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智行“五界”争锋,始于分网

发布日期:2025-07-07· 中国汽车报网 郝文丽 编辑:焦玥
郝文丽 编辑:焦玥

图片

6月12日,一则关于华为渠道端调整的消息在汽车圈掀起波澜:智界、尚界两大品牌将建设独立销售渠道,而这距离5月中旬两个品牌专网经销商招商大会的召开不过月余,目前经销商资质筛选仍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按照规划,智界、尚界未来将拥有类似AITO问界用户中心的独立门店,专门销售各自车型,这意味着鸿蒙智行“五界”格局正从产品矩阵走向渠道分野的关键阶段。

几乎同一时间,接近北汽新能源的人士透露,享界也在筹划单独建网事宜,其专网招募大会已于6月12日召开,吸引了覆盖66座城市的126家经销商,在一二三线城市的占比超过90%。

从智界、尚界到享界,鸿蒙智行旗下三大品牌相继启动渠道独立化进程,与早已布局专网的问界形成呼应。这场始于渠道端的调整,实则是华为面对“五界”品牌差异化定位与现有渠道资源紧张矛盾的破局之举,更是一场关乎鸿蒙智行生态未来的战略重构。

问界珠玉在前,“五界”分网成必然

作为“五界”中率先开启分网的品牌,问界的渠道变革为智界、享界等鸿蒙智行的后续品牌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2021年12月,鸿蒙智行发布问界M5,由赛力斯负责制造,华为深度参与设计、营销。借助华为全国众多门店,问界迅速打响名声,这种模式取得巨大成功,问界新M7大爆,将问界推上了新势力头部位置。

而随着鸿蒙智行加入的品牌越来越多,各品牌之间出现产品定位重叠、展示资源紧张等问题。例如问界M7与智界R7都是30万元级别的SUV,享界S9和智界S7价格重合。同时,华为与部分大厂合作遇到挑战,如智界S7量产推进不顺畅,享界S9早期定位问题等。在此情况下,华为开始调整策略,对鸿蒙智行的渠道端进行调整,逐步推进分网。

2024年,为遵守相关规定,华为将问界商标所有权转给赛力斯。2024年8月,赛力斯开启车企独立渠道与华为渠道同时经营问界品牌的模式,问界走上分网之路。

分网后问界销量表现出色,2025年一季度交付量暴涨637%。2023~2025年,鸿蒙智行销售网络与问界销售网络的交付数量占比从70∶30来到50∶50。2025年问界自建渠道销量占比预计进一步升高,有望成为销量主力。

分网后,问界有了独立展厅,能够通过精准营销来塑造品牌形象,消费者对问界品牌的认知更加清晰,不再与其他品牌混淆,提升了品牌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车主反馈现在进入问界门店再也不用和其他品牌挤,销售顾问专业度大幅提高,能更深入地为客户讲解产品细节,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购车体验和服务。

通过分网,问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增强,例如问界M7在2024年销售19万辆,连续12个月成为销冠;M9也销售了15万辆,进一步巩固了问界在高端SUV市场的地位。

汽车渠道专家安阳分析,华为鸿蒙智行体系内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上汽五大车企因互不隶属,内部利益平衡难度大,分网独立发展成为必然。赛力斯借华为渠道成功的模式未能在其他品牌复制,如智界车型多次借助华为系列产品发布会推广仍未达理想效果,这使得奇瑞等车企对自建渠道寄予更高期待。但由于华为把控销售端,车企若想扩大销量需增加渠道数量,却又无法掌控鸿蒙智行多品牌渠道的拓展节奏,因此必然需要探索脱离鸿蒙智行渠道的独立发展路径,以实现自控的渠道布局与销量提升。

图片

从并网到分网,以期销量产生积极变化

某汽车经销商集团负责人周景峰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该集团今年初拿到了鸿蒙智行品牌的授权,门店刚刚开业不久。在他看来,分网对于各品牌的销量增长将大有帮助。合建渠道建设标准高、成本投入大,尤其在三四线城市,按高标准建店不仅资金压力大,后期盈利回收也存在不确定性。分网后,各品牌可依据自身产品属性与价位,制定差异化的建店标准,降低建设成本。比如,北汽产品定位较高,建店成本相对昂贵;奇瑞产品价格亲民,建店投入可更灵活可控。

