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 · 论势 || 货车司机有需求,政策修订还得加把劲
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于1月1日起正式生效,其核心内容在于延长中大型客货车驾驶证申请年龄和准驾年龄上限。这一政策调整,被视为缓解道路运输行业用工荒的适时举措。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断点问题逐渐显现。特别是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的年龄上限并未随驾驶证的相关规定同步调整(仍为60周岁)。这种规定的不一致,不仅削弱了新政的实施效果,也给运输从业者带来困扰。
驾驶证和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是货车司机从事运输工作的两大核心证件,分别由公安部和交通运输部负责监管。理论上,两者在相关规定的修订上应相互衔接、同步推进,以形成政策合力,从而更好地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但现实情况是,两证的管理却存在较为明显的“割裂感”,致使部分司机虽持有驾驶证,却因无法取得从业资格证而被迫放弃道路运输工作。从行业全局视角来看,从业资格证政策衔接滞后,将进一步加剧道路运输行业用工短缺状况,不利于改善行业劳动资源供需失衡等现实问题。
因此,无论是从运输从业者的整体利益出发,还是从公路物流及公共交通领域的发展角度考虑,驾驶证与从业资格证政策不同步的问题都迫切需要解决。在笔者看来,解决这一问题需从多方面着手。
首先,破除制度性梗阻是关键。驾驶证与从业资格证管理体系之间的“断裂”,既源于政策制定的滞后,也存在部门间协调不畅的问题。因此,亟需建立跨部门政策协同机制,确保调整的同步性和一致性。
其次,应加强对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政策的研究与评估。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需摒弃“以年龄论能力”的管理思维,全面考量道路运输行业的实际需求,适时且合理地调整从业资格证的年龄上限等相关规定。发达国家的经验已充分证明,打破年龄壁垒,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是平衡运输安全与效率的有效路径。综上所述,构建科学合理的驾驶员能力评估体系尤为重要。具体而言,该体系应综合考虑驾驶员的身体条件、驾驶技能水平、安全意识等多个方面因素,引入定期体检制度和技能考核机制,同时利用先进的智能监测设备,以确保行车安全。此外,相关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大对公路物流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运输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与秩序稳定。
此外,运输企业和社会各界也要在观念上有所转变。运输企业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致力于为运输从业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通过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供健康监测服务等方式,确保60岁以上货车司机胜任运输工作。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货车司机的关注和支持,不断提升对其就业权益的理解,以及对相关政策实际可行性的认知。
从行业规范化的角度来看,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确实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从业资格证与驾驶证之间存在重复许可、多次认定等问题,不仅导致年度审验流程繁琐,还催生了不合规证照代办等乱象,这些问题不时引发运输从业者对从业资格证存在必要性的质疑。
因此,无论是实现从业资格证和驾驶证政策的同步调整,还是解决两者间的双重管理问题,需要突破部门界限,树立全局视野,同时也需技术创新来强化精细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