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第二届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协同发展大会在津举行

发布日期:2025-05-16· 中国汽车报网 编辑:刘晓烨
编辑:刘晓烨

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加速转型和升级,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面对国际竞争的新态势和产业发展的新需求,如何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京津冀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肩负着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在此背景下,以“共建产业协同新生态、共享国家战略新机遇”为主题的第二届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协同发展大会于5月13日~14日在天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正式召开,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大会不仅是一次行业内的交流盛会,更是京津冀三地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搭建这一平台,各方能够深入交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政策引领,开启协同发展新征程

大会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一司陆瑞阳一级调研员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加强协同联动,强化科技创新,利用先进的制造能力,挖掘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一讲话为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彰显了国家对这一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一司 陆瑞阳一级调研员致辞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崔伟在致辞中表示,天津将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和强市之基,积极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天津将始终立足“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化创新协同、产业协作、服务联动,全面对接首都科技服务资源,在推进协同发展中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一表态不仅体现了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也展示了天津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崔伟致辞

武清区副区长刘松林则详细介绍了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的建设情况。他指出,高水平建设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是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认真落实天津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的有力实践。武清区将进一步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主力军”作用,在承接北京创新资源和开展产业协作方面作出应有贡献。这一介绍让人对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也看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武清区副区长刘松林致辞

产业对接,创新要素的集聚地

大会期间,一系列重磅签约和启动仪式活动成为瞩目的焦点。国家工信部及京津冀三地工信部门共同启动了“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仪式,旨在建立完善产需对接渠道,推动工业母机供需双方在结对攻尖、应用迭代、更新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达成合作。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工业母机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国家工业母机产业投资基金分别与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两地的工业母机产业升级提供强力支撑。这一合作不仅为工业母机产业注入了新的资金活力,也促进了京津冀三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此外,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联盟、广东省机器人协会、安徽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订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强化区域联动,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合作不仅拓宽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空间,也为区域间的产业合作树立了新的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机器人park举行了入驻钥匙发放仪式,湖南中南智能、哈普泰克(上海)机器人、四六足机器人项目等9家行业优质企业及重点项目意向入驻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科创先导区。这些企业的入驻不仅为京津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也彰显了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大咖云集,前沿技术碰撞激发新动能

大会不仅是一次产业对接的盛会,更是一次前沿技术的碰撞。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知名高等学府的权威学者以及罗克韦尔、宇树科技、优必选、阿里云等头部企业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就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母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究成果和产业方向作专题报告。他们分享最新科研成果与产业实践案例,探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协同路径,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注入新动能。

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梅雪松教授在主旨报告中深入剖析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教授则重点介绍了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前景和关键技术突破。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欧阳劲松所长则从产业政策的角度出发,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宏观指导和政策建议。阿里云智能集团刘湘雯副总裁作为联盟轮值理事长,分享了阿里云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实践经验和未来布局。

同时,大会同期举办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座谈会”更是将前沿技术的碰撞推向了高潮。宇树科技、云深处、优必选、阿里云、星动纪元、乐聚机器人、中汽工程、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有限公司、长城汽车、理想汽车、天津轨道交通集团等国内一众具身智能行业领军企业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产业化路径。座谈会上成立的“具身智能协同发展计划共同体”更是为具身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供需对接方面,大会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由国家工信部组织开展的全国“机器人+”产需对接系列活动上,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分别发布了机器人在临港基地以及船舶制造中的应用需求。这一活动不仅有效促进了机器人技术在能源、船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场景化应用,也加快了机器人产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同时,大会同期举办的工业母机、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供需对接会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智能装备推介展等活动,为企业搭建了供需“直通车”,实现了上下游产业的循环互动和协同发展。

第二届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协同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京津冀三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通过搭建高规格、高水平的产业交流对接平台,大会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对接,推动了创新要素、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注入了强劲动能。

展望未来,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将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继续深化协同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努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能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共同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让我们携手共进,共绘智能制造的新蓝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