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 · 论势 || 汽车业要抓牢这两个机遇

发布日期:2025-03-19·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赵建国 编辑:孙焕玉
记者:赵建国 编辑:孙焕玉

“一个全新的Al时代正在到来。这会带来两个变革:Al会推动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的到来;汽车产业正在和机器人融合。”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所言,以飞行汽车为代表的低空经济,以人形机器人为标志的具身智能,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汽车企业转型布局的重点。
  这些行业前沿的新变化、新态势,也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以及“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分别被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经济增长引擎。无论从行业现实还是发展趋势来看,“低空经济”与“具身智能”都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增值空间和重要机遇。
  伴随着近年来逐渐升温的低空经济,作为其主要载体之一的飞行汽车受到众多国内主流车企的追捧。小鹏、广汽、东风、长安、吉利、奇瑞、比亚迪,都在竞逐这一新赛道,使飞行汽车加速形成新的产业风口。
  飞行汽车之所以日渐火热,是因为其不仅可以破解一系列现有交通难题,也能发挥汽车企业的诸多优势。从现实看,全球许多大中城市交通拥堵已成“通病”,而电动飞行汽车成为破题的利器,也成为发展立体交通、新兴产业、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更是应对国际竞争、抢占未来出行制高点的重要依托。同时,因为飞行汽车与汽车有更多相同的结构,因此,与其他从零起步的同领域科技公司相比,汽车企业可以借助自身的技术研发、实验测试、制造经验及较为完整的供应链等长板,以较低的成本来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效益。随着车企飞行汽车的先后落地,这一蕴藏着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为低空经济“起飞”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如长安汽车所规划的,未来出行将向海陆空全面拓展,其实这正在成为很多主流车企的共同目标。
  如果说新兴产业决定着“今天”和“明天”,那么未来产业则是决胜“明天”和“后天”的不二要素。尽管被称为未来产业,但当前汽车行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与竞争已经逐渐走向白热化。比如,比亚迪已经启动了内部代号为“尧舜禹”的人形机器人项目;广汽集团第三代全新人形机器人将于今年底发布;奇瑞汽车联合研发的人形机器人Mornine,能够准确理解人类语言交互意图……车企在人形机器人新赛道上正在不断加速,形成新的竞争态势。
  汽车制造正向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人形机器人既具备一定智能化的“大脑”,也能在汽车智能制造的工业互联场景中实现数字连接,成为一个具备一定智慧的智能终端。还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重复度高、有一定危险性,以及工艺质量一致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另外,开发人形机器人与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所需的技术在很大程度是相通的,如自动驾驶的感知、决策、判断、执行、计算等系统,以及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都可以移植于人形机器人领域。所以,具备智能驾驶研发能力的车企,在打造人形机器人过程中会事半功倍。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产业竞争,谁能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中占据先机,谁就将引领未来,这是众所周知的不二法则。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53亿元,同比2024年实现翻倍增长;到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或将达到750亿元,将占世界总量的32.7%,位居世界第一。目前,随着从国家到地方政策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加,汽车企业逐渐成为发力人形机器人的重要生力军,众多科技企业也因为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市场潜力而踊跃跻身这一新赛道,从而使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加速从“未来产业”走进现实。抢抓机遇,加快这一新赛道的技术突破,不仅是汽车企业能否在不断加剧的行业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车企向人工智能公司转型的重要支柱之一。
  面向未来,科技公司、人工智能公司将是汽车企业的显著标签,也是汽车企业能否成功转型、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在加速转型、决胜未来的进程中,技术竞争、市场竞争的“丛林法则”将日益凸显,行业淘汰赛也不会停歇,而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将是汽车企业顺利走向未来的通衢与桥梁。对于汽车企业及汽车产业而言,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这一事关企业前途命运、事关产业国际竞争能力的重大机遇面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只有抓住机遇,站上风口,倾力打造增值新引擎,才能在飞行汽车等新兴产业崛起中乘势起飞,在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中站上决胜的制高点。

热门推荐