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端着了,丰田汽车在中国加电

发布日期:2025-05-07· 中国汽车报网 王金玉 编辑:黄蓓
王金玉 编辑:黄蓓

4月22日,上海市政府与丰田汽车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金山区政府与丰田中国签署合作备忘录,金山区新金山发展公司与雷克萨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投资服务协议,丰田汽车独资设立的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在上海市金山区正式落地。随着雷克萨斯电动化工厂项目的落地,丰田汽车在华电动化也将开启全新征程。

抓住中国市场才能站稳全球市场
  “雷克萨斯当下还是留有一定品牌红利的。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抓不住中国市场,更谈不上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所以丰田在中国加快电动化步伐是必然的。”谈到丰田为何会在中国投资建设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工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如是分析。
  过去,丰田汽车在电动化方面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其利用高端品牌雷克萨斯,结合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优势,切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王青认为,当前,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重构的过程,雷克萨斯在高端市场的品牌优势,再加上中国本土化生产,其在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一定竞争力。
  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理事长付于武看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3000万辆的容量,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比拟。丰田汽车在中国深耕多年,建立了一定的消费基础和品牌影响力,切换到智能电动汽车领域,雷克萨斯的国产化值得期待。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表示,在中国推进雷克萨斯的电动化,彰显了丰田对在中国发展的信心。推进雷克萨斯在华生产电动汽车,可以帮助其快速推进在华市场竞争。
  “丰田在上海建设雷克萨斯电动工厂,体现了中国市场的包容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强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任何一家大型车企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丰田汽车将雷克萨斯的研发、生产都转移到中国本土,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再加上中国产业链赋能,更有利于丰田汽车开拓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越竞争越成长 中国欢迎雷克萨斯国产化
  雷克萨斯新能源车型和电池的国产化,会否改变丰田在华发展格局,又将给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是雷克萨斯国产化后,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过去几年,丰田在中国市场面临很大的销量压力。尽管雷克萨斯在欧美市场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但在中国却“不温不火”,甚至面临很大的发展压力。不做出战略性的调整,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估计很快就会面临残酷的“去留”问题。
  “我们期待与更多本地供应商合作,向世界展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共同推动中国技术反哺全球市场。”正如丰田汽车执行董事上田达郎所强调的,借助中国本土新能源产业链的优势,丰田将加速其新能源汽车业务发展。付于武也表示,丰田推动雷克萨斯电动车型的国产化,将为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雷克萨斯国产化之后对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冲击不言而喻。“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是中国新能源车市率先脱离政府补贴,实现市场化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王青强调,在理想、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的引领下,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BBA(奔驰、宝马、奥迪)的市场份额被它们侵占,尤其是在高端新能源车市,造车新势力的竞争优势更大。与BBA目前比较被动的竞争处境不同,雷克萨斯在中国一直有着较为坚定的拥趸。因为一直是进口,所以价格优势不及其他高端品牌。但其国产化之后,成本下降带来的价格优势非常明显,这就给其带来了撬动中国高端新能源车市的机会,甚至是改变当前竞争格局的机会。
  “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我们不怕竞争。越竞争越成长,只有在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品牌,才有可能迎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的发展。”许海东如是说。
  全产业链投资 雷克萨斯对中国有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在推进雷克萨斯整车在华生产的同时,丰田汽车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也延伸到了电池、储能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按照丰田汽车与上海市政府签订的合作协议,双方还将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合作、智能驾驶、氢能、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物流及供应链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携手打造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具备影响力的引领典范项目,共同助力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目标。
  同时,丰田汽车与中国五矿集团合作布局储能。天眼查App显示,湖南云储斯蔚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电池销售、储能技术服务等。虽然过去几年,丰田汽车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表现不佳,但从雷克萨斯本土电动化生产到电池领域的投资,丰田汽车电动化转身的气势十足。丰田汽车正试图扭转其在新能源赛道上的“保守”形象,应对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
  目前,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全产业链的布局,比亚迪和特斯拉、蔚来等企业均有所涉猎,也各有所长。通过在电池领域的积累,比亚迪构建了从电池到整车再到储能的产业链发展,比亚迪新能源产品不仅有乘用车、商用车,还有轨道交通云轨,甚至还有太阳能电池,帮助比亚迪构建了产业竞争的“护城河”。
  特斯拉则充分发挥其品牌溢价能力,在乘用车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领先优势后,开展储能相关业务。公开信息显示,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是其全球产能扩张的核心引擎,今年2月正式投产。3月21日,该工厂首批Megapack产品已出口澳大利亚,迈出全球化供应的关键一步。储能业务已经成为特斯拉的重要业务组成。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全球储能系统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0.4GWh,同比增长156.6%。在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的规划中,特斯拉储能业务的目标是在2025年全年装机量同比增长50%以上,中国储能业务正是特斯拉全球发展的重要组成。
  依托领先的换电业务,蔚来则将业务触角延伸到虚拟电厂、换电站业务、电池梯次和回收利用等领域。丰田汽车与蔚来的储能业务发展类似,利用合作伙伴的力量,率先完成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布局。成立的湖南云储斯蔚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将帮助丰田汽车在华全产业链发展。“丰田汽车对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充满信心。”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所言,雷克萨斯在中国的多面开花,也将助力中国新能源领域的全产业链发展。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正逐步跳出整车生产制造,向全产业链上下游更广阔的范围延伸,而更多车企加入全产业链的竞争,也将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好地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