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 · 论势 || “内卷”的本质是创新遇到瓶颈

发布日期:2024-12-03·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赵建国 编辑:陈伟
记者:赵建国 编辑:陈伟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奇瑞控股掌门人尹同跃表示,目前国内行业“巻”的重要原因是技术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带来的结果就是“价格战”,所以要技术创新、品类创新、品牌创新,实现客户的分层,车企才能各得其所。
  显然,产品的同质化是“内卷”之源,“内卷”的本质是底层产品创新遇到了瓶颈。在近日举办的2024广州车展上,笔者发现新能源汽车座舱风格千篇一律,很多汽车的外观内饰也趋同化。智能驾驶方面,一众车企都以“车位到车位”、端到端大模型等作为宣传卖点,很难看出属于自己的标签。所以,有观众吐槽称,现在的汽车很像智能手机,从外观到功能,各品牌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事实上,正是在持续的“价格战”压力下,一些车企更加关注模仿成功车型,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同质化产品屡见不鲜。
  在很大程度上,汽车产品的同质化导致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由于各品牌和车型之间的差异化特征不明显,只能趋向于通过比拼价格,以此实现以价换量。但实际上,“价格战”的作用越来越有限,也使车企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同时,产品同质化还使得消费者在选择时感到困惑,因为不同品牌和车型之间的差异不大,难以根据具体需求作出选择。
  笔者认为,要解决行业所面临的产品同质化问题,必然要从多个方面去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用技术去打造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
  首先,车企要打造用户所喜闻乐见的产品,就要认真去调研、了解用户需求。如今,特别是增速较快的智能电动汽车的主流用户基本是“90后”“00后”等被称为“Z世代”的年轻消费群体,其具备互联网意识,对于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及科技感、个性化有着更多自己的需求,如果产品都趋于同质化,显然不能让这些主流消费群体感兴趣。
  其次,聚焦核心技术,打造专属技术标签,才能避免同质化。例如,理想汽车在增程市场取得先发优势,问界和小鹏汽车在智驾领域形成了自身特色,这些优势和特色最终都会体现在销量上,最新数据显示,10月理想和问界销量分别突破5万辆和3万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排头兵。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优势和特色靠模仿、抄袭学不来,背后是多年的自主创新和大量的研发投入。
  此外,借助一系列智能化、数字化制造手段,汽车制造也正在向着个性化、定制化不断迈进,这种基于制造技术进步基础上的个性化,更容易打动用户。甚至有的车企从设计阶段就邀请用户参与。虽然现阶段,这种方式还只是存在于部分高端豪华车型中,但已成为一种趋势。随着诸多先进技术的赋能,必将为汽车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化应用带来广阔前景。
  第三,避免产品同质化和市场“内卷”,除了技术层面的工作,还很重要的一点,即强化行业自律,通过法规、标准、公约建设,减少和杜绝抄袭、互黑及各类网络“水军”搅局,严防行业恶性竞争,营造健康发展生态,把主要精力从“卷价格”转向“卷技术、卷设计、卷创新”,车企应提高差异化高质量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切实采取措施避免同质化竞争,坚持技术向上、产品向上、品牌向上的理念,从打造差异化产品开始,让企业跳出“价格战”,走上良性循环轨道,培植自己独具优势的产品和市场竞争力,在健康发展中收获良好的效益。
  总之,无论是从产品、企业、行业、市场等角度看,汽车产品只有坚持创新,从技术上拉开差距,才能摆脱“内卷”和“价格战”的困扰,这也是整个行业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标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