。

一、从市场规模看,全球市场总量稳步增长,预计2025年将接近1亿辆规模,同比增长3.6%;2030年将突破1.08亿辆。中国汽车销量平稳增长,2025年预计突破3200万辆,同比增长3.2%;2030年预计超过3500万辆。汽车产业的未来令人神往。过去,我们说,凡制造强国必是汽车强国,凡汽车强国必是经济强国。但未来,凡汽车强国必定是科技创新强国,这个产业未来一定是伟大的科技产业。

二、从动力类型看,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多动力格局长期并存。中国新能源2024年渗透率预计达到47.2%,2030年渗透率超80%,预计未来3-5年,EV、XEV、ICE比例将达到4:4:2。

三、从海外看,中国汽车产业正加速全方位出海。今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600万辆,同比增长22.2%;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预计680万辆,同比增长13.3%。海外市场广阔天地,中国品牌大有作为。

四、从产品属性看,汽车正在向多功能平台产品转变。未来的新汽车将是移动多功能空间、智能计算终端、数据采集载体以及移动储能单元,也就是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汽车的属性变化也将给我们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带来新的机遇。

五、从技术变革看,新能源、数智化技术应用将重塑汽车产业格局。下一代电池正成为产业竞争制高点,产业化进程加快。新能源只是序章,数智新汽车才是真正的未来,5G、芯片等技术群突破,推动汽车产业向数智化快速转型,重塑研产供销运全价值链。商业模式、产品形态、营销模式、生产方式等,都会呈现新生态。未来的新汽车将拥有类人架构、人类智慧和超人能力。

六、从前瞻布局看,低空经济是风口,陆海空一体化出行生态成大势所趋。未来,飞行汽车将在产品端、系统端、运营端孕育一个新的、庞大的生态网络。

七、从合作模式看,不断诞生新的合作关系。传统车企与传统车企之间:得益于中国品牌在数智化转型方面的引领,中国品牌与外资品牌从中国合作走向全球合作,协同开发全球化产品。车企与ICT企业之间:ICT企业在5G、AI等领域拥有的领先技术与汽车企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慧出行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整车企业与供应伙伴、营销服务伙伴之间:数智化发展将三者之间的合作模式由链式向网状变革,构建起协同共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八、从全球化发展看,产业链出海成为大势所趋,全球资源整合成为必然。供应链为降低供应成本、增强海外供应能力,同样选择产能出海。明年进入自主车企及零部件公司海外产能密集投产期,本地化生产将进一步打开销量,延续汽车出口增长势能。

九、从品牌传播看,流量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互联网社媒平台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阵地。今年称得上是汽车圈流量元年,ICT企业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各大车企积极转型,长安的高管也纷纷下场直播。

十、从竞争态势看,竞争会加剧,但中国品牌会更加强大。竞争促进进步、竞争促进发展。我们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行业痛点为导向,通过创新、合作降低成本、加速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解决共性难题,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汽车产业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参与者要有长期主义心态,不能只图“做短线、挣快钱”,要为社会、为股东、为用户真正负责到底。

不难发现,长安对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的发展战略,都有十分清晰的认识和规划,而再伟大的战略,最终也需要脚踏实地来落实,因此朱华荣特别强调:“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与大家一起畅谈理想与未来、仰望天空,但还要回到现实、脚踏实地。”

对于长安汽车而言,回到现实的第一步就是实现2025年的发展目标,长安汽车将其归纳为“3311”:总销量300万辆、收入3000亿元、自主新能源销量100万辆、出口100万辆。可以预见,2025年将会是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腥风血雨”的一年,也注定会是长安汽车大显身手的一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