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地区街头挤满了自主新能源汽车

发布日期:2025-06-30· 中国汽车报网 赵建国 编辑:焦玥
赵建国 编辑:焦玥

图片

九龙半岛的旖旎风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和维多利亚港的璀璨夜景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国香港传统与现代、冲突又包容的独特魅力。而今,无论是沿着维多利亚港的海岸线飞驰,还是穿梭于挂满霓虹灯招牌的旺角,抑或站在中环中心的脚下,都会发现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涌现街头。

广汽集团首款量产型飞行汽车GOVY AirCab全球首发亮相、并启动全球化战略香港落地计划“香港ACTION”;奇瑞汽车展示12款新能源车,并已申请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零跑汽车带来了其SUV销冠车型C10和小型车T03,其第1500家门店也在香港开业……近日,以“新汽车·新征程”为主题的2025国际汽车及供应链博览会(香港)(以下简称“2025香港车博会”)举行,十多家自主品牌车企参展,不仅带来了重磅新能源车型、低空飞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还有深耕香港市场的战略决心。

其实已有不少自主新能源品牌已将香港作为走向世界的“跳板”。两个月前,小鹏汽车在香港举办了面向全球消费者的首场品牌发布会。在此之前,比亚迪、极氪等自主品牌也相继在香港深度布局。不仅如此,毗邻的中国澳门特区也成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持续涌入的市场高地。

环顾如今的港澳街头,疾驰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自主品牌涌入港澳车市

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枢纽,香港证券市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与制度红利,持续吸引内地企业纷至沓来,其中就包括众多自主车企,广汽、吉利、小鹏、理想等多家车企都已在港股上市。近两年,自主车企已不甘于仅把香港作为融资热土,而是将品牌的产品体验、销售服务乃至技术研发搬到香港。借助2025香港车博会的契机,多家自主品牌发布了进军香港的战略及产品落地计划。

“去年,刚把自己的汽油版别克昂科雷换成了一辆小鹏G6电动汽车,看到展会上这么多新款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我在想要不要再换一辆新款。”在2025香港车博会现场,现场各具特色的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让香港市民黄奕来流连忘返。

近年来,香港车博会的规模和国际影响力日渐增长,成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落地或深入布局香港市场的重要桥梁。广汽集团启动“香港ACTION”,宣布将从产品、渠道、服务、能源体系和出行生态方面,全面布局香港市场。除了电动两厢车埃安AION UT首秀外,广汽传祺、埃安、昊铂三大产品序列携8款新能源车型参展。

自2024年1月进入香港市场,广汽集团已在香港开设了1家品牌中心、7家陈列室以及2家售后服务中心,并计划今年再增设1家服务中心和1家陈列室,进一步完善渠道网络。广汽方面表示,将融入香港、服务香港、贡献香港,打造让香港消费者信赖的汽车品牌。

与广汽集团不谋而合的还有奇瑞汽车,其将2025香港车博会作为登陆香港的重要起点,而香港则作为其开拓右舵车市场的战略高地。正如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在2025香港车博会上所称,此次参展是奇瑞有史以来在中国内地以外车展中投入规模最大、阵容最豪华的一次,不仅今年已完成香港联交所申请上市,而且还计划在香港建立制造中心,并联合当地资源探索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方面的合作。

为此,奇瑞、星途、捷途、iCAR、智界五大品牌的12款新能源车型悉数亮相,产品涵盖混动、增程、纯电等技术路线的家用、越野等全场景。在香港首次亮相的奇瑞风云A9L,据称将以百万元价值重塑全球C级旗舰新标准,计划7月上旬正式上市。

2025香港车博会开幕前夕,新势力品牌月销“三连冠”的零跑汽车,在6月11日为其香港中环的首家门店举办了开业仪式,宣布正式进驻香港市场,这也是零跑汽车第1500家官方门店。零跑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江明表示,零跑高度重视香港市场,这里也是全球资本了解零跑汽车的重要窗口。截至目前,零跑汽车已覆盖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超24个国际市场,建立超600家销售及服务网点,刷新了新势力出海速度纪录。

