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全球汽车:中国汽车产业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发布日期:2025-07-23· 中国汽车报网 王金玉 编辑:刘晓烨
王金玉 编辑:刘晓烨

上半年,中国汽车以1565万辆,同比增长11.4%的销量成绩收官。然而这种高速增长背后,汽车行业的运行却充斥着价格战、内卷等问题。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跌破4.3%,创近十年新低。日前,标普全球汽车全球智能预测与战略首席分析师方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从GDP支柱产业的宏观经济大盘,到技术创新的微观土壤,从本土市场的生态平衡到海外拓展的战略版图,价格战带来的蝴蝶效应,正在重塑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图景。

中国车企运行状态待提升

标普全球汽车分析指出,价格战将对中国汽车产业带来全方位的冲击,同时,也将对国民经济的产生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收入106470亿元,同比增长4%;成本93301亿元,同比增长5%;利润4623亿元,同比下降8%;汽车行业利润率4.3%。2025年第一季度更进一步降至3.9%,远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汽车产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约占中国GDP近10%的比重,其稳定发展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车企为维持运营削减成本,员工收入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当员工收入减少,工作时长延长,消费能力随之降低,进而传导至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引发经济通缩风险。通缩状态下,市场消费意愿持续低迷,企业产品滞销,经济增长动力严重不足。

作为对比,丰田汽车发布的2025财年财报显示,2025财年丰田汽车销量达到1011.1万辆,同比下滑0.7%,但从营收和净利润来看,丰田2025财年的营收相当于中国7大车企(比亚迪、上汽、广汽、吉利、长城、北汽、长安)的总和,净利润却是这7大车企总和的3倍。这背后反映出中国车企普遍在盈利能力和综合实力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尤其是在品牌建设和消费者粘性方面,中国车企还需要多发力。

方吉表示,整车企业利润率因价格战而降低,这一影响会迅速传递给整个产业链,企业会从方方面面寻求降本增效,如延长供应商回款周期,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亦或降低研发费用降低,减少从业人员成本。相关数据表明,2024 年汽车类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规模同比增长15%,行业平均账期拉长至6个月以上,不少企业因资金链紧张而陷入生存危机。价格战下,部分企业可能通过降低产品标准,维持低价,一定程度上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整个产业陷入恶性循环。这场因价格战而起的资金博弈,正悄然改写着汽车产业的协作生态。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内卷有“外溢”的风险。在海外市场,价格战的不良影响也在逐渐显现。随着中国汽车企业加速出海,价格战的战火也蔓延至海外。过度的价格竞争容易引起市场混乱,对中国品牌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回顾21世纪初,中国摩托车产业在东南亚市场折戟沉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价格战。

汽车行业该如何把准长期航向?

正是看到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各方开启“反价格战”、“反内卷”浪潮,以从根本上解决无序竞争的困扰。

7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召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部署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工作。会议要求,加强监督检查,深入推进产品价格监测、产品一致性监督检查、缩短供应商货款账期等工作,开展网络乱象专项整治、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和缺陷调查,确保产品安全、质量可靠。

5月3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于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明确反对无底线“价格战”。6月,中国一汽、东风集团、上汽集团、北汽集团等国内主流车企相继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压缩至60天内。7月9日,工信部开通了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反映窗口,以受理中小企业关于重点车企践行货款支付周期承诺和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不利等问题。

在方吉看来,除了政策方向的把控外,整车厂战略没有长期目标、产品同质化严重、资源浪费等问题,让汽车产业在发展的道路上举步维艰。要想打破这种困局,汽车产业必须跳出短期利益的桎梏,坚持长期战略,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企业要构建中长期目标,为企业发展找准航向。方吉介绍,在与众多整车厂的交流中,标普全球汽车发现很多国内企业的战略研究多着眼于过去,对外部的中长期战略缺乏实操性,这往往会让企业在发展中走弯路,造成资源的浪费。就像电动车刚兴起时,电池销量一路飙升,利润率可观,许多电池厂商纷纷入局,并疯狂扩建产能。如今电动车的增速放缓,电池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下降,便是短期战略带来的苦果。所以,企业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中长期目标,结合市场的长远发展趋势,合理计划产能与布局。

其次,要加强创新,突围同质化产品,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许多车企似乎都热衷于车海战术。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市场上的车型数量是5年前的1.6倍,同时还新增了数十个新品牌;车型的流行趋势如同走马灯。然而,这种盲目追求数量的做法,并没有带来真正的竞争力提升。方吉强调,整车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成本,盲目跟风只会陷入同质化的泥潭。与其在红海中和对手厮杀,不如静下心来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他们的真实需求,打造具有独特优势的产品,开辟属于自己的护城河与蓝海。

另外,车企还需加强零部件通用率,为企业利润率添砖加瓦。目前,中国车企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平台多且混乱,尤其对于部分多品牌企业而言,这种混乱带来的弊端更为明显。不同平台、不同品牌之间的零部件通用性差,不仅增加了开发时间,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率受到严重影响。通用化的零部件可以减少重复开发,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同时大规模的采购和生产还能降低单位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对于行业利益相关者来说,在规避价格战的同时,要保持竞争力,还要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如何在同价位段打造更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如何平衡汽车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产品如何更加适应海外当地消费者习惯等。为了帮助中国车企更好找准航向,标普全球汽车将举行2025 Mobility Intelligence Dialogue(MID)系列活动,邀请管理机构、主机厂和供应商等各方,共同探讨汽车产业发展航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