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科技狂想曲——试驾小米SU7
从小米SU7上下来后,记者感受到小米汽车正在创造新物种,它既是速度机器,又是移动终端,甚至是智能家居的一份子。将汽车的定义扩大,这种跨维度的产品或许正是传统车企最恐惧的颠覆力量。小米SU7用手机行业的颠覆性思维重构了汽车,当雷军在发布会上说出“为小米汽车而战”时,他不仅点燃了小米汽车的激情与活力,更在每个试驾者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期待的种子。
智能空间
当记者第一次靠近小米SU7时,水滴形大灯在阳光下折射出锐利的光纹,整车宛如一头蓄势待发的机械猛兽。进入座舱后,三辐式运动方向盘与环绕式氛围灯形成强烈的驾驶舱包裹感。Nappa真皮座椅的触感出色,尤其是侧翼支撑区域的防滑麂皮材质,在高速过弯时能有效固定身体。
小米SU7配装16.1英寸3K旋转屏和骁龙8295芯片,实现0.3秒冷启动速度。车辆具备较强的智能属性,有些指令的下达不必过于程式化。车辆的双层镀银全景天幕配合座椅通风功能,在高温下暴晒后,车内温度尚可以接受。这时当记者随口说出“有点热”时,车辆不仅自动调低空调温度,同时还建议切换至座椅通风模式。这种主动关怀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令记者感到颇为意外,对这套车机系统的好感顿时大为提升。
小米SU7整车长接近5米,配合3米的轴距,营造出接近C级车的空间感。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整车溜背造型导致身高较高的乘客,坐在后排时头部空间稍显局促,驾驶位则没有这种烦恼,更具跑车驾驶位的感觉。小米SU7前备箱105L容积不容小觑,可容纳20寸登机箱,后备箱517L,装载能力更强,能轻松装载6箱矿泉水或同等大小的物体。
性能暴徒
小米SU7双电机四驱版495kW的输出功率,推动这辆整备重量2.2吨的轿跑不费吹灰之力。为了体验这种强大的推背感,记者特别测试了其弹射起步的能力。在连续三次弹射起步后,电池温度稍有升高,但整车动力与操控依旧出色,后续试驾丝毫不受影响。在运动模式下,车辆模拟声浪系统通过车载音响释放的咆哮声增强了驾驶感觉,但稍显单调,缺乏内燃机转速由低到高的层次感。值得称赞的是,小米SU7在双层隔音玻璃的加持下,以120km/h行驶,整车NVH出色,车内静谧性出众。
扎实可靠的底盘是小米SU7操控性、NVH等性能出色的最大功臣。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组合,配合CDC可变阻尼系统,使小米SU7的底盘具备强大的包容性。在试驾过程中,车辆高速进入连续S弯,车身侧倾角不会让驾驶员心惊胆战,空气弹簧在弯道中自动升高外侧车身,形成类似主动防倾杆的物理支撑。
对比记者驾驶的里程和车辆续驶里程的减少数据,小米SU7夏季空调全开的情况下驾驶,能耗与标称基本相同。但在运动模式下激烈驾驶,由于能耗的快速升高,整车续驶里程下降较快。记者估算,在激烈驾驶方式下,车辆满电后基本仍能有300km以上的续驶里程。如果能做到补电快,那么用电快则不是主要问题。值得称赞的是车辆配装的800V高压平台,在第三方充电桩仍能维持200kW功率,15分钟补能450km的效率,基本治愈了记者的里程焦虑。小米SU7提供三档动能回收强度可调,强回收模式下车辆的拖曳感很强,驾乘人员如果没有心理准备,很容易晕车。从记者驾驶感受看,最低的动能回收足够回收能量,保持了舒适性和经济性的平衡。
在日常通勤时,小米SU7强大的动力需要牵引力控制的约束,但是在场地测试中,关闭了牵引力控制系统后,车身的四个轮胎可轻松突破抓地力,但此时驾驶员不必过度惊慌,电子稳定系统会限制过度甩尾,保持车身的可控制性。此外,小米SU7的方向盘提供三档力矩可调,能让消费者以较低成本拥有赛车般的驾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