作为大湾区新势力品牌代表的小鹏汽车更是高调参展,展示了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IRON人形机器人及小鹏G7、X9、G6等组成的技术舰队,吸引观众纷纷驻足展台深度体验。过去一年间,小鹏汽车相继在香港完成亚洲旗舰体验店开业、中国内地以外首个超充网络落地等关键部署,并成为香港首个获批遥控泊车功能升级的电动车品牌。

深度布局香港市场,已成为自主新能源车企的一致选择。虽然理想汽车并未参加2025香港车博会,但其在今年4月就公开宣布,将在香港投资20亿港元设立芯片研发中心,并计划未来3年将香港团队规模扩大至200人。理想汽车方面称,香港将作为理想汽车集团的资金管理平台、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中心,以及AI基础设施研发基地。

与只允许右舵车上路的香港市场相比,毗邻香港的澳门市场更为开放,左舵车和右舵车可以并行销售、截至目前,长城、极氪、小鹏、五菱、智己、小米等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已成为澳门消费者的时尚之选。

“尽管香港和澳门的汽车消费市场不大,但对于自主新能源车企而言,在此布局则有着特殊的意义。”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一方面,是从区位特点看,如果能在港澳地区立足,也意味着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走向国际市场相对更为容易。另一方面,港澳地区的环保法规要求较高,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具有市场潜力。同时,国际化的市场竞争氛围也让自主品牌得到锤炼和提升,为自主车企的国际化铺平道路。

图片

市场结构悄然生变

与其他城市相比,香港由于道路资源有限,个人购车和用车成本较高,汽车销量常年维持在4万~5万辆之间,香港私家车的千人保有量仅为84辆,远低于内地的250辆,仅为部分发达国家地区的十分之一左右。但也正因为有“高门槛、低总量”的特征,香港反而成为考验汽车品牌产品力、技术成熟度和服务体系的重要阵地。不仅如此,从2018年不足5%的渗透率,到2025年前4个月已达到68%,香港一跃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的单一市场之一,仅次于挪威。

伴随着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持续涌入港澳市场,持续几十年之久的日、德、美系品牌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开始有所改变。在2024年以前,香港汽车市场基本由丰田、特斯拉主导,特斯拉凭借Model 3和Model Y在电动汽车市场具有先发优势,而丰田则以经典车型埃尔法牢牢占据豪华MPV市场霸主之位,自主品牌尚难以撼动市场格局。

不过,时至今年1~5月,香港电动汽车品牌销量榜上,多个自主品牌已跻身十强之列,其中比亚迪以3969辆的成绩登顶,特斯拉退居第二位,同期销量为3067辆,紧随其后的依次为极氪、MG、小鹏、腾势。而且,2025年前4个月,自主品牌在香港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40%,相比2021年有了数倍增长。其中,比亚迪以24.5%的市场份额成为香港新能源汽车品牌占有率第一。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在香港市场取得的突破,是高端化的成功。”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刘瑞向记者谈到,在价格上,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与特斯拉、丰田的售价基本接近,但在智能化、豪华配置等方面独具优势。而且在香港市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比拼的是实力而不是价格,显然已摆脱了“低端低价”的印象,而是以“同价同质更优体验”的姿态,重新定义了香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值标准。

香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也与当地的支持政策密不可分。香港推出了汽车以旧换新“一换一”计划,消费者通过更换旧车可获得最高5.85万港元的登记税减免,使得包括自主品牌新能源在内的车型从中受益。同时,在使用成本方面,电动汽车在香港充电,平均百公里充电费用仅为13~19港元,而燃油车平均百公里油费约需208港元。加之电动车所具备的低频次维护、低运行成本等优势,显然更为适合当地出行环境。

