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MG4如何突围,听听高管们怎么说
8月5日晚,上汽名爵全新MG4在杭州正式宣布开启预售。作为MG品牌新能源领域的重要落子,全新MG4不仅搭载了行业瞩目的OPPO智行手车互联系统与半固态电池技术,更以鲜明的设计语言与精准的市场定位,直面A级两厢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发布会后,上汽乘用车以及上汽青陶核心管理层接受了《中国汽车报》记者专访,深度解析了MG4背后的战略思考与技术突破。
开放合作构筑领先座舱
“OPPO智行手车互联,肯定处于行业第一阵营,并且是领先的,而且势必会持续领先。”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在回应与OPPO的合作竞争力时说。在俞经民看来,十年前荣威RX5的一句“你好斑马”开启了上汽的智能化序章,如今,以全新MG4为代表,上汽正迎来智能化领域的“第二次腾飞”。
关于MG与OPPO之间的合作。俞经民坦言,其触发点是互联网车企的To C能力与软件优势,以及手机巨头带来的软硬件结合与亿级用户触达经验。时至今日,上汽名爵与这些企业的合作已经日渐深入。“我们与OPPO的合作始于五年前,基础十分稳固。”他透露,双方已打通ICCOA系统。“让友商来‘抄作业’也没有关系,大家共同进步。”开放心态背后,是MG对构建可持续升级智能座舱生态的决心,其目标直指“为用户带来不断迭代的体验”。
设计在传承个性与应对挑战中平衡
在设计上,全新MG4相比于其他同类产品,亮点颇多。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思考?
“MG是一个国际化的品牌。我现在有些遗憾的是,全新MG4的设计风格显得有些过于收敛。”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总设计师邵景峰很坦诚坦诚。他直言,中外审美差异为骑车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过于硬朗,国内用户可能不买账;过于柔和,又怕失去海外市场青睐。MG Cyberster耗时六年打造的简洁跑车设计语言虽获全球认可,但将其基因延续至MG4这样的主流车型,必须在个性与普适性间寻找到精妙的平衡点。
邵景峰强调,MG品牌的精神内核是源自车库文化的创造力、改造精神与“不随主流”的独特态度。这些理念必须传承。而对于国内两厢车市场渐趋小众,甚至被贴上“女性标签”的现状,他说:“很多男孩很适合将两厢车作为他们的第一辆车,但市场上这类车型的选择实在太少了。”MG4的设计初衷之一,正是激发年轻用户的创造热情,MG甚至考虑提供基础“裸车”版本及丰富原厂改装套件,呼唤市场对两厢车驾驶乐趣的回归。
以技术为本实现差异化突围
作为新能源骑车领域的“后来者”,MG4选择了一条直面强者、以硬核技术建立市场差异化的路径。“我们做法很简单,就是以那些表现出色的产品为标杆,向他们看齐,并且力求超越他们。但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简单地将配置对齐,然后降低价格。如果采取这样的策略,竞争永远没有尽头。”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陈萃说。
核心技术成为MG4的突围利器。陈萃重点提及了一体式热管理、CTB技术,以及由上汽清陶研发的第二代半固态电池。上汽清陶总经理李峥则揭示了该电池的技术突破核心:“上汽青陶一直致力于底层技术材料的创新,在全新MG4上首次应用的第二代半固态电池中,我们实现了正极材料的创新。”正是上汽创新研究开发总院与清陶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材料创新+整车协同”模式的落地,让新材料产业化进程大大加速。
在全新MG4应用的创新技术层面,陈萃则展现出了“后来者”的诚意与决心。“MG确实在新能源领域属于‘后来者’,我们需要扩大市场份额,也必须向客户展示诚意。”陈萃说。这份诚意背后,是研发团队不断深入产品定义、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的壁垒的艰辛。陈萃坦言,吸引其加入MG的,正是MG作为“在全球销量最好的中国品牌之一”的行业地位,以及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护城河的可能性与深厚积淀。
从深度整合OPPO构建智慧座舱新生态,到在全球审美差异中坚守MG的设计传承与年轻基因,再到以半固态电池等硬核技术为锚点、以诚意定价直面竞争,全新MG4的预售,清晰地勾勒出MG品牌在新能源时代寻求差异化突破的战略图谱。正如俞经民所言,全新MG4的定位,在于打造一款“外部尺寸不要太大,但内部空间一定要大”、蕴含“中国科技”与“对用户敬意”的全球车型。这款被寄予厚望的A级两厢车,能否以上汽“世界大同,美美与共”的理念与扎实的科技诚意,在红海市场中成功开辟蓝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