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7以极致性价比杀入纯电战场,东风日产拼了!

发布日期:2025-04-29· 中国汽车报网 冯英杰 编辑:刘晓烨
冯英杰 编辑:刘晓烨

4月27日,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当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周锋宣布东风日产N7 11.99万元的起售价时,全场沸腾了。这款拥有多项黑科技和独有配置的20万元内“最家”纯电轿车,正式宣告东风日产的归来。从定价策略到技术配置,从用户共创到市场布局,N7的每一步都透露出东风日产“拼了”的决心。

“不赚钱也要抢回客户”

卖电车没有不亏的,这已经成了行业共识。但东风日产在N7的定价上选择了一条更激进的路。11.99万元的起售价,比此前市场预期的15万~20万元区间大幅下探,甚至与同级别自主品牌纯电轿车直接对标。这一价格背后,是合资股东双方的妥协与共识。

“说服股东方不赚钱很难,但N7是我们转型的第一款车,必须把失去的客户找回来。”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商品规划总部副总部长尚顺事直言。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新能源品牌总经理王骞则表达得更直白:“我们能不能赚钱不重要,消费者赚多少才是关键。”显然,东风日产希望通过N7这种高性价比策略快速打开市场,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润。

这一决策的背后,是股东双方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深刻洞察。日产与东风汽车在合作22年的基础上,首次将定价权完全下放至本土团队,打破了传统合资企业“全球定价一刀切”的桎梏。从2023年起,东风日产开始构建独立的新能源成本核算体系,通过供应链本土化、生产流程优化以及规模化订单分摊研发成本,最终将N7的定价拉低至历史性低位。尚顺事透露:“我们在电池、电驱等核心部件上与中国头部供应商达成深度合作,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约15%,这为定价提供了底气。”

该策略已初见成效。该车预售两周订单量突破1万份,发布会当晚订单定格在10138辆。对于一款合资纯电轿车而言,这一成绩足以证明市场对价格的敏感度。而N7的“爆款”思路同样清晰——全系仅分MAX版和PRO版,核心差异仅在于高阶智驾功能,简化用户决策链条。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营销总部副总部长高政浩更强化了销售目标:“月销过万才算爆款,我们就是冲着这个去的。”为支撑这一目标,东风日产同步升级了渠道模式,全国500家订单中心与100家交付中心实现“订交服分离”,彻底告别传统4S店的库存压力,将服务效率提升30%以上。

合资标签下的本土化突围

N7的亮点,显然不止是价格。从产品本身看,它也是细分市场独一无二的存在。

作为被称为“沙发厂”的车企,东风日产在N7上展现了技术转型的诚意。AI零压云毯座椅成为最大亮点,9888元的选装价包含通风、加热、按摩及车规级控制器,甚至被王骞调侃“真的不贵”。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研发总部长韦德领表示,座椅智能化并非跟风,而是基于用户长途驾驶痛点的深度洞察。“能打败沙发厂的只有我们自己。”韦德领说。这一技术的突破源于东风日产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捕捉。2023年初,研发团队联合第三方机构对超过5000名潜在用户进行调研,发现“舒适性”仍是家庭用户的核心诉求。为此,团队将传统座椅的零重力设计升级为AI自适应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与云端算法实时调整支撑力度,配合独家开发的防晕车技术,将长途驾驶疲劳感降低40%。韦德领表示:“我们从模型阶段就邀请用户参与测试,前后迭代了12个版本,最终将座椅研发周期压缩至18个月,创下合资品牌纪录。”

智能化合作则是另一大突破。N7搭载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omenta高阶智驾方案以及科大讯飞语音交互系统,从智驾到车机全面本土化。华为团队深度参与N7的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为其打造了支持OTA全域升级的“神经中枢”。高政浩坦言:“合资品牌过去的优势成了包袱,但1600万保有客户和成熟渠道仍是我们的底牌。”韦德领则表示,为强化技术落地,东风日产研发团队规模从1800人快速扩增至4000人,并在武汉、广州设立两大智能化研发中心,聚焦三电系统与智能座舱的协同开发。

更关键的是开发模式的转变。据介绍,N7立项后,研发团队与用户、经销商高频共创,甚至将媒体和客户请进造型车间提意见。“客户需求变化太快,我们必须边开发边调整,即使影响量产时间也要改。”尚顺事表示。他举了个例子,在原型车阶段,用户反馈隐藏式门把手在北方冬季易结冰,团队迅速调整方案,增加机械应急开关并优化密封工艺,最终在不影响交付进度的前提下解决问题。

这种敏捷迭代的思路,在合资企业中堪称罕见。

从“稳转拓”到出海野心

N7的上市只是东风日产新能源转型的起点,“稳转拓”是东风日产新能源时代的基础策略,即稳住燃油车基盘,转型新能源,拓展海外市场。

根据规划,东风日产2026年底前将推出至少5款新能源车型,涵盖纯电、插混、增程,以及SUV和三厢车。其中,2025年下半年将推出一款搭载华为智能座舱的插混SUV,主打“油电同智”概念,通过智能化配置提升燃油车竞争力。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营销总部总部长刘新宇强调:“稳销量不靠降价,而是提升价值。我们计划为现有燃油车用户提供专属换购权益,将1600万基盘客户逐步导入新能源体系。”

出口则是更大的野心。刘新宇表示,N7右舵车型已在开发中,2024年成立的出口事业部目标直指10万辆年销量。这一战略的底气来自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全球领先地位。日产计划依托其全球销售网络,将N7系列出口至东南亚、中东及欧洲市场。刘新宇透露:“全球新能源市场存在巨大缺口,例如东南亚充电基建普及率年均增长25%,但本土品牌尚未形成竞争力,这正是我们的机会。”为加速布局,东风日产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确保海外车型的电池供应与成本优势。

在内部管理上,东风日产通过“目标一致、责任共担”的机制强化执行力。中日双方高层每月召开联合战略会议,日方团队定期走访中国经销商与用户社区,并将调研结果直接反馈至研发端。韦德领举例:“日方工程师在深圳试驾竞品车型后,主动提出调整N7的底盘调校方案,最终将操控稳定性提升了20%。”这种“以中国为中心”的决策模式,成为合资企业转型的标杆。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面临品牌认知固化、决策链条冗长等难题。N7能否真正破圈,取决于东风日产能否将“拼价格”转化为“拼体系力”。正如刘新宇所言:“转型快慢都是借口,我们只想用结果证明合资企业也能成功。”

11.99万元起的N7,是东风日产向市场投下的一颗深水炸弹。它用极致性价比撕开细分市场的口子,用本土化技术打破合资品牌的桎梏,更用“稳转拓”战略展现长期决心。在新能源转型的生死局中,N7打响了第一枪,而东风日产这家曾创造了诸多辉煌的老牌车企,则正以“拼了”的姿态,为中国合资品牌转型写下新注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