与香港市场相比,澳门市场也有着鲜明的特色。据澳门电动车协会理事长王粤森介绍,与香港不同,澳门只有纯电动车型才能享受免税优惠,如果在澳门购买增程式、插混车型,再加上税费,相比内地价格要更高。但是,只要电动汽车的品质够好、技术够强,就不怕没有市场。

针对香港、澳门地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短板,一些自主品牌在推进新能源车型进入两地市场的同时,也在同步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其中,广汽集团计划于2028年前,在香港建成300座超充桩;小鹏汽车宣布在香港建设超充站;极氪能源与香港最大的公共充电网络平台易充站(香港)达成战略合作,成功接入覆盖香港170余个充电核心场站、逾2300个充电桩,为电动汽车提供日均超1500次的高效补能支持。此外,蔚来汽车等也在澳门部署了充换电补能体系。

近日,澳门运输工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澳门特区政府考虑引入内地采用换电模式的新能源车型,并向营业车辆推广使用。“不难发现,在良好政策、市场氛围推动下,自主品牌正在香港、澳门市场构筑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推进可持续发展。”纪雪洪表示,与仅仅是销售产品不同的是,只有深化布局补能基础设施等生态体系,才能在港澳市场奠定长期扎根的坚实基础。

图片

车企“出海”必争高地

当前,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出海”已是大势所趋,而香港、澳门的独特地位和区位优势,也使港澳成为越来越多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争夺的市场高地和出海的“跳板”。

根据2025年3月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港股新能源板块市值规模增长较快。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表明,香港在2023年是全球第八大商品输出地,2024年单月进出口金额稳定在240万~300万美元,2023年转口贸易额达5271亿美元。同时,香港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8位。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的现实短板,进一步提升民众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香港计划2027年前安装20万个充电停车位,2030年前累计安装3000个快速充电桩,助力香港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低碳城市标杆。

在汽车消费上,香港、澳门都受限于土地面积等因素,买车用车成本较高,汽车消费水平较高。同时,基于国际商业中心的定位和普遍的多代同堂家庭结构,MPV车型备受青睐。在产业上,尽管不太可能发展汽车制造业,但包括销售、售后维修保养等服务业却有一定发展潜力。

近年来实施的“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新政,也为港澳特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增添了新动能。2023年7月1日,香港私家车获得审批后可经港珠澳大桥口岸往来香港与广东省。截至2025年3月底,香港特区政府运输署已累计签发约14.4万张“港车北上”通行证。“澳车北上”自2022年12月20日起正式施行,截至2025年3月,经拱北海关办理的港澳单牌车备案量已突破15万宗。

正是这些方方面面的基础条件和政策支持,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进入香港、澳门市场提供了保障。在香港市场,截至2025年5月,约有13家自主品牌车企在香港开设自有零售店或通过与当地代理商合作开设零售店。其中,门店数量最多的比亚迪,已开设12家店。

在刘瑞看来,香港、澳门作为全球开放程度较高的自由港,产品在此的市场表现往往有良好的“外溢效应”,容易获得国际市场关注。比亚迪、MG、小鹏等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在香港、澳门的热销,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在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可以借此辐射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为更大范围地“出海”夯实基础。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进入港澳市场,不仅带来了产品,还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管理经验,为港澳地区新能源汽车生态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纪雪洪表示,一些自主品牌在港澳地区建立了研发中心、服务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及人才培养,可以为自主品牌的国际化储备优势资源,还可以通过产业的协同合作,将港澳地区的新能源汽车生态链资源融入国家汽车产业发展大局,实现互利共赢。

“在香港扎根,再由此辐射全球。”正如一些自主新能源车企所表达的愿景,香港、澳门正在成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支点。这两座城市不仅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展销平台、上市融资高地,更是市场反馈中心、资本融合枢纽与品牌国际化的重要基地。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进军港澳市场,是区位优势、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品牌国际化叠加的优选项。”纪雪洪表示,港澳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市场环境和政策优势,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国际化的支撑平台。通过在港澳市场的不断历练,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既有利于展示自身实力,也有利于在全球化道路上走出新的精彩,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国品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