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消费车型盛典:新模式 新市场 新业态

发布日期:2025-01-09· 中国汽车报网 张忠岳 编辑:刘晓烨
张忠岳 编辑:刘晓烨

图片

元月开篇心气盛,再踏征程志高昂。1月7日,由中国汽车报主办的第十七届消费车型盛典在汽车业界的高度期待中召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常务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闫建来,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选政,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硕等行业组织专家;赛力斯集团副总裁康波、小鹏汽车副总裁陈涵、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重庆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副总经理、长安科技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副总经理、长线智能总经理梁锋华,现代汽车中国N品牌事业总经理印庸壹、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清林、北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春风、北京现代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品牌营销总经理张兵、睿蓝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陈高旭、科大讯飞智能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和卫民等企业代表,以及主办方中国汽车报社社长、中国能源报总编辑谢戎彬,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桂俊松,中国汽车报社委会成员、采访制作中心主任朱志宇等出席本次盛会。

刚刚过去几天的2024年,是中国汽车产业在转型浪潮中奋勇前行、成绩斐然的一年;刚刚踏入的2025年,是中国汽车产业充满更大机遇、迎接更多挑战的关键之年。于此时举办一年一度的消费车型盛典,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2024年收获满满

2025年全面崛起

图片

“预计全年我国新车总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乘用车销量2680万辆,同比增长3%,新能源汽车有望达到1300万辆,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海外出口销量有望达到580万辆规模。”中国汽车报社社长、中国能源报总编辑谢戎彬在代表主办方致辞时表示,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市场需求与企业努力的成果,更是全行业在技术创新、品质提升与战略布局等多方面协同奋进的有力证明。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5年汽车产业如何发展?整个产业以及企业主体又该如何干?谢戎彬建议,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大对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在产业发展环境方面,政策法规需及时跟进;在中外合资合作层面,倡导和合共生的理念;在海外市场开拓方面,企业要真正“走进去”。

图片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常务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看来,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实现全面的崛起,出口品牌本土化将是今后工作的当务之急,汽车工业腾飞已经迈入了新的轨道。

魏建国指出:“面对2025年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们要做好中国车企第二次出海潮的准备;要加大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产品研究和技术创新;要加强国际合作,要摒弃一家独大的思想,要用合作共赢的思路走进全球市场。”

图片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闫建来用三个关键词回顾2024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成就,过去40年的积累,让中国汽车技术实力与地位发生变化,变成领先者;艰难,全球巨变、行业内卷、内需不足带来的艰难,需要我们乐观起来,正确看待目前这种形势;期待,从大乱走向大治,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新能源+智能化两大方向是我们要坚持的战略。期待中国汽车产业能成为真正的世界领导者。”

图片

对于汽车设计的未来趋势,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选政表示:“汽车设计不只是造型,内涵与定义正在升维、重构,汽车设计的标准在今天已经改变,需要我们去设计出行领域的新物种。当下几乎任何一个领域都在谈场景,回到汽车产业,我们应当思考:结合了大数据洪流之后的动态出行场景流,特别是线上线下的场景流融合之后,汽车设计何为?这是今天汽车设计所必须回答的时代问题。”

图片

在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看来,汽车在国家战略和政策当中的地位应该大幅提升,汽车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非常大的产业,它是拉动消费的有力抓手,也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抓手。

当前,中国汽车正在全面走向海外市场,但面临诸多挑战。对此,吴松泉认为,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出口会逐步见顶,之后慢慢切换为海外当地的生产,以海外生产为主。

用好产品说话

不断实现品牌向上

认清产业发展趋势是前提,而要想取得市场竞争优势,还是要比拼技术和产品硬实力。

图片

“如果你有一个好的产品,如果你有一个物美价廉的电动车,如果你能讲好你的品牌故事,全世界的消费者都会买你的账,你不用说你的消费者行为不一样,你不要说有国际局势的不同,有好的产品话消费者终究会选择你的。”在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硕看来,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一样,都应该为消费者服务,如果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诉求,就一定能够成功,也一定能够克服现在的困难。

