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 || 车轮滚滚向新行 稳开新局向高攀
最是一年春好处,云程发轫启新巅。
惊蛰到,春光耀,全国两会如约而至。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如何交出过往5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满意答卷,并为未来继续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校准方向,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目光交汇之点。
收官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布局不是简单的规划,而是承前启后的战略定力。回首过去5年,中国汽车产业以充沛的创新创造活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收获颇丰。
在持续的开放创新中,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尤其是在电动化、智能化等领域继续塑造、稳固、强化引领优势;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快速攀升并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以先进的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系统和高性价比赢得全球消费者的青睐。当下,中国的创新与发展,正成为全球经济的复苏的关键力量。从新能源汽车到智能制造,从人工智能到自动驾驶,一股势不可挡的“中国风”吹遍全球,为世界经济的繁荣注入“东方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了一些新词和新提法,传递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趋势和机遇。
用“加法”提亮创新底色。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2025年开年,长安、比亚迪等主流车企打响了“全民智驾”第一枪、众车企接连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这些“智能+汽车”的大动作无疑将加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技术创新的跨步进化。可以肯定的是,在制度优势和创新优势的双重加持下,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将迎来新一轮高潮。
稳中进、创中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汽车产业义不容辞。“以新促质、以智提质”的生动案例正在汽车产业涌现。如今,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AI技术赋能下的智能制造已加速在汽车全产业链渗透。在极氪的智慧工厂,人形机器人与工人的高效协同已成为现实。从长安、广汽、奇瑞到小鹏,越来越多的车企自主研制人形机器人的计划正在加速推进、落地,开启智能制造的高阶进化之路。中国的汽车产业与AI产业相互赋能碰撞出的火花,将实现“从创新到应用再到反哺”的闭环,为汽车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强动能。
向新行,启新巅,在跨界融合的新领域、新赛道,中国汽车如何继续跑出加速度?改革是推动发展的直接动力。关于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更好地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在汽车行业,以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改革正在继续。不久前,东风与长安两大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随后一汽牵手零跑汽车,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展战略合作。面对国内外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汽车央企整合优质资源、强化核心功能和竞争力的战略性重组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民营经济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时隔6年再次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多家民营车企负责人参会并发言。这背后是中国汽车在自主创新与科技突围中的步步为营。作为经济发展、自主创新最活跃的经济主体,民营车企凸显中国科技创新的突破和韧性。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7次提及民营企业。如何从法律政策、税费融资等方面为民营企业的创新保驾护航,让更多的民营企业敢闯、敢干、愿创,让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跑得快、跳得高,是向“新”而行的重点。
汽车行业激烈且残酷的竞争不可回避。但竞争不是无底线的“价格战”和无休止的内耗,而是通过良性竞争实现整个行业的健康进化,因此破除无效竞争的障碍和束缚迫在眉睫。值得注意的是,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汽车行业而言,抵制“内卷式”竞争,既需要科学、客观地衡量和判定竞争行为是否触碰“内卷”底线,同时如何通过创新真正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合力营造健康的竞争环境,也是需要行业共解的课题。
接下来,中国汽车产业将继续在稳与进、破与立的平衡中迸发出创新发展动能,担纲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