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电”逐浪下半场 大众再立潮头

发布日期:2025-04-25· 中国汽车报网 刘晓冰 编辑:刘晓烨
刘晓冰 编辑:刘晓烨

对大众汽车品牌而言,今年的上海车展有特殊意义。大约40年前,大众品牌在上海开启了“在中国”的全新旅程。今年,借上海车展大舞台,大众品牌多款全新概念车全球首秀,达成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4月23日,大众品牌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左)、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在展台会议室接受包括《中国汽车报》在内媒体专访。如施文韬所说,大众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已超过40年,今年也是品牌全力推进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关键之年。“中国一直是大众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未来,中国市场必将继续发挥核心作用。我们已经并将持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与本地合资伙伴紧密合作,不断提升本土化技术能力。这些努力不仅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更是大众品牌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

同心同行

“早上好!我们是大众品牌中国团队。”4月23日9:00,大众品牌新闻发布会准时开始。孟侠作为主持人,打破以往开场讲成绩、说新车的常规,他首先邀请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吴迎凯、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傅强、大众汽车(安徽)数字化销售服务公司CEO汤廷万一道同框亮相,“We are one team(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大众”在上海全球首发3款概念车,拉开 “上新”大幕。大众品牌旗下20余款燃油和新能源车型一同亮相,包括一汽-大众全新探岳L和全新揽境,上汽大众途昂Pro,以及大众安徽焕新上市的纯电车型与众06。

全球首发的3款概念车极外引人关注。不仅因为它们分属于南北大众和大众安徽3家合资企业,更因为这3款车的差异化设计与定位,与各自合资公司的气质相当搭调。

一汽-大众首款基于CMP平台和CEA架构的紧凑级纯电概念轿车ID. AURA,年轻、动感、适合家用,面向紧凑型市场;上汽大众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 ERA,更适合远行,满足市场对于增程式车型不断增长的需求,综合续航里程超1000公里(CLTC);大众安徽首款全时互联全尺寸纯电SUV概念车ID. EVO,进一步强化大众品牌的纯电阵容,面向追求多元生活方式的用户群体。

本土进阶

在施文韬看来,3款概念车是大众品牌中国本土化再进阶的生动写照。目前,大众品牌在安徽合肥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汇聚了3000名专家,携手合资伙伴,专注于研发与中国市场高度相关的技术。“这些努力已经开始结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我们向大家展示的全新概念车型。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紧跟发展的步伐,一切都在有序进行。”

3款概念车的量产车型将从2026年起陆续推出。而在量产车技术层面,大众品牌也在全力力争突破。施文韬告诉记者,到2030年,中国在整个大众品牌战略体系中的地位会愈发重要。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对智能科技和信息娱乐系统等科技的需求非常高,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期待值也带来了诸多启发。这些趋势不仅影响大众品牌在中国的产品开发,也为全球市场提供了重要参考。目前,德国研发团队与中国团队保持紧密合作,在信息娱乐等关键技术领域协同创新。

施文韬认为,中国在上述技术的积累方面,已经成为全球其他市场可借鉴的典范。因此,中国不仅是大众品牌的重要市场,更是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破局向新

很多人曾认为,大众品牌在智能电动化浪潮中略显乏力。通过本届上海车展,相信这样的固有印象将被打破。多款“智电”含量极高的车型集中亮相,离不开本土化研发与供应链整合等方面取得的良好进展。

据孟侠介绍,通过VCTC以及与地平线、小鹏等中国本土企业的良好协作,极大完善了大众品牌的本土研发体系与本土化生产。目前,大众品牌在中国90%以上的零部件实现本土化生产,为智能电动化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深化本土合作,大众品牌技术引进并落地中国市场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而极大缩短了新产品的上市周期。但在一系列扎实成果面前,大众品牌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

孟侠坦言,本土化进程必然存在挑战。中国市场瞬息万变,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不仅是大众,所有汽车品牌都需要始终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大众品牌应对挑战的重要抓手就是要与本土伙伴保持紧密合作,确保研发和生产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共生共赢

燃油车时代,大众品牌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启蒙者。如今,中国市场正处于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大众品牌如何通过差异化的技术或产品策略形成自己的优势?孟侠认为,消费者选择大众汽车时,不仅是在买一辆车,更是选择了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大众品牌在中国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超过3000万名车主。这种长期积累的品牌价值和信赖感,是大众品牌在智能电动化时代的重要优势。

同时,从一线城市到五线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差异非常大。面对市场的多样性,大众品牌提供了丰富的动力和车型选择,比如ID. ERA增程式概念车的EA211发动机等技术,都在中国本土研发和生产,这种能力成为大众品牌差异化竞争的基础。

此外,大众品牌在插电混动和增程式技术领域也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本土化动力总成和驱动系统设计,形成一套“组合拳”,为消费者提供值得信赖的产品和技术支持。

“市场总是充满挑战,我们需要保持灵活,抓住机遇并相信我们的应对能力。”孟侠透露,大众品牌将在新能源领域加速布局,到2026年,计划推出11款新能源车型。“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表明大众品牌正在积极转型,同时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在他看来,大众品牌正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发展阶段。通过与中国合作伙伴协作,推动本地研发和生产布局,未来10年将继续保持这种合作模式,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智能电动化产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