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 · 论势 || 新春走基层 解码汽车市场裂变与新生
当2025年的春运大潮裹挟着归乡的急切与团圆的期盼奔涌时,中国汽车市场的脉搏正以前所未有的节奏跳动着。蛇年春节期间,笔者深入走访基层市场,触摸到的不仅是方向盘的余温,更是中国消费升级背景下汽车需求裂变与重组的时代脉动。
在四川某四线城市的街道边,一排排安装有充电桩的停车位上停放着一辆辆新能源汽车,既有问界、理想、蔚来等高端品牌车型,也有五菱宏光MINIEV、比亚迪海鸥等两厢小型车,此外还有极氪、埃安等品牌的车型前来充电。
如此高的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令人瞩目,这背后是产品使用便利性的显著提升。曾经,充电桩的稀缺是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难题,但如今,在城市的商业区、居民区,甚至一些乡村,充电桩的布局日益完善。即便是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了充电设施,车位充足且充电设施先进,支持快充,收费合理,吸引不少新能源汽车车主前来充电。
在中小城市,由于覆盖面积有限,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距离往往在三四十公里以内,新能源汽车的续驶里程已不再是困扰消费者的主要问题。目前,车企的主打产品满电续驶里程甚至可达600公里以上,足以满足城市日常通勤及周边短途出游的需求。即便是五菱宏光MINIEV这类小型车,其续驶里程对于城市内的短途出行也完全够用,并且充电成本相较于燃油车大幅降低,进一步提升了使用的经济性和便利性。这种提升作用,使得新能源汽车在基层市场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成为许多家庭购车的首选。
除了电动化,汽车智能化也正在成为年轻人购车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一位计划买车的消费者告诉笔者,他对智能驾驶、车机互联等科技配置有浓厚的兴趣,意向中的品牌包括问界和理想。
笔者还发现,消费者对于汽车外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个性化、时尚化成为新的追求。在中小城市,五菱宏光MINIEV通过推出各种颜色和定制版车型,满足年轻消费者追求个性的需求。比亚迪海鸥则以其流畅的线条和独特的造型,在小型车市场中脱颖而出。这种从实用到多元的需求裂变,促使汽车厂商不断创新,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曾经被视为“边缘地带”的基层汽车市场,如今却成为重要的新生力量。三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汽车消费潜力正在加速释放。
笔者认为,一方面,政策的支持为基层市场注入活力。政府通过补贴、购置税优惠等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降低了购车成本。另一方面,基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提升,汽车不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的必需品。
与此同时,汽车厂商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变化,纷纷加大对基层市场的布局:不仅在销售渠道上向基层下沉,建立更多的4S店和体验中心,还针对基层市场特点,推出更具针对性的产品。例如,一些品牌推出了价格亲民、续驶里程适中、适合农村路况的新能源车型,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这种基层需求潜力的释放,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基层汽车市场,笔者最大的感触就是消费需求的丰富多样。在一个四线城市甚至某个乡镇上,你能看到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和其主打产品,“百花齐放”的现象超出想象。当然,这也意味着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可以做到“赢者通吃”。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需求裂变与新生的关键时期。从新能源汽车使用便利性的提升,到消费需求的多元转变;从基层市场潜力的释放,到品牌格局的重塑,每一种变化都蕴含着无限的机遇。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不断创新、积极应对,汽车企业何愁没有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