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 · 论势 || “一人一车一价”或将破解新能源车险难题
“新能源汽车虽好,上起保险真烦恼!”自从新能源汽车被推向市场,车主们对于车险贵、续保难的抱怨就一直没断过。与此同时,保险公司也有其苦衷:单车赔付率高,新能源车险业务连年亏损。
前不久,蚂蚁保联合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平洋产险等保险公司研发上线了在车险定价上的新技术——联合定价技术。据悉,支付平台与险企合作可以初步将保险模式从“一车一价”变成“一人一车一价”。对于绝大多数车主来说,这或许是个好消息。
联合定价技术以可信隐私计算技术框架“隐语”为基础,从“车”和“人”两个维度实现更精准的车险定价,在提升保险公司运营效率的同时,也让保持良好驾驶习惯的车主投保更便宜。例如,从保险公司角度来看,特斯拉属于较高风险的纯电动车,联合定价技术可以在特斯拉车主群体中,根据不同人的风险特征,筛选出比较优质的、低风险用户,再反馈给保险公司,给出更加合理的价格。这就避免了同款车型保费“一刀切”的弊端。据介绍,联合定价技术去年已率先应用于新能源车型,目前正逐步覆盖燃油车型,来自蚂蚁保车险服务的运营数据显示,应用联合定价技术后的保险公司车险报价平均可便宜数百元。
此前为解决群众对新能源汽车保费满意度低的问题,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于2021年12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这是国内第一个新能源汽车保险专属条款。与此同时,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并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不仅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提供补贴,也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一定补贴,以降低新能源汽车保险的成本。今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险司下发《关于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鼓励行业研究推出“基础+变动”组合保险产品,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险保障。
根据中国保信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分析报告》,新能源车型的平均保费比燃油车高出21%。这一问题难以得到改观的原因,是保险公司承保新能源车“入不敷出”。有专业人士表示,2023年新能源车险的行业综合成本率在120%左右,而行业车险2023年的整体综合成本率为99%。2023年车险承保盈利的公司共有16家,而承保亏损的有48家。有数据显示,在承保端,新能源车险是2023年车险保费增长的主力军;在理赔端,新能源汽车出险率是燃油车出险率的两倍,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也比传统燃油车险高出10多个百分点。
一边是群众对保费降价的呼声,一边是新能源车险盈利难。破局的关键或许在于运用科技手段,进一步对车辆和车主进行甄别,避免误伤那些所持车辆可维修经济性高、多年不出险且驾驶习惯好的车主。
以往保险公司可以按照出险记录、违章情况,甚至车主性别和年龄给出保险费用。比如,女性车主相较男性车主费用高,年轻用户相较年长用户费用高。如今看来,这种区分办法显然太过笼统,容易误伤那些技术好的女车主和喜欢温和驾驶的年轻车主。这次联合定价技术从“人”的角度对客户进行筛选,可以理解为系统能够了解驾驶员平时开车是否容易出现加急速、急制动、急变道、闯红灯,甚至是疲劳驾驶等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数据综合分析,提供给保险公司作为保险定价的依据。
可以说,在技术的加持下,国内车险向UBI车险(基于使用的保险)更近一步。通过加入基于行为数据的车险定价因子,保险公司可以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保险费率方案,“一人一车一价”将使驾驶习惯良好的车主最为受益,给他们提供更实惠的车险报价。
当前,网约车司机的车险定价是个难题。在精细化定价的趋势下,要认识到网约车也存在着不同的风险等级。车辆行驶里程高、用车强度大、出入区域交通情况复杂等因素,并不代表司机驾驶习惯不好,关键还在于精准识别。笔者希望新技术的引入,“一人一车一价”的普及也能让网约车司机群体受益,尤其是对于那些驾驶行为良好、运营稳定的网约车司机来说,如果能降低他们的保费费率,则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