鸿蒙智行的渠道模式正从单一形态向多元化方向演进。此前渠道形式相对单一,如今不再是简单的“非A即B”式替代,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衍生出更多可能性,形成“A与B并存”甚至“A、B、C、D等多种形式共生”的格局。这种演变并非对原有模式的颠覆,而是通过增加形式种类,让渠道体系更具灵活性与适应性,以满足不同品牌、不同区域及不同经销商的实际需求,推动整体渠道生态向更成熟的方向发展。

可以说,鸿蒙智行此次渠道模式的拓展是及时有效的。这种多元化渠道布局有利于在不同层级市场精准发力:一方面,可在一二线城市通过加密网点进一步提升覆盖密度,强化市场渗透;另一方面,在地级市等下沉市场,以更灵活的投入成本推进网点布局,降低下沉难度,从而改善此前下沉市场渗透不足的问题,实现全层级市场的渠道优化与覆盖提升。

而另一鸿蒙智行经销商徐飞则透露,享界也已开启分网行动,不过外界似乎对分网存在误解。鸿蒙智行在渠道布局上采取灵活策略,并非强制所有品牌分网。对于已入网或符合并网条件的经销商,仍可保留鸿蒙智行多品牌合建渠道模式;而主动申请单独运营单一品牌如尚界的经销商,只要周边区域无同品牌门店,即有机会获批开设专网。

在徐飞看来,这种“并网与专网并行”的机制,给予经销商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有能力运营多品牌的可继续依托鸿蒙智行综合渠道,专注单一品牌的也能独立建店,既兼顾渠道整合效率,又满足差异化运营需求,提升了整体网络布局的灵活性,属于积极的变化。

图片

在渠道迭代中试错破局

回顾以往,华为鸿蒙智行的渠道模式演变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中,从最初赛力斯的私营店、直营店到聚焦问界用户中心的加盟模式,再到多品牌并网运营,又到如今的分网而治。安阳认为,鸿蒙智行旗下“五界”是在不断迭代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出更优的渠道模式。

比如,多品牌并网存在明显的效率与内部竞争问题。同一4S店中,问界、智界等品牌车型因价格、定位差异,导致销售顾问与管理层为KPI倾向推广热销车型,而非均衡覆盖各品牌,造成资源分配不均;鸿蒙智行车机、智驾技术同质化,叠加车型定位重叠,同一展厅内的品牌间竞争加剧,影响整体销售效率;华为商超店面积有限,车型陈列优先级进一步激化品牌间资源争夺,且主机厂难以干预终端管理。

多品牌并网模式下,终端管理失控、内耗加剧等问题倒逼分网。分网本质是通过各品牌独立建店、自主运营解决效率低下问题:一方面,车企可按自身产品定位定制渠道标准,避免资源内耗;另一方面,独立渠道能更精准管理终端销售,减少华为对渠道的绝对把控,平衡车企自主与合作需求。这一调整既是对华为早期“鸿蒙智行统一渠道”构想的修正,也是车企与华为在博弈中寻求效率最优解的结果。

据了解,华为曾经尝试将手机数码领域的渠道代理模式复制到汽车业务中,引入核心分销商中邮器材负责鸿蒙智行渠道的压车、售后及配件业务。在手机数码行业,中邮器材作为国代,会先向华为打款采购整机,再分销给区域省代和门店,凭借数码产品快速的周转效率,通过赚取华为的返点差价盈利,同时也让华为实现资金的快速回笼。

而在汽车领域,华为计划让中邮器材以同样的“层级分销+资金周转”逻辑运营,即由中邮器材打款压车,华为4S店和商超店按订单提车。但这一模式很快暴露了问题:汽车单价高、周转周期长,通常需要3~6个月才能完成一次周转,中邮器材为此需垫付巨额资金囤车,资金占用压力极大。

此外,中邮器材的盈利依赖华为返点,可汽车压货导致资金成本高企,需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利息支出显著,而周转慢又使得返点总额无法覆盖贷款利息与仓储成本,陷入压货越多亏损风险越大的困境,最终因无法承担资金成本而不得不退出。

