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 · 论势 || 以高安全性抢占飞行汽车大风口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低空经济被赋予经济新增长引擎的定位。一时间,飞行汽车的投资风口骤然加大,A股上的飞行汽车行情全线爆发。与此同时,据有关财经媒体报道,目前全国约有20个省市将低空经济写入今年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相应地,各地开放低空空域的速度也在加快。毋庸置疑,飞行汽车已经进入产业催化期,市场即将迎来第一个爆发期。而且由于相关产业基础较好,飞行汽车市场大爆发的时间节点或许要比新能源汽车早得多。
飞行汽车既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也是一个带动作用和辐射效应很大的新兴龙头产业。飞行汽车可以充分释放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新材料、航空、通信等产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潜力,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的同时,再造一张与高铁、无人机和新能源汽车齐辉的高质量发展的国家名片。
从产品关联程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与电动飞行汽车最接近。再看研制能力和大规模生产方面的质量管控经验,车企的优势更大。不过,就像新能源汽车产业那样,“跨界造机者”带来的竞争压力不容小觑。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好产业先天优势,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应当尽快谋划,快速聚拢有关优质资源,建立完整的供应链,早日站上飞行汽车这个万亿元年产值的新兴产业大风口,夺得先机,赢在起跑线上。
不过,一提起搞飞行汽车,业界人士首先担心的是低空空域开放问题。目前来看,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已经开始加速搭建,这个问题有望快速得到解决。去年10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和中国民航局联合印发了《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该文件的发布,说明民航部门积极支持开放低空空域以促进绿色低空经济发展。关于低空飞行,去年5月3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该条例从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乘坐和购买飞行汽车,人们最担心的还是安全是否有保障。原因很简单,空中飞行发生安全性能故障时,逃生的概率跟汽车比起来小得多,而且当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自燃问题尚未得到根治。所以,飞行汽车早期的主要市场应该是在短途空中物流方面,而且航线也需避开人流密集区域。当飞行汽车的空中安全性能通过物流细分市场得到了充分验证,载人飞行这个最大的细分市场才会迎来爆发期。所以,安全性与否是飞行汽车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第一前提和具有一票否决作用的根本要素。
3月21日,央视在报道粤港澳大湾区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进展情况时,提到了2月27日深圳-珠海之间已有“飞的航线”的信息。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坐“飞的”只需20分钟。值得注意的是,“飞的”是跨海飞行,而不是在城市上空飞行。深圳有关专家说,未来可能会在山区飞行。先行先试,当地有关部门的态度还是很审慎的。“飞的”厂家高管告诉央视记者,该“飞的”的载重能力超过400公斤,载人型号可载5人。笔者揣想,在完成首次试飞之后,该“飞的”如果开始正常运行,很可能是“货的”,而非“人的”。
要让消费者放心,在设计飞行汽车时,首先必须在关乎安全的各个系统上留下足够的安全冗余度,该配备备份系统的就得配备备份系统;在零部件、子系统和整机验证环节,必须大幅提高可靠性和耐久性标准;其次,制造环节也必须设定更高的品控标准,确保“零缺陷”、产品安全性能百分之百达到设计要求。
对质量管理关注较多的业界人士或许都知道下面这个关于飞行产品质量的故事。二战期间,因为降落伞的质量问题,美军损失了不少伞兵。军方一再督促提高质量,厂家却认为合格率已经达到99.9%,任何产品都不可能做到100%,除非出现奇迹。这也意味着厂家认为1/1000的摔死率是正常的。后来,军方想出了一个方法,从厂商前一周交来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家负责人背着这个伞从飞机上跳下去。结果,奇迹真的出现了——降落伞供货合格率达到100%。
最近,有中国品牌车企借鉴了这个方法,让人不禁点赞。有消息说,3月8日,小鹏汽车公司的飞行汽车在“广州塔”附近区域秀了一把,目的是“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旅游观光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全面推广提供经验”。也是在那天,传出该公司董事长何小鹏要求小鹏汇天公司的高管在产品销售前亲自飞行5000公里的消息。小鹏汇天方面证实,这一要求确实存在。小鹏汇天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接受预订,明年第四季度量产交付。产品尚未上市,不管“高管亲自试飞5000公里”的说法是否真正兑现,但确实起到了先声夺人、让人叫好的宣传效果。
小鹏敢玩儿狠的,其他也要造“飞的”的车企敢吗?说了又能真正做到吗?也许,他们会说,那是试飞员的本职工作,高管拿不出这么多金贵的时间来。然而,高管亲自充当试飞员实打实地去验证,无论是效率还是效果,毕竟还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