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汽车智能座舱大会苏州召开
9月16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国际汽车智能座舱大会(ICIC 2025)在苏州召开。以“AI赋能智舱革新,重构人·车·未来生态”为主题,本次大会共设置1场全体大会、1场高端闭门会、3场关键技术会议,3场专题会议,围绕人机交互关键技术、系统与零部件关键技术、基础支撑关键技术、智能座舱国际化、测评标准和智能座舱的创新人才培养等方向开展深度探讨交流,会议同期设置智能座舱功能实车体验等活动,来自国内外智能座舱领域的800名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话智能座舱发展。
中国汽车智能座舱技术快速向上发展
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技术、创新、产品、市场、产业五大体系历史性转变,人工智能大模型、多模态交互等技术推动智能座舱从“功能集成”向“场景驱动”、“单机智能”向“群体智能”加速演进,我国相关产业凭借技术与市场优势持续领跑全球。正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所言,智能座舱未来发展要筑牢座舱大模型、高性能芯片等基础技术底座,强化原创突破;坚持用户思维,聚焦出行、办公等场景打造“有温度”的座舱体验;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中国技术与标准走向世界。
江苏省科协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冯少东介绍,江苏省作为全国最大汽车产业集群地之一,已在车载芯片、车联网、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等领域形成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与创新体系;苏州更是以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转型为契机,成为长三角汽车产业集聚区的重要力量与全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 “先行者”,正出台涵盖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等领域的支持政策。未来,江苏省科协将一如既往支持苏州汽车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汇聚创新动能,与各方携手推动汽车智能座舱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为江苏乃至全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开幕式大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长三角科技交流中心正式揭牌。2023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苏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年以来,双方常态化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对接产业需求,形成务实合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长三角科技交流中心是双方合作的创新成果。下一步交流中,将依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自身雄厚的汽车产业资源和创新资源、完善的专家网络,在科技智库、学术交流、团体标准、人才培育、国际合作及新型产业生态方面,以苏州市为支点,为长三角区域汽车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成为推动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会上,还发布了《2025汽车智能座舱智能化水平研究》和《汽车智能座舱团标体系研究报告》。本次汽车智能座舱智能化水平评鉴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重庆大学、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等单位依照《汽车智能座舱智能化水平测试与评价方法》(修订版)标准开展研究活动。研究显示,参评车型智能座舱平均得分达6.78分,其中绝大多数车型稳居6分以上良好区间,头部车型突破8分。我国汽车智能座舱技术不仅实现规模化普及,性能和消费者体验也进一步提升,展现出产业整体向上发展的良好态势。
《汽车智能座舱团标体系研究报告》提出,预计到2026年,团标体系建设目标是搭建好团体标准体系框架,并与现行国家标准体系实现对接;到2030年,将会进一步完善团体标准体系。填补关键技术的标准空白;到2035年,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引领汽车智能座舱行业标准的发展方向,使我国的汽车智能座舱团体标准成为国际标杆。
技术让智能座舱成为幸福空间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吴志新提出,Tesla FSD 本质为 L2 级组合辅助驾驶,其“极简技术方案+低成本产品设计”具有借鉴意义,但我国“单车智能+网联赋能”的车路云一体化方案才是终极方向。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发展经过10多年时间,“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存在比较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整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市场应用的生态和商业模式还不够清晰,相关领域投资回报不理想,短期难以形成商业闭环。但与科学家不同,工程师在技术开发、技术创新中的基本哲学是,以最低的成本解决问题、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也因此,他建议行业关注端到端大模型技术发展,推进车路协同标准化建设,同时,加强大模型上车安全监管,构建国家级数据服务平台。
北京大学教授、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院士及其亚洲研究院名誉院长、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院士李挥,提出当前 IP 网络存在“无安全基因”等三大缺陷,传统防护手段难以应对AI时代攻击风险。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多标识网络(MIN)融合区块链技术,通过“数字护照+数字签证+数字海关”管理模式,可以实现网络安全指数级提升,并已在多次国际安全对抗赛中验证其高可靠性,为智能座舱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提供全新解决方案。“目前,智能网联汽车网络体系,以IP为架构,特别是在车内网从CAN总线转向以太网引进后,其内网也变成IP网络,包括智能驾驶座舱的中央控制器SoC与汽车外网的通信,及重要控制器与周边几个域间的控制器也是用IP网络及以太网链路。整个网络配置给高水平黑客,保留了网络攻击的几大发挥机会。而MIN网络从理论到实践证明对安全性有极大提升,通过提出及证明网络空间安全的牛顿三定律为网络安全的解决提供一个新的可行方案。”他建议成立学术研讨小组,推动MIN-V2X从原创技术到整车长的合作,应用研发及行业标准双管齐下,从根本上解决车联网安全及数据隐私保护问题。
“幸福空间”是理想汽车对智能座舱的定义,理想汽车智能空间副总裁勾晓菲表示,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座舱将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核心。理想汽车围绕“三维空间交互、意图交互、跨终端连续交互”三大方向,构建多区域独立交互体系,升级“理想同学”为生活服务助手,将实现从“命令执行”到“任务闭环”的跨越,未来还将通过AI Agent跨终端架构,打造“懂用户、有记忆”的连续服务体验,提升智能座舱的“幸福体验”,创造移动的家、幸福的家。
在斑马智行CPO蔡明看来,消费化趋势正在牵引智能座舱向“用户价值导向”转型,AI 是构建专属用户关系的核心手段。斑马智行已形成“操作系统+AI全栈技术+平台服务”的完整能力,即将发布的全模态端模型解决方案,通过端侧大模型部署实现多模态感知主动智能,推动座舱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陪伴”,重构人车交互新范式。相关解决方案将在明年中装车量产。
Unity中国副总裁肖蓓蓓介绍,3D实时渲染技术可以帮助智能座舱实现音乐可视化、尤其座舱,AI+等12项创新功能,让座舱智能。Unity团结引擎已服务全球54家主机厂,赋能120余款量产车型HMI开发,在ADAS可视化、3D导航等场景实现突破,如与奔驰合作打造动态天气模拟的车道级导航。未来,Unity 将通过技术创新,推动 3D HMI向“以人为本”的场景化创新升级,探索车载游戏、AI+冥想空间等新应用,丰富座舱“第三空间”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