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大型轿车填补最后一块拼图

发布日期:2025-07-07· 中国汽车报网 韩冬 编辑:郭晨
韩冬 编辑:郭晨

图片

长期以来,轿车市场,特别是中大型轿车领域,一直是自主品牌难以攻克的“堡垒”。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在中大型轿车细分市场中,高端品牌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不足两成。这一现象与自主品牌在SUV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劲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自主品牌整体市场份额已过半。

然而,这一局面正在被改写。最近,尊界汽车宣布其旗舰车型S800正式投产,定位为“新能源豪华大型轿车”;奇瑞最新车型A9L在香港车博会亮相,引起行业关注。自主品牌一系列动作表明,自主品牌正集中力量向大型轿车市场发起冲击。如果说SUV和紧凑型轿车是自主品牌打开市场的“敲门砖”,那么大型轿车就是检验品牌真正实力的“试金石”。大型轿车对技术积累、品牌溢价和综合品质的要求更高,自主品牌在这一领域的突破,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正在走向全面成熟。

新能源技术重构大型轿车格局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大型轿车市场长期由德系三强(奔驰S级、宝马7系、奥迪A8)和日系旗舰(如雷克萨斯LS)所主导,自主品牌虽多次尝试突破,但均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自主品牌获得了重新定义大型轿车标准的良机。

如尊界S800所采用的“智能可变架构”平台,能够根据车型需求灵活调整轴距和电池布局,实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奇瑞A9L搭载的固态电池技术,其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续驶里程突破800公里;比亚迪即将推出的大型轿车则配备了四轮独立电机和原地转向功能。这些技术创新使得自主产品在性能指标上已经超越同级别的传统高端车型。“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使大型轿车的竞争规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分析,“在燃油车时代,V8、V12发动机和复杂的变速器系统构成了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而在电动化时代,三电系统、智能驾驶和座舱交互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这正是自主品牌的优势所在。”

除了动力系统的革新,自主品牌大型轿车在智能化配置上也展现出引领趋势。尊界S800配备了L4自动驾驶硬件预埋,并支持后续的OTA升级;奇瑞A9L采用了全息投影交互系统,取消了传统仪表盘;蔚来ET9则创新性地将AR-HUD与激光雷达深度融合,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的导航体验。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中国市场乘用车L2(含L2+)辅助驾驶的搭载率已超过45%,而在自主高端车型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0%。智能化已经成为自主品牌对抗传统豪华车的重要武器。“大型轿车消费者对前沿科技的接受度更高,这为自主品牌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机遇。”蔚来汽车副总裁张晖表示,“我们不再只是简单地堆砌配置,而是通过系统化创新,重新定义高端轿车的用户体验。”

图片

从产品突破到价值认同

自主品牌进军大型轿车市场,面临的最直接挑战之一便是价格区间的跨越。目前,已公布的几款自主大型轿车的预售价格主要集中在50万~80万元的区间,其中尊界S800的高配版本甚至突破了百万元大关。这一价格区间直接与奔驰S级、宝马7系等传统高端旗舰车型形成竞争。

市场反馈表明,消费者对自主高端轿车的接受程度正在逐步提高。比亚迪“仰望“系列SUV的平均售价超过80万元,2024年上半年销量已超过1.5万辆;蔚来ET9在开启预售的一周内,订单量已突破5000辆。这些数据进一步增强了自主品牌在高端轿车市场的信心。“价格的上限并非一夜之间就能打破,它需要产品力和品牌力的双重支撑。”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在香港车博会接受采访时指出,“A9L不仅仅是一辆车,它更是奇瑞26年技术积累的结晶。我们坚信,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最终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自主品牌在大型轿车领域的探索,也象征着品牌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传统高端品牌强调“尊贵”和“血统”不同,自主品牌更倾向于将科技创新与文化自信相结合,以打造独特的品牌故事。“豪华的本质在于其稀缺性,而今天的稀缺性不仅仅来源于材料或工艺,更来自于独特的文化体验和价值观的表达。”一位长期关注自主品牌汽车的分析人士认为,“自主品牌需要构建一个与欧洲传统豪华车不同的价值体系,这可能是赢得高端市场的关键所在。”

图片

大型轿车是全球竞争力试金石

自主品牌若要实现真正的全球化,必须在大型轿车市场取得突破。大型轿车不仅是检验品牌全球竞争力的试金石,更象征着研发、制造、服务等全体系能力的综合体现。自主品牌大型轿车的战略意义远不止于填补产品线的空白,它更是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环。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出海”战略也在经历升级。与早期主要依赖贸易模式不同,现在更多采用本地化生产、定制化开发的模式。奇瑞A9L选择在香港首秀,正是看重其作为国际化窗口的象征意义;尊界汽车则计划在S800投产后的第二年进入欧洲和中东市场。

自主品牌在大型轿车领域的发力,也将推动整个产业链向高端化发展。宁德时代最新发布的凝聚态电池、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京东方柔性车载显示等创新技术,都在自主高端轿车上得到率先应用。“大型轿车对供应链的要求极高,一款车型成功的背后是整个产业生态的支撑。”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指出,“自主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突破,将倒逼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等全产业链升级,形成良性循环。”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自主品牌在中大型轿车领域的研发投入超过2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投资近千亿元。这种规模化的创新投入,正在改变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尊界S800的投产和奇瑞A9L的亮相,标志着自主品牌向大型轿车市场发起的新一轮冲锋。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自主品牌手握新能源与智能化两张“王牌”,背后是日益成熟的产业链体系和不断积累的品牌势能。

从产品矩阵的角度看,大型轿车确实是自主品牌最后的“拼图”,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更是一次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跃迁。当自主品牌能够在大型轿车市场站稳脚跟,就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真正具备了全领域、全品类的竞争能力。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如何建立可持续的高端品牌溢价?如何适应不同市场的监管和文化差异?这些问题都需要自主品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自主大型轿车问世,中国汽车工业的“跟随者”时代正在结束,“引领者”的新篇章已经开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