图片

部分企业代表在发言中分享了2024年向上突破的经验。“作为一家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技术科技型企业,赛力斯在技术、智造、人才及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探索新豪华品牌的成长路径。”赛力斯集团副总裁康波表示,豪华车品牌的竞争,一直是赢大型车赢天下。多年来这一领域长期被国外品牌占领,但2024年情况发生了改变,问界M9开创了大型豪华车市场的全新局面。

图片

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清林介绍,传统车企做高端新能源汽车,面临的艰难非常多。岚图用“三年三品类,四年四款车”、“与用户为知音,坚持听劝,持续改进”、“把问题留给自己,把美好留给用户”、“只有技术第一,才有销量第一”的坚持实现了不错的发展。2024年,在单车平均售价超35万元的基础上,岚图实现了全年销量70%的同比增长,目前全球用户累计达到16万。

图片

对于汽车与AI技术的融合发展问题,科大讯飞智能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和卫民表示:“人工智能对汽车的影响到底是什么?AI是软件的2.0版本,以前说软件定义汽车,其实未来我们智能汽车的产品体验一定是AI驱动、用户体验驱动。从讯飞发布大模型不断迭代,包括至今为止国内所有的Al企业‘卷’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之后,2025年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做好应用落地,如何做好‘AI+汽车’的融合。”

加快智能驾驶发展

共迎智能出行时代

图片

本次盛典,还举行了以“2025智能化交通与自动驾驶前景与发展方向”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在中国汽车报社委会成员、采访制作中心主任朱志宇的主持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闫建来,重庆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副总经理、长安科技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副总经理、长线智能总经理梁锋华,小鹏汽车副总裁陈涵,广汽埃安公关部负责人王云龙,长城汽车车路云项目总监张瀛展开热烈讨论。

闫建来表示:“对于汽车智能化,我的理解是要从两个维度去解释这个问题:第一是战略高度,第二是战术层面。从战略层面看,如果说我们的能源转型是在国家意志和产业意志相互叠加下形成的换道超车,靠二十年的积累达到这个目标,但智能化既不是国家意志也不是产业意志,它是更高层次的、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是人类社会要向智能化去发展。”

梁锋华认为:“从《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智慧交通专项)实施方案》中,我们看到了很大的希望。在过去多年的智能化开发过程中,因为有智慧交通、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给交通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运行环境。中国的智能汽车为什么发展这么快,跟我们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中国的智能化的应用水平,与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很多地方相比,明显高出一个数量级,就是因为我们有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

陈涵介绍,小鹏汽车作为新势力车企,致力于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核心技术,推动交通智能化升级。小鹏汽车的AI代驾功能是一种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能学习并模仿用户的驾驶习惯和路线,实现个性化自动驾驶,越用越熟练。通过AI交互如小鹏的AI小P,提供语音控制及主动服务,提升驾驶体验。同时,小鹏汽车也注重汽车文化传播和科普,期待更多企业共同推动中国汽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王云龙看来,智能驾驶、智能出行生态一定会到来,这是毋庸置疑的行业共识。在智能出行时代到来之前,车企近2至3年内的任务,更多是让所有消费者及市场受众认识到什么叫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能为大家带来什么。国内车企与一些外资车企相比确实有一些技术优势,但是还远远没有到那种可以让人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付给机器的阶段。所以,现阶段的工作,是让消费者认知智能驾驶的时代即将到来,让他们能够接受未来的技术,重点解决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认知。

张瀛表示,书同文,车同轨。目前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统一”问题,如车路云一体化。对于企业而言有“内外”两个方面。内,要求企业练好内功,提升研发能力,做好平台化工作,提升企业产品的性能;外,行业标准、政策体系做好顶层设计,为“统一”发展提供支撑,引领企业按照统一的标准更快实现技术提升,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快速发展。

年度消费车型盛典已经连续举办十七届,成为汽车行业具有标志性的重要品牌活动。中国汽车报将继续举办好年度消费车型盛典,为优秀汽车品牌、权威行业观点和产业趋势预判提供专业平台,为助力汽车行业高速发展、引导汽车消费市场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