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10 EM-P以用户共创重塑高端新能源价值
9月8日,领克10 EM-P在宁波正式上市,限时售价16.38万-20.18万元,这一诚意十足的定价,不仅体现出领克对当前插混市场的深刻洞察,也折射出其在用户沟通、技术迭代与品牌定位上的系统性思考。在发布会后,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极氪科技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极氪科技副总裁、领克研究院院长康国旺、领克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穆军共同接受媒体专访,就产品策略、技术路径与未来发展展开深入交流。
将高端技术“普及化”
谈到领克10 EM-P的最终定价,穆军坦言:“定价对车企来说是最难的动作。”林杰则用“四驱的享受、两驱的价格”概括领克此次的定价逻辑。“领克是想把高端且先进的技术做一个普及。”林杰说。他表示,领克不再单纯追求顶配销量,而是希望借助规模化应用降低新技术成本,让更多用户体验到领克在性能、智能与安全上的技术沉淀。穆军透露,领克预售时原本只有三个的版本,但预售阶段收到大量用户反馈,希望提供更经济的配置选择。领克迅速响应,紧急推出Halo版本,在保留核心体验的同时调整部分配置,更贴合多元化的用户需求。
从去年纯电Z10的定价反思,到本次领克10 EM-P的灵活配置调整,可以看出领克正在从“技术导向”转向“用户导向”。穆军表示,团队通过社交媒体持续与用户互动,“把这些意见汇总后给到研发”,甚至漆面效果、内饰材质等细节也源自用户提议。
做“全能型”高端轿车
作为领克品牌的旗舰轿车,10 EM-P在操控性能与日常舒适之间的平衡成为关注焦点。“性能、操控是领克的DNA。”康国旺说,“但作为一款中大型轿车,不可能像03+一样完全做成赛道版。”
领克10 EM-P底盘采用最优悬架形式,搭载采埃孚DPS转向系统,坚持全系标配四驱。而这,通常是同级车型的高配选项。“四驱比两驱在性能和安全上完全高一个等级。”林杰说,“哪怕用户觉得不一定是刚需,但安全这件事必须妥协。”
舒适性则通过座椅升级、空间优化与小桌板、氛围灯等细节配置来实现。康国旺强调,领克希望性能和舒适在这款中大型轿车上都能体现出来,甚至额外提供运动版内饰,延续03+的黑黄撞色设计与翻毛皮材质,满足偏好性能的用户的需求。
不做“噱头”,只要“好用”
在中国品牌中,领克的智能化曾经并不突出,但领克10 EM-P标志着领克正式进入“智能化2.0时代”。该车型首发搭载LYNK Flyme Auto 2座舱系统与千里浩瀚H7辅助驾驶方案,支持激光雷达与高阶城区NOA。
林杰坦言自己曾是辅助驾驶的“保守派”,但如今已成为日常用户。“现在我上下班基本上都在用”。他说。林杰还特别强调了“人机共驾”模式,驾驶员可随时介入而不触发退出。同时,这款车型的智能泊车功能尤其突出。“我自己泊不进去的车位它都可以。”林杰说。
康国旺则从技术层面强调辅助驾驶的使用中,“安全是基本法”。他表示,带电测试、雷击试验等极端检测已成为领克的研发常态,只为还原用户真实用车场景。穆军以实际测试体验为例,指出领克辅助驾驶在红绿灯预判、可变车道识别、环岛通行等场景的表现已跻身第一梯队。
采访中,林杰多次强调“领克从诞生之初就坚持做高端品牌”。即使曾在销量低迷时面临降价压力,团队仍坚持“品质路线不能丢,原创设计不能改”。他表示,如今领克平均售价达19.45万元,9年累计154万用户,EM-P车型平均售价更达25.42万元,印证了这一路线的长期价值。
面向未来,领克将在坚持“高端化”的前提下“向宽发展”,坚持燃油、插混、纯电并行、产品矩阵从小型车到全尺寸旗舰全覆盖、协同极氪拓展四五线城市。“领克拥有一群真正喜欢领克的用户。”林杰说。而领克要做的,就是在安全的基石上,以技术普惠和用户共创,实现与用户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