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 · 论势 || 特斯拉Robotaxi:美好愿景遭遇现实挑战

发布日期:2024-10-24·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张海天 编辑:孙伟川
记者:张海天 编辑:孙伟川

日前,特斯拉Robotaxi发布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班克华纳兄弟探索电影制片厂举行。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称,这是“载入史册的一天”,并预言特斯拉推出的Robotaxi(Cybercab)将改变世界。
  那么,Cybercab的表现是否能与马斯克的豪言壮语相匹配?市场已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答案:发布会次日,特斯拉股价下跌8.78%,市值在单个交易日缩水670亿美元。与此同时,公众舆论也出现明显分歧。究其原因,Cybercab并没有达到公众预期,甚至可以说,它留给公众的疑问远比期待要多。
  据马斯克介绍,Cybercab将继续沿用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FSD)系统,这是一个集成人工智能与纯视觉技术的无人监督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系统在应对复杂外部环境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可能面临当前技术条件下难以全面预见和控制的风险。此前,特斯拉FSD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已发生数起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尽管部分事故可能归咎于驾驶者的误操作,但在尚未证实其完全可靠前,Cybercab取消方向盘和操纵踏板的设计,无疑加剧了消费者的担忧,因为他们将完全失去对车辆的控制权,无法在紧急情况下进行人为干预。因此,如何消除消费者的顾虑,让他们安心体验Cybercab,已成为特斯拉亟待解决的首要难题。
  此外,方向盘和操纵踏板一直被视为汽车的标配部件,现行法律法规与行业制造标准对汽车及其上路条件均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特斯拉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是对现有标准体系的挑战,还涉及生产合规性、零部件认证与采购等多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于Cybercab的设计与传统汽车截然不同,特斯拉还需对用户进行重新培训,使他们熟悉并掌握这一新型车辆的正确使用方法。这一变革不仅关乎汽车产业本身,更牵涉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用户习惯等多个层面,这是特斯拉需要面对的第二道难题。
  从当前Robotaxi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先于特斯拉布局该领域的企业不在少数,其中包括谷歌旗下的Waymo、通用汽车的Cruise,以及中国百度Apollo等,它们均已取得初步成果。以国内公众可体验的配装百度Apollo自动驾驶系统的萝卜快跑为例,它在自动驾驶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就,平台累计订单超过700万单,并在国内11座城市开展载人测试服务。同样,Waymo和Cruise也在自动驾驶车辆上积累了数百万公里的道路测试经验。尽管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较强影响力,但在Robotaxi的实际应用和市场推广层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引领者,竞争对手们的快速发展和实际成果为市场带来更多样化的选择和可能性。
  对于Cybercab所面临的实际挑战,确实不容小觑。尽管马斯克声称Cybercab能大幅降低平均出行成本和车辆制造成本,并已公布2026年量产计划,但截至目前,笔者尚未看到能真正支撑其落地的具体方案。马斯克的Robotaxi愿景固然宏大,但关于车辆的具体技术指标、商业化可行性方案及运营管理等关键信息,仍缺乏明确阐述。更不用说,自动驾驶技术还需与各地法律法规进行漫长的适应与磨合,这一过程相较于其他新技术的应用来说,无疑更为艰难。
  回顾马斯克的“画饼”历程,在缺乏详细规划的情况下,Cybercab并非没有“跳票”可能。举例来说,马斯克曾在2017年承诺于当年年底前实现车辆从洛杉矶到纽约的全程自动驾驶,又在2019年高调宣布Cybertruck于2021年内量产,但这些承诺最终都未能兑现。正因如此,市场对于特斯拉推出的Robotaxi计划同样抱有谨慎观望的态度。
  从长远视角审视,自动驾驶技术无疑是汽车行业发展进阶的必然方向。作为较早涉足自动驾驶领域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的行业地位举足轻重。不过,在当前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下,仅凭发布会上的未来感与科技感是远远不够的,特斯拉最新发布的产品也未展现出令人信服的竞争优势,同时缺乏具体可行的实施蓝图,更没有为市场带来真正具有吸引力的长期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市场反应相对冷静乃至悲观。接下来,特斯拉需更加审慎地应对技术革新、市场竞争及实际应用落地等方面的重重挑战,以期实现其“引领交通行业革命”的愿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