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贝瑞德:决战下半场 起势上海见

发布日期:2025-04-12· 中国汽车报网 刘晓冰 编辑:刘晓烨
刘晓冰 编辑:刘晓烨

50余辆展车,7款全球首发。10天后的上海车展,大众汽车集团“智电”拉满,无论是L2++级驾驶辅助加持的纯电车型,还是中国专属AI赋能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都是大众集团引领智能网联汽车下半场的决心。

4月10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在北京接受《中国汽车报》专访时介绍,以本届上海车展为起点,大众集团将开启在华史上最大规模的智能网联汽车攻势:2025至2027年,将在中国推出超过20款纯电动及混动车型,“全球首发的7款车型中,包含5款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再次彰显大众集团对中国市场的坚定承诺。”

求质,而非盲目求快

有人说,从电动化上半场转入智能化下半场,大众集团声量不足,进展较慢。贝瑞德强调,大众集团迈出的每一步,都不会盲目追求速度,安全、质量和可靠性永远在第一位,这是大众集团的DNA。在优化产品开发流程、实现“中国速度”的同时,大众集团绝不以牺牲质量和安全为代价。“这并非保守,而是对消费者负责;再快的创新,也必须保障质量和安全。”但是,智能转型的迫切性无法回避。也正因如此,才有了贝瑞德在CEA项目考察时“上桌”讲话的一幕。

2022年中,贝瑞德来到中国履新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3年蓄势,如今到了收获时期。3年来,大众中国聚焦主业,锚定三大方向——

首先,加强本土研发,加速创新并优化成本。以大众集团位于安徽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公司(VCTC)为例,其开发的CMP平台,研发周期比传统流程缩短 30%,并且,成本优化40%。

同时,VCTC和CARIAD中国携手本地合作伙伴,联合开发CEA电子电气架构。得益于CEA的简练布局,电子电气系统得到显著优化:车内控制单元数量大幅减少30%,在提升车辆运算性能和安全性的同时,将带来成本优化,助力产品性价比进一步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二,缩短产品上市周期。以AUDI电动项目为例,从奥迪与上汽集团官宣达成合作到发布AUDI全新品牌,用了18个月时间;从品牌发布到量产车首秀,用了5个月时间,百年奥迪在中国市场又一次跑出“中国加速度”。

第三,深度融入中国本地创新生态,与本土科技领军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由大众集团旗下CARIAD软件公司与地平线成立的合资企业酷睿程(CARIZON)研发的新一代AI赋能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将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计划到今年年底前实现L2+功能,接下来快速实现L2++解决方案。它也为L3及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开发铺平道路。

各项准备已经就绪。贝瑞德对于智能攻坚走出的坚实一步相当兴奋。“我相信到了明年,无论是面对造车新势力、新兴车企还是传统本土车企,大众集团都能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通过坚定不移地‘在中国,为中国’,我们完全能够实现与中国车企同样的研发速度、成本优势和智能化水平。”

本土化创新2.0开花结果

历史经常上演戏剧性巧合。40年前,大众集团在上海开启“在中国”的全新旅程;40年后的今天,大众集团决战智能化下半场的第一份答卷,还是在上海给出,并且,这次在上海车展亮相的全新车型与技术,“中国含量”更高,“为中国”的成色更足。

奥迪品牌基于PPE平台的全新纯电车型,由前瞻性设计语言与下一代数字生态双加持,专为中国用户量身打造的L2++级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覆盖高速与城市复杂路况,兼顾安全与轻松驾驶体验。

全新AUDI品牌首款量产车在中国研发,专为中国市场打造。它融奥迪基因与中国本地创新力量,精准契合更加注重科技体验的全新细分客户群体需求。从设计到量产,始终秉持“美美与共”理念,以中国速度重塑高端电动出行未来。

大众汽车品牌则通过3款新一代智能网联概念车,展现对中国市场的深度洞察。一汽-大众首款CMP平台A级纯电轿车,搭载高性能CEA电子电气架构;上汽大众首款增程式B级SUV瞄准长续航用户;大众安徽首款纯电B级SUV则进一步拓展产品矩阵。3款车型不仅彰显合资伙伴差异化的产品设计特征,更是通过数字化与智能驾驶技术,诠释“在中国,为中国”的核心——以本土化创新满足多元化需求。

“今年,我们来到上海车展,这一时刻与我们1984年来到上海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将通过全新产品阵容,展示我们的崭新发展道路。”贝瑞德充满期待。

“在中国 为中国”“从中国 为世界”

讨论、决策、交付……

近3年时间,从深入探讨、快速决策到迅速行动,大众中国今年迎来“交付”之年,“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潜能开始释放。

以上海车展为起点,大众集团确立了“2035年成为全球汽车技术驱动者”的新目标。毫无悬念,在实现新目标的路上,中国市场仍是大众集团的战略核心。

如今,中国不仅是大众集团最大的单一市场,更成为其全球技术研发策源地。据贝瑞德介绍,通过VCTC,集团深度融入中国创新生态系统,推动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AI智能驾驶系统等前沿技术率先落地。同时,在中国市场的研发经验不仅服务于本土,更反哺全球,为其他市场提供技术储备与战略借鉴。

根据规划,到2030年,大众集团要保持外资车企销量第一的地位,占据15%市场份额,对应350万至400万辆年销量。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中国乘用车市场80%的份额将被电动车型占据。而大众集团燃油车业务以22%市占率持续领跑的同时,正加速电动化转型,确保销售结构与市场趋势同步。

“在中国,为中国”的同时,大众集团也在积极探索“从中国,为世界”的机遇。贝瑞德称,中亚、东南亚、中东及南美等新兴市场成为重点潜在出口目的地。通过出口优化产能布局,大众集团将进一步强化业务韧性,同时将中国制造的“智电”产品与技术推向全球,实现双向赋能。

从高端电动车型的本土化研发,到全场景新能源产品矩阵的构建,再到技术反哺全球的创新能力,大众集团“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步入收获期。面对未来,中国市场不仅是销量增长支柱,更是驱动大众集团智电转型的创新引擎。大众集团正以中国为支点,撬动更广阔的未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