这一尝试的失败,本质上是因为汽车与数码产品的渠道逻辑存在根本差异。汽车单价高、决策周期长,需要依赖品牌独立门店提供试驾、售后等深度服务,自建网络能规避第三方代理的资金与管理风险。这也让华为最终放弃了层级分销模式,转而支持主机厂自建渠道,从“渠道整合”转向“品牌分网自主运营”的务实策略。

图片

鸿蒙智行的角色跃迁与底层博弈

当智界、享界、尚界相继踏上分网之路,这场渠道变革的本质早已超越“卖车模式调整”的表层,而是华为对汽车行业生态规则的重新理解与破局。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精准分层”的逻辑,实则是华为从“渠道整合者”向“生态协调者”的角色转型。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分网背后折射出了华为与车企的权力重构。赛力斯通过问界分网实现渠道自主,奇瑞、北汽则借专网建设强化话语权,华为看似让渡渠道控制权,实则通过鸿蒙智行品牌背书与技术赋能,构建起更柔性的合作生态。这种“去中心化”的模式,既避免了车企因“失去灵魂”而抵触,又能通过技术绑定维持生态黏性,为科技公司跨界汽车提供了新的博弈范本。

对华为而言,分网后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平衡“品牌独立”与“生态协同”。当问界、智界、享界各自为战,鸿蒙智行的统一标签可能被弱化,车机、智驾等核心技术的协同效应也会打折扣。因此,华为正在探索“技术中台+品牌前台”的模式:由华为统一提供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底层技术,各品牌则在渠道端独立运营,形成“技术共同体+品牌差异化”的双轨架构。

这场渠道变革的最终成败,或许取决于华为能否将分网行动转化为为生态注入活力。正如智能手机行业从“全渠道统销”到“线上线下分野”的演进,汽车渠道的多元化既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也是品牌精细化运营的开始。当“五界”在各自赛道奔跑,鸿蒙智行能否像安卓系统那样成为底层赋能者,将决定这场渠道变革的最终高度。

图片

降低入局门槛,为经销商“减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想要获取鸿蒙智行相关销售资格,不仅面临着较高的审核门槛,涵盖商家资质、经营能力、资金储备及场地面积等多方面要求,还对商家在区域市场的地位有一定考量。整体而言,要成功拿下鸿蒙智行资格颇具难度,投资接近千万元。“公司的经营发展总归要投资,我们的思路是尽量选择有市场前景的品牌,鸿蒙智行旗下‘五界’可以说是目前的最优选项之一。”他说。

基于此,安阳建议,华为鸿蒙智行及旗下“五界”在渠道建设上需重视成本控制与经销商风险平衡。当前华为对各品牌4S店的建店标准要求较高,倾向于将授权优先给门店面积大、位置好、经销商实力强的主体,这导致经销商为争取授权不得不投入更多资金与资源。

但问题在于,智界等品牌已被证明难以复制问界的火爆,在市场存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高投入建店会让经销商面临亏损风险。尤其是品牌授权主导权在华为而非奇瑞、上汽等主机厂,若华为不调整标准,经销商可能因持续亏损而对合作产生动摇。

对于经销商而言,其对智界、享界等品牌态度积极,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市场上优质新能源品牌选择有限,蔚来、理想等部分品牌只能做售后,小鹏、零跑、吉利银河等已不缺经销商,他们希望通过争取鸿蒙智行体系内的品牌授权获取新机会;另一方面,他们在所属汽车集团体系内有优先拿授权的优势,且对产品抱有期待。但与此同时,经销商对高投入建店后的回报存在强烈不确定感,担心投资无法获得可靠结果。

目前问界的渠道情况相对稳定,一二线及主要三线城市的网点已布局较满,经销商普遍盈利,进入机会较少。但智界、享界、尚界等品牌能否复制问界的成功仍是未知数,华为需冷静看待这一现状,给予经销商更多空间,降低建店标准与风险,避免因盲目追求高标准而导致经销商利益受损,影响渠道稳定性与品牌长远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