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盒子车,方兴未艾

发布日期:2025-05-19· 中国汽车报网 韩冬 编辑:郭晨
韩冬 编辑:郭晨

近段时间,“方盒子”车无疑是引人注目的焦点车型之一。从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从概念车到量产车,“方盒子”造型几乎无处不在,它们以硬朗的线条、独特的风格和强大的气场,征服了部分消费者的心。这一景象,不禁让人回想起几年前,“方盒子”车还只是小众爱好者的专属车型,如今却已摇身一变,成为主流SUV市场的新宠。
  “‘方盒子’车正在重新定义SUV市场的价值逻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指出,“当传统流线型SUV陷入同质化的困局时,‘方盒子’车凭借独特的造型语言和场景化功能,成功激活了消费者的审美与需求。”
  从“硬派标签”到“生活符号”
  “方盒子”车的兴起与中国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转变紧密相连。据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的调研显示,城市居民对硬派越野车型的使用呈现出“522频率”——即每周5次城市通勤,每月2次郊外游玩,每年2次西部探险。这种以城市生活为主、户外活动为辅的需求,催生了“方盒子”车的“轻越野”定位。以捷途旅行者为例,它通过200mm的离地间隙和28°的接近角来满足轻度越野的需求,同时,其三排七座的布局和1653L的扩展容积也兼顾了家庭出行的便利性。
  “‘方盒子’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它更是生活方式的载体。”长城汽车坦克品牌总经理刘艳钊表示,坦克300的用户中有超过60%的人将其用于露营、穿越等户外活动,甚至形成了“坦克手”社群文化。
  电动化浪潮为“方盒子”车带来了新的活力。iCAR V23配备了81.76kWh的三元锂电池,综合续驶里程达到501km,并支持24.8小时的外放电功能,使其成为露营场景中的“移动电站”;BJ40增程版凭借“满油满电千里续航”的优势和相对领先的市场份额,证明了增程式技术在越野车场景中的实用性。更值得一提的是,电动汽车平台的高扭矩特性(如方程豹豹5的1250N·m)使得“方盒子”车的脱困能力超越了传统燃油车型。
  “新能源汽车技术正在重新定义硬派越野车。”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认为,“电机的瞬时扭矩和智能化底盘让‘方盒子’车既能应对极端路况,又能满足城市通勤的经济性。”
  “方盒子”车的“平民化”趋势日益明显。捷途旅行者以13.99万元的起售价打破了市场平衡,2024年销量突破10万辆,占品牌总销量的17.6%;吉利牛仔推出8万~9万元级的轻越野SUV,原厂配备越野装备架和潮旅工具包,瞄准年轻消费群体。与此同时,车企通过多尺寸布局来覆盖细分市场:iCAR V23计划推出90、110、130等不同版本,并衍生出皮卡、敞篷车型;捷途山海T2加长版后悬增加249mm,提供七座布局。
  “‘方盒子’车的市场渗透率预计将从2024年的2.1%增长至2025年的3.5%,销量有望突破80万辆。”中研产业研究院预测。
  功能与个性的双重驱动
  传统流线型SUV的“套娃脸”设计已造成消费者的审美疲劳。根据相关机构调研显示,2024年“方盒子”车用户中,47%将“造型独特”作为购车的首要因素,这一比例远超“品牌溢价”(23%)和“科技配置”(18%)。这种对“反主流”设计的追求,在年轻人中尤为突出——在抖音平台上,坦克300的改装视频播放量超过50亿次,“方盒子”车话题的累计曝光量突破100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指出,“方盒子”车的方正线条和硬朗轮廓,本质上是对工业美学的回归,它满足了“Z世代”对“机械感”和“可定制性”的双重需求。
  “方盒子”车正从“工具属性”转变为“情感符号”。吉利银河战舰通过“浑天仪三圈大灯”和“敦煌坐标内饰纹理”,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设计,传递“祈福纳吉”的仪式感;iCAR V23则以“1/4螺丝标准接口”和90个官方改装套件,打造“汽车乐高”生态,用户可以自由定制车顶射灯、行李架等部件。这种“共创”模式,让车辆成为用户个性的延伸。iCAR品牌主理人苏峻表示,他们不是在卖车,而是在创造一种生活态度。V23的用户中,35%为改装爱好者,他们通过官方社区分享创意,形成了独特的“方盒子文化”。
  此外,消费者对“方盒子”车型的需求呈现出“既要又要”的特征。途昂Pro重度改装版通过“带脱钩前保+熏黑轮眉”营造硬派仪式感,同时以6联屏和B柱空调出风口确保城市舒适性;smart精灵#5则在户外露营风与赛道性能感之间自由切换,满足用户多元场景需求。这种“功能混搭”策略,精准地满足了消费者“既要面子踏实、又要里子舒服”的消费需求。
  故事刚刚开始
  “方盒子”车的兴起得益于模块化平台的强力支持。捷途旅行者基于“昆仑架构”,实现了燃油、混动、纯电等多种动力系统的兼容;iCAR V23的“八爪鱼”滑板平台支持前驱、后驱、四驱的切换,并可扩展至皮卡、MPV等多种车型。这种灵活性不仅降低了研发成本,还能迅速响应市场需求——例如,iCAR V23从立项到量产仅用了18个月,比传统车型缩短了40%的周期。“模块化平台是‘方盒子’车规模化生产的基础。”奇瑞汽车研究院院长高新华指出,“它使得车企能够在保持核心设计语言的同时,快速推出各种衍生车型。”
  头部品牌正通过生态化运营来巩固其市场优势。捷途打造了“旅行+”生态,整合了户外装备、自驾游路线等资源,用户可以通过官方App定制行程;iCAR则与第三方改装品牌合作,推出了A/B柱上车把手、快拆式侧背包等90余款套件,形成了“前装合法改装+后装拓展+三方共创”的闭环。这种“开放生态”模式,使得车辆从单一产品升级为文化载体。
  “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生态的竞争。”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谁能构建更丰富的用户场景,谁就能在‘方盒子’车市场占据先机。”
  “方盒子”车的设计正在突破传统界限。吉利银河战舰采用了“骨正筋柔”的中国古代审美观来塑造车身线条,拒绝了“断头线”和凹面设计,实现了“大而不空、大而不板”的经典方盒感;日产Frontier Pro PHEV则以“简洁科技感”重新定义了新能源皮卡,打破了美式皮卡的粗犷刻板印象。这种“技术+文化”的融合,赋予了“方盒子”车型功能性与精神内涵。“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造型的复制。”奔驰G级设计师戈登·瓦格纳强调,“‘方盒子’车需要在传承经典的同时,融入当代的技术与文化元素。”
  站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十字路口,“方盒子”车的崛起绝非偶然,它既是消费者对同质化设计的反叛,也是技术进步与生活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展现了消费者审美观念的转变和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预示着汽车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正如清华大学汽车产业研究院院长李显君所言:“‘方盒子’车的流行,标志着汽车从‘功能消费’向‘情感消费’的转型。”
  尽管“方盒子”车型目前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但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无疑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管怎样,“方盒子”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